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维萨里昂·格里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

维萨里昂·格里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俄语:Виссарио́н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Бели́нскийIPA:[vʲɪsərʲɪˈon grʲɪˈgorʲjɪvʲɪtɕ bʲɪˈlʲinskʲɪj],1811年)出生在一个海军军医的家庭。,俄罗斯思想家、文学评论家。[1]

维萨里昂·别林斯基
维萨里昂·格里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1.jpg
出生 维萨里昂·格里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
(1811-06-11)1811年6月11日
芬兰大公国芬兰堡
逝世 1848年6月7日(1848-06-07)(36岁)
俄罗斯帝国圣彼得堡
职业 SovremennikOtechestvennye Zapiski 的编辑
国籍 俄罗斯
创作时期 1830s–1840s
体裁 评论家
主题 文学家
文学运动 Westernization
受影响于 亚历山大·赫尔岑, 米哈伊尔·巴枯宁
施影响于 尼古拉·涅克拉索夫,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伊万·屠格涅夫

别林斯基37岁时逝世,后人将他视为俄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批评家、思想家之一。 [2]

目录

生平

182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由于写作了具有反专制色彩的剧作《德米特里·卡列宁》被学校开除。

1834年,别林斯基发表了批评处女作《文学的幻想》,从此开始了其批评家的生涯。

1839年,别林斯基前往彼得堡,先后主持《祖国纪事》的文学批评栏和《现代人》杂志,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发表了1000多篇评论文章,为自然派乃至整个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文学的幻想》中,别林斯基追溯了俄国文学从18世纪的古典主义以来的发展历程,并突出了这一历史进程中凸现出的民族性和现实主义两大问题。在《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先生的中篇小说》(1835)中,别林斯基将文学划分为“理想的诗”和“现实的诗”两大类,并肯定了果戈理作为一位“现实生活的诗人”的存在意义。《亚历山大·普希金作品集》(1843——1846)是对普希金作品的系列评论,别林斯基在将普希金定义为俄国民族诗人的同时,也提出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若干基本原则。

短暂的一生

别林斯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文学评论家。他关于文学的著作与这些道德判断是分不开的。

贝林斯基认为,在尼古拉斯一世统治时期,自由的唯一境界是书面文字。别林斯基要求大部分文学作品是“真相”。这不仅意味著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他讨厌纯粹的幻想,逃脱或唯美主义的作品),而且意味著对“真实”思想的承诺-正确的道德立场(以上所有这些都意味著对个人尊严的关注。人们):正如他在公开信中对尼古拉·果戈尔(Nikolai Gogol)所说的那样,“公众总是愿意原谅一位作家写的一本不好的书(即,从美学上讲是不好的),但永远不会为一个有害的书(在思想上和道德上是不好的)。”

精神遗嘱

贝林斯基可能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自由派批评家和意识形态学家,他提倡具有社会意识的文学。

他赞扬了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y)的第一本小说《贫穷的民俗》(Poor Folk,1845年),但此后不久,陀思妥耶夫斯基与贝林斯基分手了。

1846年,果戈理发表了《与友人书信选》,其中所倡导的恭顺、调和的社会理想激起了别林斯基的愤怒,当时在德国养病的他奋笔疾书,写下了著名的《致果戈理的信》,这封充满不妥协的战斗精神的信,赫尔岑将之称为别林斯基的“精神遗嘱”。

1848年,别林斯基37岁时逝世,后人将他视为俄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批评家、思想家之一。[3]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