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麟
趙國麟(1673年-1751年),字仁圃,山東泰安人。中國清朝政治人物。
趙國麟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進士。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授直隸長垣知縣。雍正二年(1724年),擢永平知府。三遷至福建布政使,調河南。雍正八年(1730年)升任福建巡撫。後調安徽。
乾隆三年(1738年),國麟升任刑部尚書,調禮部,兼領國子監。四年,授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乾隆六年(1741年)請求引退,被乾隆帝挽留。不久被彈劾,降職為禮部侍郎。乾隆七年(1742年),又升尚書。國麟又欲引退,未被允許;數月後,再次申請,乾隆帝不悅,奪其官職,改在咸安宮效力。直到乾隆八年,方准許國麟返回故里。乾隆十五年(1750年),到京師為乾隆帝祝壽,賜禮部尚書頭銜。次年卒。
目錄
人物介紹
趙國麟(1673—1751)字仁圃,號拙庵,山東泰安人,清朝大臣。祖瑗,手書春秋內外傳,史、漢蒙文授之。篤志於學,以程、朱為宗。康熙四十五年進士。五十八年,授直隸長垣知縣。當官清峻,以禮導民,民戴如父母。
世宗聞其賢,雍正二年,擢永平知府。三遷福建布政使,調河南。擢福建巡撫,調安徽。御史蔣炳奏請州縣徵收錢糧,依部頒定額,刊印由單,申布政使覈發。國麟以安徽通省數百萬由單由司覈發,恐誤徵收,疏請停止。內閣學士方苞疏言:「常平倉谷原定每年存七糶三,南省地卑濕,應令因地制宜。」下督撫詳覈。國麟疏言:「安徽所屬州縣濱江湖者,當改糶半存半,他州縣仍循舊例。」並下部議行。
乾隆三年,擢刑部尚書,調禮部,兼領國子監。四年,授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六年,御史仲永檀疏劾內閣學士許王猷邀九卿至京師民俞長庚家弔喪,國麟亦親往,下王大臣勘不實。國麟乞引退,上留之。俄,給事中盧秉純復論國麟當上舉永檀疏面詰,陽若不知,出告其戚光祿寺卿劉藩長,藩長被命休致;國麟又告以為侍郎蔣炳所劾。上命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召國麟及藩長相質,藩長力辯。上命毋深究,令鄂爾泰、張廷玉諭國麟引退。國麟疏未即上,上降詔詰責,左授禮部侍郎。七年,擢尚書。國麟乞引退,不許。逾數月,復以請,上不悅,命奪官,在咸安宮效力。八年,乃許其還里。十五年,詣京師祝上壽,賜禮部尚書銜。明年,卒。
人物生平
明末,家族敗落。清廷入主中原後,父趙良棄儒學醫,隻身北上,在泰安遇族親而定居,並娶流寓泰安的江南江陰江天嶼之女為妻,以醫自活。趙良自此落籍泰安。
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趙國麟生,數月後其祖父趙瑗(清末名士)聞趙良在泰安定居,遂自浙附糧艘來泰。國麟自幼隨祖父居,深受祖父薰陶。
九歲起晝夜跟祖父課讀,聰穎好學。
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成諸生,以授館為業。
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被選為拔貢。
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中舉人。
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入都赴會試錄取後未及廷試。
1708年(清康熙四十七年),興復泰安書院,在明儒宋燾之青岩居故址開設學館,名「青岩義社」。
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中進士。試畢返里,仍講學青岩。
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出仕,授長垣(河南長垣縣)縣令,兼管內黃(河南內黃縣)縣事。時內黃大飢,趙發庫糧數萬石賑濟災民,民賴以生活。是年秋,黃河決口,水逼長垣城,趙國麟率領官吏名士日夜堵築,將城外受災百姓用木筏運至城下,在用大繩系入城內,計口安排食宿,災民免於水患。次年,黃河又決口,趙捐俸築堤護城,又修築太行大堤百餘里,開支河數道疏流,自此長垣無水患。並重修長垣書院。
1724年(清雍正二年),升永平府(河北盧龍)知府,是年九月遷大名道。
1725年,調清河道。是年8月,任長蘆鹽運使。
1727年,升福建布政使。
1729年,任河南布政使。
1730年,升福建巡撫。福建俗尚貞烈,固守女子殉夫惡習,凡女未嫁而夫死,其家族竟為扎彩台,親友送禮祝賀,屆時逼促該女登台自縊,對如此血腥的惡習,趙上書朝廷,嚴禁此舉。並甄定范世傑呈詞之文字獄冤案,平反順天府丞余甸冤獄。趙主閩政五年,勤吏事,為政寬厚,為世所稱。
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調任安徽巡撫。至皖後,履畝清查,勘明田賦混淆之狀。並主修《江南通志》,舉行博學鴻詞科預備試,求賢薦才。
1738年(清乾隆三年),升任刑部尚書,不久調禮部尚書,尋兼國子監事。
1739年,拜文淵閣大學士。
1740年,乾隆賜予御書「集思廣益」匾。同年,就山東省盛產煤,但為官府封閉,民不得開採事,上書奏請馳禁,以利國利民,乾隆於是年頒聖旨准予開採。
1741年,遭御史仲永檀疏劾。不久,又被給事中盧秉純參奏。
1742年,被革職。
1743年,回原籍泰安。
1750年8月,赴京祝乾隆壽誕,復原銜回籍。是年11月,病故於「岱陽精舍」。葬泰城西天平山。
1829年(清道光九年),知縣徐宗干奉趙入五賢祠。
藏書之家
趙國麟(1673~1751)
清藏書家。字仁圃,號拙庵,山東泰安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進士,官直隸長垣知縣,永平知府、長蘆鹽運使,雍正八年(1730)官福建巡撫,調安徽巡撫,乾隆四年(1739)官刑部尚書、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要職。為官廉潔清正,死後身無長物,留給子孫者,有古書一屋。其藏書多善本,《四庫全書》中著錄的《孫明復小集》一書,即是趙氏所藏。創辦青岩義社,後易名青岩書院,其子趙起魯,字道軒,能守父書。藏書印有「文淵閣大學士」、「閩南開府所得藏書」、「泰山趙氏藏書」、「太山趙氏拙庵圖書」等。著有《拙庵近稿》、《學庸困勉錄》、《雲月硯古體詩稿》、《調皖紀行草》、《塞外吟》、《近游草》、《大學困知錄》、《文統類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