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三山国王庙
历史争议
地方志的记录
-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间,鲁鼎梅主修、王必昌纂辑之《重修台湾县志》纪录:“三山国王庙在小北门内镇北坊水仔尾。庙祀粤潮州巾山、明山、独山之神(三山在揭阳县界。原庙在巾山之麓,赐额“明贶”。潮之诸邑,皆有祠祀。粤人来台者,咸奉其香火,故建庙云)。
- 雍正七年(1729年),知县杨允玺、左营游击林梦熊率粤东诸商民建 。是台南三山国王庙最早的历史纪录。
前岛信次的乾隆七年说
- 前岛信次在1938年发表的〈台南の古庙〉一文中,依据三点理由认为台南三山国王庙创见时间应为乾隆七年,而非《重修台湾县志》所载的雍正七年:
雍正七年说
发展概况
- 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时,潮州举人傅修、林文榜等潮州人士增建韩文公祠,并为了提供祭祀费用,而买了店屋三间,在旧县顶市仔头收租。而在兴建韩文公祠之前,庙左侧的圣母祠应已兴建。
-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时,台湾总兵官颜鸣皋提倡整修,此次并将韩文公祠改建成与主庙相连的两进式庙宇。八年后(1784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整修,这次整修并大致定下了三山国王庙的样貌。
- 而后嘉庆七年(1802年)时,监生翁峻和生员陈应机等人予以重修,这次除整修韩文公祠外,并于庙后添置了会馆以供潮州人往来台湾与中国大陆,另外也又买了六间店屋,将租金收入作为祭祀费用。
- 此后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咸丰十年(1860年)、同治三年(1864年)与光绪十三年(1887年)时又陆续有整修过。
- 日治时期的1899年4月9日,总督府在此设置“台南师范学校”。1918年,该校扩编改制成“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设立台南分校”,并迁到赤崁楼。之后庙产遭到盗卖,韩文公祠与天后圣母祠沦为肥料仓库,后殿则变成线香制造及木工厂。
- 进入民国之后,庙产因收归国有而缺乏管理,直到五十三年(1964年)申请宗教团体登记后,该庙才由台南市潮汕同乡会管理,十年后(1974年4月2日)才又成立了庙宇管理委员会。而因这段期间庙宇外貌残破,遂于五十八年(1969年)进行整修,之后庙方、信众又进行数次维修。而在八十三年(1994年)时,由政府出资进行大规模维修,工程从该年4月20日持续到八十五年(1996年)11月26日方告竣工,而成今貌。
建筑特色
节庆活动
三山国王圣诞
每当主神-三山国王圣诞,庙方会举行祀宴、犒军等活动,其中又以独山国王圣诞时最为盛大。
庆元宵 赛水仙
连雅堂《雅言》:“台南旧有赛花之举。每岁元宵,各以所养水仙陈于三山国王庙,互夸奇丽”。从清朝开始,每年元宵节时,潮州为庆祝元宵节,便会举行如放烟火、水仙花展以及演潮剧奏潮乐等活动以酬神,是昔日府城之盛事。惟自九一八事变隔年起便停止放烟火及办水仙花展,直到进入民国才逐渐恢复活动之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