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赫哲族伊瑪堪說唱

赫哲族伊瑪堪說唱是指中國東北地區赫哲族一種特有的口頭傳統表達形式,採用散韻兼行的方式,容納了許多獨立的敘事篇章,它們多講述部落之間的征戰與聯盟,以及赫哲族英雄降妖伏魔,打敗入侵者的故事。

伊瑪堪的演述人在沒有樂器伴奏的情形下即興敘事,並運用不同的唱腔和曲調刻畫不同的人物和情節。伊瑪堪說唱在傳承赫哲族的語言宗教信仰民俗和習慣方面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然而,這一世代相傳的文化遺產現已面臨失傳的危險。據統計,上個世紀80年代,伊瑪堪演述人中還有20多名傑出的大師級人物,但目前只有5名伊瑪堪講說唱人能夠講述某些特定的敘事段落。

「赫哲族伊瑪堪說唱」於2011年11月23日,在巴厘島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上被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

目錄

赫哲族

中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各地赫哲族人口列表(普查時點人口,單位:人): 赫哲族的民族語言為赫哲語,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的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有不少的語彙與滿語相同。現在通用漢語,很少有40歲以下赫哲族人會說赫哲語。中國境內赫哲族沒有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結革記事[2]。清朝時用滿文,現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文。

赫哲語

(Нанай、Нанайэ)又稱那乃語(Nanai)、赫真語(Hezhen)或戈爾德語(Gold),是赫哲族(在俄羅斯稱為那乃族)的民族通用語言。通行於中國和俄羅斯接壤的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一帶。 赫哲族族內根據各地區不同的自稱,可分為「na nio」、「na bəi」、「na

伊瑪堪

東北地區赫哲族的獨特說唱藝術,表演形式為一個人說唱結合地進行徒口敘述,無樂器伴奏,採用叶韻和散文體的語言,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在傳承赫哲族語言、信仰、民俗和習慣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烏蘇里船歌

(分類赫哲族)赫哲族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生活迅速得到改善,他們的事例引起了作者們的關注。胡小石汪雲才來到了赫哲族的聚居地烏蘇里江畔的四排赫哲族鄉,與赫哲漁民同吃同住。據胡小石回憶,民間藝人葛德勝演唱的伊瑪堪和付萬金演唱的各種赫哲族民歌,給兩位作者帶來了不少靈感,特別是作曲家汪雲才,有《赫哲人的婚禮》、《金色鄂倫春》、《海島女民兵》、《焦裕祿》等;還創作多首歌曲《烏蘇里船歌[3]、《烏蘇里江》、《春天能追着》、《牧歌》、《巍巍的興安嶺》、《依瑪堪唱給毛主席》、《冰花》、《烏蘇里音畫》、《家鄉山水惹人醉》。

其中《烏蘇里船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吸收到聲樂教材中,《烏蘇里江》被各大音樂學院列為聲樂教材。

基本簡介

傳承人吳明新在演述伊瑪堪赫哲族人在長期的漁獵生活中,創造了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光輝燦爛的文學藝術,其中,以說唱藝術——伊瑪堪流傳最廣、最受歡迎。伊瑪堪是赫哲族的曲藝說書形式,流行於黑龍江省的赫哲族聚居區。據現有資料,它至遲在清末民初就已經形成。

伊瑪堪或依瑪坎,最早的含義為魚即哈(魚),現在的含義,有的認為是故事之意,有的認為是表示赫哲族這個捕魚民族的歌。其形式有說有唱,類似漢族的大鼓蘇灘蒙古族說書,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說唱文學藝術。現有50多部典籍,被譽為北部亞洲原始語言藝術的活化石。

代表作品

伊瑪堪主要的代表性作品有《西爾達莫日根[4]、《香叟莫日根》、《阿格第夏日丘莫日根》、《滿斗莫日根》、《滿格木莫日根》、《木竹林莫日根》、《英土格格奔月》、《亞熱勾》、《西熱勾》等。

作品欣賞

木竹林莫日根》(節選)
阿郎哪格給嘎——阿爾哪!
我騎着闊力(神鷹),
飛過千層雲、萬重山;
我騎着胡薩(天鵝),
飛過千條河、萬條江;
我要去尋找——
木竹林莫日根的蹤影。
我要把他的故事,
給大家歌唱!……
請神歌》(節選)
阿日馬力、所力給尼(請神歌開頭語),
尊敬的江神(茫莫色翁),
尊敬的水神(木科色翁),
春天的鰉魚神(阿真色翁),
秋天的大馬哈神(達烏色翁),
三尺長的水獺神(朱坤色翁),
美麗的鰲花神(敖其科色翁),
諸神都聽見了嗎?
諸神趕快降臨吧!
請分享我們虔誠的祭品,
請接受我們點燃的香煙。
請保佑我們下江多打魚,
請保佑我們全村都平安。

藝術題材

伊瑪堪的篇幅巨大,已採錄下來的每部都在幾萬字至十幾萬字之間,其內容豐富多彩,大多是敘述古代氏族社會時期部落與部落之間的征戰與聯盟、氏族之間的血親復仇、民族興衰、維護民族尊嚴和疆域完整的英雄故事,也有一些降妖伏魔、追求自由和歌唱愛情的,還有講述薩滿求神、漁獵生活及風土人情等。

傳統節目長、中、短篇均有,儘管篇幅大、篇目多,但故事情節全都圍繞着眾多的莫日根這些主人公展開,這些莫日根貫穿伊瑪堪的全篇,是被全力描述、反覆歌頌的英雄形象。這一民族的象徵性人物同其他史詩的主人公一樣,有着神奇的出生經歷,並且在童年時代都有着苦難的遭遇,他們在歷次劫難中被千錘百鍊成意志堅強、力大無窮、懂文韜、有武略、重情義的英雄好漢。

幾乎每部伊瑪堪的情節都圍繞着一個固定的模式展開,即莫日根為拯救被異族部落擄獲的父母而進軍遠征,而那些異族部落的首領也個個是叱咤風雲的英雄好漢,在長期的征戰中,這些莫日根們既能藉助神力呼風喚雨、變幻形體將對手搏殺,又能與友善的部落講和結為同盟,獲取最終的勝利。

女性的形象也出現在每一部伊瑪堪中,她們多為英雄莫日根的妻子,這些女性美麗絕倫、睿智善良、嫉惡如仇、法力無邊,是正義與善良的化身。這些半人半神的女性總是在英雄們危難之際突然出現,幫助丈夫脫離險境戰勝強敵,如果哪位英雄不聽妻子的規勸而一意孤行,則難逃滅頂之災。

藝術特點

伊瑪堪的節目類型及演出風格有大唱和小唱之分。大唱即伊瑪堪大唱,是指以說為主的表演,側重和擅長表現英雄與傳奇性的節目內容,如各種莫日根(英雄)故事和赫哲族人的創世傳說;小唱即伊瑪堪小唱,是指以唱為主的表演,側重和擅長表現抒情性內容的短篇節目。伊瑪堪的唱詞都有襯詞,每個歌手所用之襯詞各有不同。常見的如嘎哪呀哈爾哪等。

伊瑪堪的語言既古樸平實,又講究合轍押韻,其唱腔高亢嘹亮,帶有原始粗獷的山野氣息。雖無樂器伴奏,但說起來合轍押韻,很受群眾歡迎。其腔調因其內容不同而各異,歷代講唱人在【赫尼那調】這個基調之上,又演化出男調、女調、老翁調、少年調、歡樂調、悲傷調、敘述調等,有時還摻雜着薩滿調,所以講唱起來繪聲繪色,引人入勝,因而世代傳承,從未中斷。一般的故事都比較長,一唱就連續好幾天。

伊瑪堪的唱腔音樂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因流行地和藝人的不同,所採用的唱腔曲調也各有區別,常見的曲調有【赫尼那調】、【赫里勒調】、【蘇蘇調】、【喜調】、【悲傷調】和【下江打漁調】等[5]

1、從傳播的形式上看——伊瑪堪主要是以家族式形式傳播。

2、從說唱的時間上看——伊瑪堪的說唱多在勞動以後。

3、從說唱的情景上看——伊瑪堪主要在赫哲人聚居的村屯說唱;在深山獵場行圍露宿中說唱。

4、從節奏形式上看——伊瑪堪的唱段講究押頭韻。

5、從伴奏樂器上看——伊瑪堪的歌唱是不用任何樂器伴奏的,伊瑪堪就是徒口吟唱。

6、從歌手的成長經歷看——歌手從小就接受赫哲族傳統民間文化伊瑪堪的薰陶。

7、從說唱的形式上看——伊瑪堪說唱故事都是從散文體說白入手。首先對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做一番交代,開頭時,歌手先拉個長聲說個「赫哩啦——赫哩啦——」這是一個引出故事的慣用套語,相當於漢語講故事用的「話說」、「卻說」、「且說」之類。

傳承價值

伊瑪堪歌手,是深受赫哲族人民喜愛的人,赫哲族人尊之為伊瑪卡乞發。近百年來赫哲族人中著名的伊瑪堪歌手有:莫特額比根爾都三福瑪發尤貴連古托力吳高麗周令額傅長春尤安喜畢方古盧申盧明尤盧氏畢張氏葛畢氏葛長勝吳連貴吳進才等。現代伊到處堪歌手以葛德勝老人最為著名,深受赫哲族人民的喜愛。

從已經採錄到的伊瑪堪中,可以看出它的兩大特點:

首先它是對赫哲族歷史的忠實記錄。無論是歷史學家、語言學家,還是民俗學家、宗教學家,均可從中擷取寶貴的原始資料。有人稱伊瑪堪為赫哲族的口頭百科全書,應該說當之無愧。

第二是它集中體現了赫哲族的審美觀。伊瑪堪用古典浪漫主義的手法,描述了赫哲族的英雄們除暴安良、降妖伏魔的英雄主義氣概;描述了赫哲人對忠誠和信義的高度讚美,對自由和愛情的執著追求,以及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顯而易見,伊瑪堪不是那個時代生活的簡單記錄,而是在那個時代的廣闊背景下,按照美的規律藝術地再現了生活美,堪稱一部完美再現赫哲族英雄人物、歷史變遷與民俗風情的大型古典交響詩。

伊瑪堪是赫哲族人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藝術品類和一種娛樂審美的方式,它同時還具有傳承本民族歷史文化的教科書功能,價值獨特,意義重大。

伊瑪堪說唱:瀕臨失傳的英雄史詩赫哲族伊瑪堪源遠流長的以赫哲語表現的民間口頭說唱藝術

視頻

赫哲族伊瑪堪說唱相關視頻

2018年赫哲族伊瑪堪保護工作暨傳習成果表彰會議
赫哲族伊瑪堪說唱
【玩龍江】同江赫哲族(魚皮衣,伊瑪堪)
【黑龍江·曲藝】赫哲族伊瑪堪(國家級)傳承人:吳明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