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豪•路•博爾赫斯

豪•路•博爾赫斯阿根廷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兼翻譯家,被譽為作家中的考古學家。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一個有英國血統的律師家庭。在日內瓦上中學,在劍橋讀大學。掌握英、法、德等多國文字。 作品涵蓋多個文學範疇,包括:短文、隨筆小品、詩、文學評論、翻譯文學。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豪•路•博爾赫斯
原文名 Jorges Luis Borges
出生 1899年8月24日
布宜諾斯艾利斯
逝世 1986年6月14日
國籍 阿根廷
職業 詩人、作家、翻譯家
知名作品 《老虎的金黃》
《小徑分岔的花園》

目錄

人物生平

博爾赫斯1899年8月24日出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書香門第之家,從小沉浸在西班牙文和英文的環境中。

1901年,博爾赫斯全家從圖庫曼大街840號外祖父家遷到首都北部的巴勒莫區塞拉諾大街(現改名為博爾赫斯大街)2135/47號的一幢高大寬敞、帶有花園的兩層樓房,作家的童年和少年就是在這裡度過的,父親在這幢舒適的樓房裡專辟了一間圖書室,內藏大量的珍貴文學名著,博爾赫斯得以從祖母和英籍女教師那裡聽讀欣賞,未幾便自行埋首涉獵,樂此不疲。

博爾赫斯受家庭薰陶,自幼熱愛讀書寫作,很小就顯露出強烈的創作欲望和文學才華。7歲時,他用英文縮寫了一篇希臘神話,8歲,根據《堂吉訶德》,用西班牙文寫了一篇叫做《致命的護眼罩》的故事,譯文,署名豪爾赫·博爾赫斯,其譯筆成熟,竟被認為出自其父的手筆。 9歲的時候,他進入正式的學堂,直接讀4年級,開始系統地學習西班牙和阿根廷的古典文學

1914年,父親因眼疾幾乎完全失明,決定退休,所以豪爾赫·路易斯隨全家赴歐洲,遍游英、法之後,定居瑞士日內瓦。博爾赫斯正式上中學,攻讀法、德、拉丁等諸多語文。憑藉得天獨厚的語言環境,好學的博爾赫斯如虎添翼,如饑似渴地瀏覽世界名著。他讀都德左拉莫泊桑雨果福樓拜,讀托馬斯·卡萊爾切斯特曼斯蒂文森吉卜林托馬斯·德·昆西,讀愛倫·坡沃爾特·惠特曼,讀海涅梅林克叔本華尼采……這對他日後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並打下了極為堅實的基礎。

1921年,回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後,博爾赫斯仿佛受命運的驅使,來到他心中的天堂--圖書館,並終身從事圖書館工作,歷任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各公共圖書館的職員和館長,是一位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同時進行文學創作,辦雜誌,講學等活動。

1923年,正式出版第一本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激情》(1922年曾先行自費出版)以及後來面世的兩首詩集《面前的月亮》(1925)和《聖馬丁札記》(1929)形式自由、平易、清新、澄清,而且熱情洋溢,博爾赫斯作為詩人登上文壇,嶄露頭角。

1946至1955年,庇隆執政期間,他因在反對庇隆的宣言上簽名,被革去市立圖書館館長職務為維護人格和尊嚴,他不畏強權。拒絕任職並發表公開信以示抗議,得到知識界的廣泛聲援。1950年,由於眾多作家的擁戴,博爾赫斯當選阿根廷作家協會主席。這等於是給庇隆政府一記響亮的耳光。庇隆下台後,1955年10月17日,他被起用為阿根廷國立圖書館館長;同時,還兼任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哲學文學系英國文學教授。

不幸的是,他當時因嚴重的眼疾雙目已近乎失明。他自嘲他說:"命運賜予我80萬冊書,由我掌管,同時卻又給了我黑暗。"但失明並沒有奪去博爾赫斯的藝術生命,在母親和友人的幫助下,他以無窮的毅力繼續創作,並修訂和整理出版了一些早期作品。與此同時,他還多次應邀前往歐美大學講學。這個時期主要作品有:《迷宮》(1964)、《布羅迪報告》(1971)、《沙之書》(1975),《老虎的金黃》(1977)。博爾赫斯一生讀書寫作,堪稱得心應手,晚年雙目失明,仍以口授的方式繼續創作,成就驚人。

寫作特點

詩歌、散文和短篇小說是博爾赫斯三大創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輝映。有一種很生動的說法是:"他的散文讀起來像小說;他的小說是詩;他的詩歌又往往使人覺得像散文。溝通三者的橋樑是他的思想。"他是與帕斯、聶魯達齊名的拉美三大詩人之一,他的詩歌語言質樸,風格純淨,意境悠遠。他的散文大多非常短小,但構思新穎,結構巧妙,安德烈·莫洛亞:"博爾赫斯是一位只寫小文章的大作家。小文章而成大氣候,在於其智慧的光芒、設想的豐富和文筆的簡潔--像數學一樣簡潔的文筆。"

他早年深受柏拉圖和叔本華等人的唯心哲學,還有尼采的唯意志論的影響,並且從休謨和康德那裡接受了不可知論和宿命論、以及古希臘哲學家芝諾、蘇格拉底等人的哲學影響。他對笛卡爾的思想也瞭然於心,在上述哲學家的觀點的基礎上,他採用時間和空間的輪迴與停頓、夢境和現實的轉換、幻想和真實之間的界限連通、死亡和生命的共時存在、象徵和符號的神秘暗示等手法,把歷史、現實、文學和哲學之間的界限打通,模糊了它們的疆界,帶來一個神秘的、夢幻般的、繁殖和虛構的世界,在真實和虛幻之間,找到了一條穿梭往來的通道,並不斷地往返,並獲得神奇的閱讀感受。

成就榮譽

  • 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
  • 1935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 ,從此奠定了其在阿根廷文壇上的地位。
  • 1950年至1953年間任阿根廷作家協會主席。
  • 1955年任國立圖書館館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哲學文學系教授。
  • 1956年阿根廷國家文學獎。
  • 1961年福門托獎(與愛爾蘭作家貝克特分享)。
  • 1962年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
  • 1963年阿根廷國家藝術基金大獎。
  • 1965年英國爵位、意大利佛羅倫薩第九屆詩歌獎、秘魯太陽勳章。
  • 1968年意大利共和國勳章。
  • 1970年巴西美洲文學獎。
  • 1971年耶路撒冷文學獎。
  • 1973年墨西哥阿方索·雷耶斯獎。
  • 1979年法蘭西學院金質獎章、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榮譽勳章。
  • 1980年西班牙的塞萬提斯獎(與赫拉爾多·迭戈分享)。
  • 1981年墨西哥奧林·約利茲利獎。
  • 1982年西班牙智利阿方索十世大十字勳章、法國榮譽騎士勳章。
  • 1984年意大利大十字騎士勳章。

他被稱為南美洲的卡夫卡。

影響

世界影響

儘管是《小徑分岔的花園》[1]使博爾赫斯名揚天下,但他寫於1939年的一篇名為《特隆、烏克巴爾、奧比斯·特蒂烏斯》的小說也許更值得注意,因為他在其中將模糊真實時間和虛構空間界限的本領發揮到了極致,"虛構"這一美學概念從此在他的藝術世界裡占據了最重要的位置,而20世紀的世界文學也將大受裨益。他被公認為上個世紀中期顛覆了小說世界,或者如他可能說的那樣,顛覆了世界上的小說。

對中國的影響

博爾赫斯在中國的登陸,應該是上世紀80年代的事情。先有王央樂、陳凱先等人的譯介,並由此散播開來,竟一發而不可收了。之後,到了90年代,隨着陳眾議等人編譯的《博爾赫斯文集》的面世以及眾多盜版產品的出現,博爾赫斯之名如狂瀾席捲中華大地。博爾赫斯也由此完成了對中國作家的精神占有。他的晦澀、神秘連同其夢囈、圈套及至重複與矛盾,統統成了中國作家的寫作羅盤。

他在中國的流行,則多少說明了中國作家對博爾赫斯的敬畏。博爾赫斯對中國文學所產生的影響如此巨大,以至於誰不讀博爾赫斯,就必定是文學之盲;誰不談博爾赫斯,也仿佛等於無知淺薄。這樣一種帶有明顯強制性的文學時尚,終於使博爾赫斯在十幾億人口的泱泱大國生根開花,也使中國文學在十餘年的時間裡不斷變化、翻新,一派蓬勃。而這首先要歸功於翻譯家。

人物評價

半個多世紀以來,貼在博爾赫斯身上的標籤也非常多:極端派、先鋒派、超現實主義、幻想文學、神秘主義、玄學派、魔幻現實主義、後現代主義,這些標籤似乎都呈現了他的一個側面,一個部分,或一個階段。然而,"作家們的作家",這是人們對博爾赫斯的至高評價。越來越多的當代評論家--無論是文學教授,還是翁貝托·艾柯這樣的文化批評家--均已認定,博爾赫斯獨特而怪異地預言了萬維網的存在。薩松·亨利女士乃美國海軍學院(USNA)語言研究系的副教授,她形容博爾赫斯"來自舊世界,卻有着未來派的眼界"。 庫切曾經評價道:他,甚於任何其他人,大大創新了小說的語言,為整整一代偉大的拉美小說家開創了道路。

秘魯-西班牙作家略薩說:"博爾赫斯不僅是當今世界最偉大的文學巨匠,而且還是一位無與倫比的創造大師。正是因為博爾赫斯,我們拉丁美洲文學才贏來了國際聲譽。他打破了傳統的束縛,把小說和散文推向了一個極為崇高的境界。"美國作家保羅·奧斯特說:"博爾赫斯非常具有知識分子氣質,他寫的作品都很短小,也很精彩,涉及歷史、哲學、人文等許多方面,我當然受過他的影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