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縣
連城縣,簡稱「蓮」,別名蓮城,地處福建西部山區武夷山脈南段 ,地處於閩、粵、贛三省的結合點,介於北緯25°13"-25°26",東經116°32"-117°10"之間,縣境東鄰福建省內陸經濟最發達的縣級永安市、新羅區,南接上杭,西接長汀,北倚清流。有北夷南豸的美稱。轄十七個鄉鎮:蓮峰鎮、文亨鎮、廟前鎮、新泉鎮、朋口鎮、莒溪鎮、姑田鎮、北團鎮、林坊鎮、曲溪鄉、宣和鄉、隔川鄉、羅坊鄉、揭樂鄉、塘前鄉、四堡鎮、賴源鄉,共240個居(村)民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10個,村民委員會230個),縣政府駐蓮峰鎮[1]。2016年末全縣110221戶(公安部門數據),戶籍人口345664人,城鎮人口119976人,占34.7%據上級統計部門反饋,全縣常住人口24.7萬人,通行閩西客家語連城話。
目錄
連城歷史
連城在宋以前為長汀縣轄地。宋元符(1098年~1100年)間置蓮城堡,仍屬長汀縣。
紹興三年(133年)長汀縣尉虞觀提請汀州知事鄭強析長汀縣的蓮城堡及古田鄉2個裡(河源下里、表正里)4個團(北團、南順團、姑田團、席湖團)置蓮城縣,以縣公置駐地蓮城堡得名,隸屬汀州。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汀州為路,隸福建行中書省,至正六年(1346年)改蓮成為連城(蓮城改為連城,《福建省通志》記作至元十五年(1278年),《連城縣誌》(民國版)記作至正六年(1346年)邑人羅天應粦、陳積萬起義之後)。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汀州路為汀州府。連城隸屬於汀州府。
清順治三年(1648年)八月,清兵入汀州,隸屬依舊。
1913年,廢府級建制,省下設道,連城屬西路道(後改稱汀漳道)。民國17年廢道,直隸福建省。
民國19年至22年,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蘇區21個縣之一,先隸屬於福建省閩西蘇維埃政府,省蘇成立後,屬福建省蘇維埃政府所轄。紅軍北上後,民國23年4月,民國政府在全省設立10個行政督察區,連城屬第八行政督察區。督察區專員先暫駐連城,後移駐長汀。次年10月,全省10個區壓縮為7個區時,連城屬第七行政督察區。民國32年9月8日,調整行政督察區轄境,全省劃為8個區,連城屬第七區,專署駐長汀。民國34年,全省8個區調整為9區,連城仍屬第七區。民國36年由9個區又壓縮為7區,連城為第七區所轄,專署駐地移龍巖[2]。
旅遊
冠豸山
冠豸山(「豸」音zhài):冠豸山因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冠豸山平地兀立於連城城東,「不連崗自高,不託勢自遠。」景區方圓123平方公里,集山、水、岩、洞、泉、寺於一身,雄幽奇秀,素有「陽剛天下第一,陰柔舉世無雙」的美稱。冠豸山風景名勝區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龍湖五大景區組成。目前,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三大景區已對遊人開放[3]。
冠豸山。冠豸山,位於城東郊,宋稱「東田石」。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代縣尹馬周卿率千人上山,開闢蒼玉峽、雲棧、丹梯、冠豸、桃源等13景,並以篆體或隸書刻石標名。馬周卿潛心山景,觀那層巒疊蟑,萬石紛披氣勢,望之似萬朵瓣瓣舒展鮮麗的荷花,隨風搖曳在青標翠蓋之間,遂將其改名「蓮峰山」。 前山的滴珠岩高壁直立,端莊嚴整,形似「獬豸冠」,馬周卿題刻「冠豸」為相之標名。至明代,精通古文辭、尤工楷法草書、喜好遊歷名山大川、吟詠佳景的邑人庠生黃公甫,在此題刻字徑數尺、矢勁鐵強的「冠豸」二字。傳古有靈獸名豸,似羊而獨角,又稱「神羊」,亦叫「獬豸」,能辨曲直。遇惡人則以角觸之,法官可據此判斷是非。春秋時楚文王曾獲此獸,依其形製成王冠,稱「獬豸冠」。秦滅楚,以此冠賜給御史大夫。後經漢、唐至宋、明,獬豸冠一直是御史之類監察官及司法官的專用制帽,所以又稱「法冠」。清代御史雖不戴此冠,但其官服的前後仍繡有獬豸的圖案,表明作為執法監察官的性質。由於豸冠的含義正好符合曆代連城人民祈盼執法無私、公正廉明盛世到來的願望,登山賞景便稱「上冠豸」,於是蓮峰山漸次淡忘,冠豸山成了正名。正面游山,輕車可直達山腳,拾級而上,景點相隨,遠近輝映,各具特色,令遊人目不暇接。冠豸山正在申請世界遺產 ,目前還沒有結果。
石門湖
石門湖:石門湖位於冠豸山東南,並與冠豸山景區緊相毗鄰,舊稱「石門岩」,為連城昔日八景之第二景--「石門宿雲」所在地[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連城城郊嚴重缺水,明知石門岩清水常流但無法引用。民間曾經流傳着一首民謠:「石門岩,拱橋背,大小蚊龍有一對,要是有人鎖得住,世代不用吃糠菜。」大、小蚊龍山是石門岩的主體山,鎖住蚊龍為的是治水,周邊群眾深受乾旱之苦。解決農田灌溉和群眾生活用水成為強烈的呼聲。1970年9月3日,連城縣成立石門岩水庫工程指揮部,9月15日正式動工,於1975年5月完成施工任務。
石門岩水庫上游流域面積4.4平方公里,主河道長3公里。正常儲水位高程72.2米,水面面積23. 29公頃,工程總指揮為當時縣委第一書記李振經。
大壩鎖蚊龍,石門蓄翠珠。石門岩終於變成一個山水相連、景色迷人的人工湖泊。水隨山婉蜒,港叉交錯;山依水臨淵,深谷縱橫;碧水青山相映,兼霞岸柳扶疏;游魚起舞,白萍紅首相邀;水中孤渚,勝似蓬萊,真有「水似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那種令人嚮往的佳境。遊人蕩舟其間,聽兩岸鶯聲百轉,看一群野鴨閒遊,撫水底青山,追雲邊曉日,悠哉游哉,其間況味,實在難以形諸筆墨。有時谷口葦叢如屏,似已終局,然而漫操小艇,輕撥「圍屏」,卻又豁然得一新境界。遊人巧借詩文讚嘆:「山重水複疑無路,輕撥綠屏另有天。」
竹安寨
竹安寨:竹安寨距縣城東北5公里,離冠豸山僅1.5公里。這裡峰巒挺立、谷深泉幽,當地百姓稱「揭屋寨」,又叫「馬頭山」。也稱「竹安寨」,寓竹報平安之義。
據史料記載,清咸豐七年(1957)七月太平軍石達開部隊攻陷連城,咸豐八年(1858)九月二十九日,石部攻占冠豸山。僅咸豐之年,太平軍三次進出連城,竹安寨成了富豪鄉紳們的避亂之所。寨成30年後的1933年,工農紅軍揮戈閩西,進駐連城。紅軍帶領鄉民攻下竹安寨,把糧食、家具分給窮人。竹安寨內依山勢構築的廳堂、居室、廚房、倉廩等39間房屋,因此毀於戰事,現仍留存遺蹟。
竹安寨位居主景區冠豸山的東北部,高度660米,方圓4.2平方公里,亂菁塞途,鈎刺牽衣,外圍保持着濃重的野趣。接近核心地段,松篁漸密,山勢漸陡,苔蘚、蕨類、地衣等分布於岩隙石根、澗頭谷底,與峰巒相映襯。
竹安寨呈現的另一面是準軍事防禦型人文景觀。開發者初衷就是在太平年間,依託這石上流泉,滿山青松翠竹,矮屋茅廬,清幽勝境,溫經讀史,開拓胸襟,自娛自樂;一旦遇上亂世,則可憑這山崖的險阻,寨垣的堅固,安頓婦孺老幼。於是,僱請多名青壯漢子長年累月懸縋炸石,附岩開路,如同紋身一般在這陡峭的山壁間鐫上條條柔美的坎道曲線。竹安寨的自然景點,一險、二奇、三壯觀,被稱為景觀「三絕」,世間罕見。
梅花山
梅花山:梅花山被中外專家稱為「北回歸荒漠帶上的翡翠」的梅花山,是享譽全球的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是「動植物資源基因庫」和「地質博物館」,總面積22168公頃,大部分在連城境內。閩江、九龍江、汀江皆發源於此,故又有「八閩母親山」之稱。這裡原始森林茂密,名貴樹種藥材比比皆是,華南虎和罕見的金斑喙鳳蝶等珍禽異獸在此繁衍棲息。梅花山兼有黃山之秀、華山之險、灕江之美、西雙版納之朴,是理想的科研教學基地和旅遊避暑勝地。
連城四堡
連城四堡:連城四堡是中國明清兩代著名的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出版過<康熙字典>、<金瓶梅>等一千餘種書籍,在中國印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99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鄉」[5]。
宣和明清民居建築群
宣和明清民居建築群:連城宣和鄉培田村,明、清、民國時期先後修建的21座祖祠、30多幢華堂構成的民居建築群,尤其其中兩幢「九廳十八井」及「南山書院」堪稱中國建築史上保存十分完整的明清時期建築精品。
望雲草室和張氏家廟
望雲草室和張氏家廟:望雲草室為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機關舊址,在連城縣新泉鎮。1929年6月10日,毛澤東、朱德、陳毅曾在此辦公。同年12月,在此開展了著名的新泉整訓,並在此起草紅四軍「九大」決議案。
張氏家廟坐落於連城縣新泉鎮的新泉村。1929年6月紅四軍進駐新泉,在此成立連城縣第一個蘇維埃政權--連南區革命委員會,現為新泉紀念館連城革命史陳列室。
中華山性海寺
中華山性海寺:中華山性海寺坐落於連城縣新泉鎮境內,始建於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距今620餘年),是福建名剎之一。性海寺周圍林木蔥鬱,風景迷人,殿宇樓閣錯落有致,很具規模。性海寺原主持高僧慧瑛法師是中國佛教協會理事,福建分會副會長,在性海寺首倡「農禪並舉」,成績斐然。性海寺已列為福建省對外開放寺廟之一,趙朴初先生生前曾親筆題贈「性海寺」牌匾。
賴源溶洞
賴源溶洞:賴源溶洞群位於連城縣賴源鄉上村,著名的有三洞:仙雲洞、幽琴洞、石燕岩。仙雲洞,以「雲」取勝,常有雲氣騰騰自洞口湧出,終年不斷。幽琴洞,以「泉」見長,洞中泉水自石縫潺潺流過,音韻幽幽,如奏管弦,因而得名。石燕岩,相傳昔有紫燕數千,飛經此地,忽降驟雨,齊集石上,雨止視之,皆化為石。
特產
連城是南方林區重點縣,省苧麻、柑橘生產基地之一。農副產品有稻米、甘薯、麥,大豆、花生、芝麻、油茶籽,茶葉、烤煙、席草,香菇、紅菇、木耳、筍乾(閩筍)、米粉、慈菇,大頭菜、荸薺粉,水蜜桃、西瓜,特產連城紅心地瓜干、牛肉脯,家禽良種連城白鴨、白鵝、三黃雞(即河源雞、河田雞)。
連城紅心地瓜干
素有閩西著名「八大幹」之一美稱的連城紅心地瓜干色澤鮮紅,味道甜美,質地軟韌,營養豐富。加工時不加任何色素,是老幼皆宜的食品,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和宴客的美食。早在二三百年前,就馳名中外,成為清代貢品,清宮御廚還把連城紅心地瓜干製成宮廷宴席上的上乘名點--金如片。連城地瓜干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形成的,所以,連城又有「中國紅心地瓜干之鄉」美稱。產品不僅暢銷大江南北,還遠銷東南亞和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連城僅地瓜干一項,年產值就達三億元,已形成良好的「地瓜干效應」。
連城白騖鴨
連城白鶩鴨:被農林部列為全國禽畜優良品種之一的「連城白騖鴨」,又名:「連城白鴨」,是「全國唯一藥用鴨」。光緒年間上海錦章書局石印<十藥神書>記載能治咯血、虛癆等病症。清朝道光年間列為「珍品、貢品」。建國後被編入《中國家禽品種志》。經廈門大學生物系和省農科院中心實驗室、福建省分析測試中心測定,富含17種氨基酸和10種微量元素,膽固醇特低。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祛痰開竅、寧心安神、開胃健脾功效。民間常用於麻疹、肝炎、肺結核、不明原因的低熱、高燒、煩燥失眠等病的輔助食物療法,去年被中國家禽業協會認定為「鴨類中的國粹」。該鴨不油膩、湯味獨特、肉質鮮美。飼養期越長、藥效越高。
連城白鶩鴨主要分布在城關、北團、塘前等地。相傳它是騖與鴨雜交,經鴨農不斷選育而成,平均體重1.25~1.5公斤,年產蛋22O~240枚。其外貌特徵:嘴、蹼均為青綠色,眼球黑色,全身羽毛潔白,故稱連城白鴨。連城是中國白鶩鴨之鄉。
涮九品
涮九品:連城傳統火鍋名菜,俗稱「涮九門頭」,源於連南朋口溪流域一帶。據傳,昔日朋口溪流域船工很多,他們長年累月泡在水裡勞作,為驅除濕氣,時常煎煮香藤根、鴨香草等中草藥飲服。後來,一位船工偶然發現以這些草藥加牛肉燉酒服食,妙不可言。
八十年代中期,連城大酒店的廚師李善霖對這道菜進行改良,採取北京涮鍋的方法,同時,在餐桌上擺上辣椒、陳醋、山楂醬、芥茉、薑汁、等佐料,涮燙而食,便有了九種不同的顏色,赤、橙、黃、白,色彩斑斕,吃起來鮮、甜、脆、嫩。配料中酸、甜、苦、辣、澀五味俱全,刺激着食慾,令人應接不暇,大飽口服。此菜已列人全國名菜譜。
冠豸蘭
冠豸蘭:江南多山,山中多蘭。在冠豸山的芳蘭谷內、五老峰下、蓮花洞旁到處可見各種各樣的蘭花。從冠豸山採集的吊吊蘭根,具有清火解毒、潤階滋補等作用,二十年代曾有人帶往浙江杭州出售。
目前,連城縣朋口鎮已建成「福建蘭花基地」,「冠豸蘭文化」也同冠豸山一樣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連城宣紙
據史籍記載:明嘉靖年間,連城人就能用萱草與榆樹皮製作宣紙。姑田元甲的蔣氏四祖蔣小林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首先學會蒸煮竹絲,天然漂白和打槳製作宣紙技術。以後又發展到能製作同類的手本紙、玉版紙、加重紙、行重紙和嘉慶奏本紙等。連城宣紙從清嘉慶年間就開始出口,以後連城人民利用豐富的竹木資源,不斷改進工藝,建立了姑田、賴源、莒溪等造紙基地。在紙業鼎盛的時期,每年可產紙13萬擔以上。
連城宣紙具有紙質薄韌、顏色潔白、吸水力強等優點,所以是精裝印刷、複製描繪、書畫裝裱的好材料。
連城根藝
連城地勢較高,這裡崗嶺重疊,群山起伏,峰壑縱橫,澗流密布;西部為武夷山支脈的松毛嶺,峰戀聳峙,形勢險要;國家級梅花山自然保護區大部分在連城境內。全境多為低山丘陵盤踞,是全國重點林業區。林區縣份的地理優勢,為連城根藝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豐富的資源基礎。改革開放以來,連城的根藝同其它事業一樣,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目前,已有二十多家根藝生產專業戶,每年產值一百多萬元,其藝術水準和產量均為福建之首。
芋子餃
芋子餃皮呈玉色,形如半月,香菇、等原料調製的餡心,食之皮嫩餡香,潤滑適口,是連城城鄉群眾逢年過節必制的傳統名食,在連城已有數百年歷史。據傳,早期製作的芋子形如「米桃」(壽桃),俗稱「桃子」,又因芋餃上席後須趁熱食用,放涼後則香味流散,故又有別名「趕燒"」(趁熱之意)。
漾豆腐
「漾豆腐」是四堡鄉一帶地方傳統風味菜餚,已有數百年歷史。四堡群眾家家戶戶善於加工豆腐,由於使用山泉水,制出的豆腐特別鮮嫩。以此加工的「漾豆腐」,風味獨特,遠近聞名,是當地群眾逢年過節、婚喪喜慶、款待親朋不可缺少的佳肴。
「漾豆腐」的製作方法是,準備好白豆腐、香菇等原料和味精、香油等調味品。將白豆腐切成一寸見方的小塊。以手指在豆腐塊上戳出小窟,填入餡料。
「漾豆腐」的特點是濃香軟嫩,清爽可口,趁熱品嘗,味道特佳。
大頭菜
大頭菜是連城的土產之一,又名根用芥菜,系十字花科、芥菜的變種。人們利用其肉質根和莖葉進行醃製。是人人喜愛的佐餐佳肴。醃製後的大頭菜呈黃褐色,甘咸適中,香而微酸,脆嫩可口,生吃、炒吃均可,因帶微酸,故有增強唾液分泌、開胃、健脾、消食之功能,是病後增強食慾,促進康復的佳品。
城市榮譽
視頻
連城縣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連城縣蓮峰鎮人民政府2018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連城縣政府網, 2019-1-11
- ↑ 行政區劃,連城縣政府網,2019-12-17
- ↑ 連城縣冠豸山旅行遊覽必備圖文攻略,豆丁網,2014-11-15
- ↑ 連城,真美啊! 再沒有比「山清水秀」用來描述連城的石門湖更貼切了 ,搜狐網 , 2017-9-12
- ↑ 客家古鎮四堡雕版印刷:前世之寶 後世寶之,人民網,2014-12-02
- ↑ 連城縣代表隊獲第十六屆全國武術之鄉武術套路比賽6金3銀1銅 ,搜狐網,201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