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血色牛肝菌

血色牛肝菌
圖片來自Flickr

血色牛肝菌學名Boletus rubellus),俗稱紅寶石牛肝菌(Ruby Bolete),是一種擔子菌門真菌,隸屬於牛肝菌屬

目录

生態習性

血色牛肝菌主要分佈於歐洲北美東岸,並且通常於秋季落葉林出現。這種真菌亦常在橡樹下生長。

一種類似的物種亦可於澳大利亞東南部的維多利亞州中找到。

可食性

雖然整體上這種真菌是可供食用的,但不時會有蛆蟲在這種真菌上出現,且其差劣的質量和像肥皂的味道令到可食性成疑。

分類和命名

血色牛肝菌曾在過去被列入蓋牛肝菌屬(Xerocomus)中,且此分類現今仍然被少數文獻所承認。

現今的學名是由德國真菌學家尤利烏斯·溫岑茲·馮·克羅姆布霍爾茲於1836年命名的,而其另一個學名則為1844年獲得的雲芝牛肝菌Boletus versicolor。此學名現今被視為一種異名[1]

學名中的「rubellus」源自拉丁文詞彙,意思是「帶點紅色」。

形態特徵

血色牛肝菌的菌蓋起初呈猩紅色或樹莓紅色,並且有著乾燥的,天鵝絨般的質地。菌蓋的邊緣顏色呈淺黃色或白色色,且顏色會隨著年齡增加逐漸變深,且菌蓋表面會逐漸變得骯髒。[2]這種真菌體形細小,其菌蓋直徑僅僅大於6 cm。

氣孔非常細小,呈淡黃色,並且會慢慢地瘀傷。血色牛肝菌的菌柄幼而長,並且能達7.5 cm高。菌柄的尖頂部份呈檸檬黃色,但其他地方則呈紅色。[3]

菌肉呈稻草色,並且在被切割或碰傷後會變成藍色。[4]菌柄的菌肉是在頂端呈淺黃色,而末端則呈黃色。在菌柄的基部,其菌肉可能有一些明顯的磚紅色或橙色斑點。 [5]菌柄的氣孔非常大,呈檸檬黃色,並且可能會在年老時略帶綠色。

孢子印呈橄欖色。其氣味宜人但不明顯,並且味道略帶肥皂味。

其他相似物種

不同出版物上關於血色牛肝菌氣孔大小的描述是相互矛盾的,這可能意味著有可能血色牛肝菌是其實幾個物種。

乾燥牛肝菌Boletus campestris[6]與血色牛肝菌很相似。

双色牛肝菌Boletus bicolor[7]則與血色牛肝菌幾乎是相同的。這些物種都不在英倫諸島出現。

歐洲,人們很容易將血色牛肝菌與血紅絨蓋牛肝菌(Boletus armeniacus)混淆,而血色牛肝菌和血紅絨蓋牛肝菌的唯一不同之處僅在於其檸檬黃色的菌柄底部。

參考文獻

  1. Boletus rubellus, Ruby Bolete mushroom First Nature 2015.06.10
  2. Boletus rubellus MushroomExpert.
  3. Ruby Bolete Wild About Britain 2010.10.22
  4. Boletus rubellus Mushroom Rogers Mushrooms 2015.06.10
  5. Xerocomus rubellus Grzyby.pl 2009.07.20.2009
  6. Boletus campestris MushroomExpert
  7. Boletus bicolor MushroomExpert

參考書目

  • Australian Boletes - A Preliminary Survey By Watling R, Hui LT - Royal Botanic Gardens Edinburgh 1999 isbn=1-872291-28-7
  • The Great Encyclopedia of Mushrooms By Jean-Louis, Polese, Jean-Marie - Könemann 2005 isbn=3-8331-1239-5
  • Cassell's Latin Dictionary By Simpson DP - Cassell Ltd. 1979 isbn=0-304-52257-0
  • Mushrooms By Roger Phillips - Pan MacMillan 2006 isbn = 0-330-44237-6
  • The Mushrooms and Toadstools of Britain and North Western Europe By Marcel Bon - Hodder and Stoughton 1987 isbn = 0-340-39935-X
  • Mushrooms Demystified By David Arora - Ten Speed Press 1986 isbn=0-89815-169-4
  • Boletus Dill. ex L. (sensu lato) By Alessio CL. - Biella Giovanna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