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蜀河鎮位於旬陽縣太極山城以東53公里處,北倚巍巍秦嶺,南傍依依巴山,挾漢江而攜蜀河,東與仙河、蘭灘鄉接壤;南與白河縣毗鄰,西與棕溪鎮、關口鎮交界;北與雙河鎮、廟坪鄉相連,屬亞熱帶北緣,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寒暑交替,四季分明,光照及無霜期時間長,適宜各種農作物的種植。鎮域面積180.31平方千米,下轄17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12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6782人(2017),是1996年10月撤區並鄉後新建制的一類大鎮,也是典型的雨養農業大鎮。

目錄

地理環境

蜀河鎮位於陝西省旬陽縣太極山城以東53公里處,北倚巍巍秦嶺,南傍依依巴山,挾漢江而攜蜀河,東與仙河、蘭灘鄉接壤;南與白河縣毗鄰,西與棕溪鎮、關口鎮交界;北與雙河鎮、廟坪鄉相連,屬亞熱帶北緣,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寒暑交替,四季分明,光照及無霜期時間長,適宜各種農作物的種植。鎮域面積180.31平方千米,下轄17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12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6782人(2017),是1996年10月撤區並鄉後新建制的一類大鎮,也是典型的雨養農業大鎮。蜀河鎮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古往今來,商賈往來頻繁,是馳名於漢江中上游的商貿重鎮。境內的黃州館、楊泗廟、清真寺等明清時期古老建築,造型古樸別致,景態各異,歷經歲月洗禮,依然透射着古風古韻,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吸引着眾多文人墨客、美院學生前來寫生採風。蜀河古有輝煌的歷史,今有崛起的見證,在「九五」期間,蜀河鎮被首批確定為100個小城鎮試點鎮後,經過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1998年被安康地委、行署命名為「文明集鎮」,2000年又被陝西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文明鎮」[1],2005年10月在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中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命名為創建工作「先進村鎮」。

三大古建築

蜀河有三大建築群,盡顯千年歷史文化。蜀河古鎮上最有文化價值的,是三座古建築。南頭江邊懸崖上的,叫楊泗廟。高大的廟門兩側寫着一對聯語:「福德庇洵州看廟宇巍峨雲飛雨卷,威靈昭漢水喜梯航順利浪平任遨遊。」進入廟內,門後就是一個戲樓,戲樓前是一個小院,院裡側則是神殿,但殿內的神像已經被砸毀。站在楊泗廟的牆頭上,發現腳下就是滔滔的江水。打問得知,廟下是漢江航道上的一個險處,叫洪龍灘,常出事,於是水手們就積資建起了這個廟堂,盼得到神的佑護。過去沒有公路,交通全水運,船工們經過楊泗廟時都要上來燒香磕頭,興旺時,楊泗廟有「夜照萬盞明燈,日受千人叩首」之稱。後來公路修築,水運衰敗,楊泗廟先後做了區公所、鐵路指揮部、文化站、電影院、派出所、地毯廠,近年剛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而清空。

蜀河外圍有一條公路及新街。鑽過低矮的城門,但見千餘米長的蜀河鎮老街上,鋪着一色的厚重的青石板。石板的邊角已經磨損,顯出歷史的悠長。兩邊的木板門面帶閣樓的房子,蒼黑傾斜,透出遠古的氣息。有老人在門裡吸着水煙袋,有孩童在街上踢着雞毛毽。一條黃臥在街邊嚼乾草,一隻公雞跳在房頂的牆頭上啼叫。兩邊還有一道道橫伸開去的小巷,一級級石板台階鋪向窄長的遠處。

山後有一條古老的通道,原是蜀河赴西安之大道,由於交通不斷更新,這一條古道已失去了往日的風采,但道石上被踩磨得凹陷的痕跡,記載着年年歲歲過往客商的腳印,道路兩旁依山勢而建的灰屋瓦舍,木板裝製成的鋪面及山牆上的彩繪雕塑,無不在頑強地顯示着往日繁華的歲月和馱幫、挑夫的逝影。

漫步在小巷層層疊疊的石階上,那一座座長滿苔蘚的青磚黑瓦大宅院,那一條條被踩磨得溜光的青石階梯小巷,似乎在向遊人述說着滄桑歲月中的一個個故事

鎮街的中段,有一個黃州館,是當年湖北商人建的會館。老遠就見長磚徹起的厚牆高高聳起,近前細看,牆體上還釘着鐵製的蝙蝠、鳥。石門墩上雕刻着鹿與桐樹、鶴與椿樹。門洞頂上刻有獅子繡球、太極圈。進去一看,裡面是個四合院,厚牆高房,十分結實。房檐上掛着的一對飛龍游鳳木刻精緻,造型優美,可惜首尾殘缺,搖搖欲墜。鎮尾的北頭半山上,還有一個清真寺,為明代古蹟,現做了翻新維護[2]

視頻

蜀河鎮 相關視頻

蜀河鎮宣傳片
旬陽縣蜀河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