稷峰鎮
稷峰鎮大佛寺 |
中文名稱∶稷峰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中國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 電話區號∶0359 郵政區碼∶044000 地理位置∶山西省運城市 車牌代碼∶晉M |
稷峰鎮,地處汾河北岸,為山西省稷山縣縣城所在地,全鎮東西長28公里,南北寬5.2公里,總面積150.35平方公里,擁有52個行政村,常住人口125796人(2017年) ,現有耕地面積13.8萬畝,是運城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鄉鎮。交通條件便利:侯西鐵路和108國道、209省道、運稷一級路以及侯禹高速公路都縱橫貫穿稷峰鎮全境。城鎮經濟發展較快,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9.7億元。該鎮基礎設施完善,交通十分便利,特色農業較多,名產名勝名企名店星羅棋布。
目錄
人文歷史
稷峰鎮歷史悠久,3000多年前,就已設村建鎮,由此,自隋皇十八年在此設置稷山縣治,至今1400多年縣名未改。晉文公狩獵於「清源」,戰國名將廉頗屯兵於廉城,吳起駐守於吳城,史實都發生在稷峰鎮。稷峰鎮歷史名人多若繁星,各呈風采。如唐代名相裴耀卿(東街村)、宋代金名將解元(下柏村)、金代詞壇「二妙」段克己、段成己(平隴村)、元代鐵面御史姚天福(南陽村)、清代斷案如神的知府王炳壇(東街村)、萬里尋弟的義民吳紹先(吳城村)、抗戰時期書法家蘇光華(管村)、當代國學大師姚奠中(南陽村)、蒲劇名丑吳永勝(吳城村)等等。
全鎮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就有64處,占到全縣文保名錄的三分之一。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國家文保單位、以木刻、石雕和琉璃而稱「古建三絕」的稷王廟,國家文保單位、以唐代壁畫而著稱於世的青龍寺,國家文保單位、以13座磚質仿木構建築的地下墓群——宋金墓,省級文保單位、天下第一土雕大佛所在地大佛寺,以及南陽村法王廟,小杜村杜陵書院遺址等[1]。
人文經濟
2001年由城關鎮、下迪鄉、楊趙鎮、管村鄉合併為稷峰鎮。境內主產小麥、棉花、玉米、蔬菜等,汾河 、108國道、台運省道、侯西鐵路、侯禹高速公路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名產名勝名企名店星羅棋布。馳名全國的陶梁、姚村萬畝優質板棗基地位於稷峰鎮境內,享譽三晉的華北葡萄第一村——荊平村5000畝優質葡萄基地在稷峰鎮境內[2],彪炳華夏文明的稷王廟、大佛寺、青龍寺、宋金墓群也在稷峰鎮境內。既是稷山強鎮,又是河東大鎮、三晉名鎮。
2004年被國家六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2005年被省文明委授予「省級文明鄉鎮」;
2006年被省勞動競賽委員會榮記「集體一等功」;
2007年被市委組織部授予「五個好鄉鎮黨委」稱號,並順利通過省文明委「省級文明和諧鄉鎮」驗收。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9.7億元,增長10.2%;企業固定資產總額達到1.9億元,增長15.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12元,增長8.3%;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下,完成了預期指標。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工作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主題,大力弘揚講操守,肯吃苦,能幹事的稷峰精神,突出農民收入增加、為民工程實施、社會事務管理、重點工程協調、綠色生態建設五大重點,着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條件、改善農科網絡、整治村容村貌、調處矛盾糾紛五項工作,實現農業增產增效有舉措,農民持續增收有支撐,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進展,縣級重點工程順利實施有作為,農村黨群干關係有改善五個確保,努力建設和諧文明、誠信實力、充滿活力的新稷峰!
地理規劃
稷峰鎮轄孫家城村、陶梁村、姚村、平隴村、賈峪村、桐上村、上柏村、楊趙村、管村、王村、小杜村、太杜村、管村堡村、下費村、崔村、下莊村、武城村、下迪村、吳城村、富樂村、上迪村、和合村、姚家莊村、馬家巷村、關家窯村、西店頭村、西薛村、史冊村、陽史村、東北街村、東街村、西街村、南街村、西北街村、甘泉村、寺後窯村、羊牧頭村、荊平村、苑曲村、加莊村、吉家莊村、新莊村、下柏村、馬村、永寧村、南陽村、東渠村、原家莊村、澗東村、桐下村、上廉村、下廉村等52個行政村,10.8萬人,13.8萬畝耕地。
交通
侯西鐵路和108國道、209省道、運稷一級路以及侯禹高速公路都縱橫貫穿稷峰鎮全境。
視頻
稷峰鎮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稷山縣稷峰鎮,稷山縣人民政府,2018-12-28
- ↑ 稷山縣荊平村千畝葡萄喜獲豐收(圖),搜狐網,201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