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蒙山茶,現又稱蒙頂茶,產地位於四川省雅安市名山縣蒙頂山(也稱蒙山),代表品類有蒙頂石花、蒙頂黃芽、蒙頂甘露等。其中蒙頂石花為唐時第一名茶,《唐國史補》中記載:「俗貴茶,茶之名品益眾,劍南有蒙頂石花,或小方,或散芽,號為第一,湖州有顧渚之紫筍,東川有神泉...」,所以當時茶葉以蒙頂第一,顧渚第二,蒙山茶又稱「仙茶」、茶中故舊,從唐代開始世代入貢,到清代為止。蒙頂黃芽為中國黃茶的代表,蒙頂甘露為中國綠茶的代表[1]

目錄

品質特性

蒙山茶屬綠茶類,特色名茶品種主要包括蒙頂甘露、蒙頂石花蒙頂黃芽蒙山毛峰、蒙山春露茶,在製作上不發酵,製作工序因各茶種各有不同。蒙頂甘露,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新鮮芽葉適當攤放,以高溫殺青,經三炒、三揉、三烘和整形工序。外形美觀,條索緊卷,淺綠油潤,香氣高爽,味醇甘鮮,湯黃微碧,清澈明亮。蒙頂石花,嫩芽經殺青後,即在鍋中整形,後經攤涼再入鍋復炒,低溫烘乾。銀芽扁直整齊,湯色黃碧,香氣純鮮,味甘雋永。蒙頂黃芽,製法與石花大同小異,唯殺青後要揉捻。色澤黃亮,芽呈金黃色,香純清,味濃鮮,湯色清黃明亮。

蒙山茶甜香濃郁,湯黃綠亮,味甘鮮醇,葉底黃綠明亮,黃芽扁平挺直,色黃油潤,金芽披毫。甘露緊秀銀毫,翠綠油潤,萬春銀葉緊細披毫,嫩綠油潤,玉葉長春緊細多毫,墨綠油潤。

品種分類

黃芽

黃茶珍品。宋代詩人文彥博《蒙頂茶詩》稱「舊譜最稱蒙山味,露芽雲液勝醍醐」,蒙頂黃芽自唐至清皆為貢品。蒙頂黃芽採用早、嫩、鮮、壯獨芽為原料,沿襲傳統「包黃」獨特工藝,精心製作而成,每千克蒙頂黃芽約8萬粒茶芽組成。其形嫩芽肥壯、扁平勻齊,色黃潤隱毫;湯黃透碧,香甜而鮮嫩,味甘醇鮮爽;沖泡品飲時,葉態似嫩筍,直立起伏。

石花

陳椽《茶業通史》載:「名茶石花,在唐朝就已馳名全國,石花年年入貢,列為珍奇寶物,收藏數載其色如故。」茶名取於「石髓香粘絕品花」詩句,古籍載:「其葉細而長,味甘而清,酌杯中香雲蒙覆其上,凝結不散。」今日之蒙頂石花,精選肥壯單芽製作,其形芽扁而直、勻齊,色翠隱毫;湯碧而清,香高味鮮;沖泡品飲時,葉態嫩芽挺銳似峰,如奇峰頂上的石花[2]。  

甘露

創於明朝嘉靖二十年(1541年),譽為「人間甘露」,堪稱佳品。蒙頂甘露茶採摘細嫩,制工精湛,外形美觀,內質優異。於早春採摘一芽一葉初展原料,鮮葉細嫩,內含物豐富。其形捲曲多毫,嫩綠色潤;香高而芬芳,味鮮濃甘醇;沖泡品飲時,葉態似花兒,嫩勻成朵。

毛峰

因形狀緊細、芽峰挺直、披白毫,恰似高山雪峰而得名。於早春採摘一芽一、二葉初展原料,精細製作而成。其形緊細、挺直,色黛綠鮮潤、披白毫;湯色明澈,清香高長,滋味鮮濃、醇厚甜;沖泡品飲時,葉態嫩勻成花朵。蒙山毛峰品質優,產量大。

藏茶

中國黑茶始制於四川,雅安藏茶因產於雅安,唐宋以來暢銷藏區而得名。飲藏茶可促進攝入體內的牛、羊肉、奶酪等高脂食物的分解和消化,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之說,其傳統製作工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藏茶含有豐富的茶色素、茶多糖等特殊成分,雅安藏茶獨特的「渥堆」工藝,促進茶葉中多種有益物質充分轉化,使藏茶的保健價值更高,藥理功效更顯著,有利解膩、促進消化、幫助睡眠。

萬春銀葉

創製於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採摘期較前三種稍晚,一芽一葉全展或一芽二葉初展,茶形緊細勻卷,全覆銀毫。湯碧綠明澈,滋味鮮醇。因湯綠毫白,故名萬春銀葉

玉葉長春

創製於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一芽二葉初展,穀雨前後採摘。外形體圓挺直,墨綠似玉而得名。湯色黃綠,葉底細嫩,香氣清雅持久,味濃而鮮。

視頻

蒙山茶 相關視頻

神奇的樹葉-蒙山茶
爺爺的蒙山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