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屯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屯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师部所在地,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模式,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位于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部,额尔齐斯河南岸,得仁山脚下,西与哈萨克斯坦,北与俄罗斯,东与蒙古国接壤。始建于1958年,由兵团原政委张仲瀚亲自选点布局并命名,寓意为兵团屯垦最北之地。距离乌鲁木齐市约580公里,距离阿勒泰机场约60公里,交通运输以铁路、高等级公路、航空为主线,国省道为辅助的运输框架。216国道、318省道、319省道在此交汇,国省干道直通塔克什肯口岸、红山嘴口岸、喀纳斯口岸、阿黑土别克口岸和吉木乃口岸等五个边境口岸。

2011年12月20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县级北屯市,同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

历史沿革

汉朝为西域都护府辖地,曾是一片苇湖荒滩,没有称谓,无人定居,继塞种人之后有匈奴,鲜卑游牧于此。

唐朝为北庭都护府辖地,先后为柔然、突厥游牧地。

宋朝为蒙古游牧地,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辖境。

元朝为岭北行省辖境。

明朝为瓦刺汗国辖境,蒙克帖木儿的封地。明代,这里才因地平如毡,被游牧于此的蒙古人称作“多尔布尔津”。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为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治下的科布多赞大臣管辖,阿尔泰乌梁海七旗封地的阿尔泰乌梁海左翼旗和左翼后旗地。清同治六年(1867年),交布伦托海办事大臣管辖,同治八年(1869年),布伦托海办事大臣被裁撒,仍归科布多赞大臣管理。同治十年(1871年)塔尔巴哈台带兵大喇嘛棍噶扎拉参借地安置其部众及塔尔巴哈台来的难民.在现阿勒泰市解放北路市三中附近修建千佛寺,后称承化寺,自此为其借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科布多、阿勒泰分治,设阿尔泰办事大臣管理阿尔泰地区,治所在承化寺。

民国元年(1912年),改阿尔泰办事大臣为阿尔泰办事长官,直隶北京中央政府管辖。治所仍在承化寺,是其辖境。民国二年(1913年)始设承化寺县佐,属阿尔泰办事长官公署领导。民国八年(1919年),撤阿尔泰办事长官公署,改置阿山道,划归新疆省管辖,治所仍在承化寺。

1949年9月,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新疆省政府主席兼新疆保安司令包尔汉率新疆军政人员,分别于25日、26日通电起义,新疆实现和平解放。1949年12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五师独立团先遣营在副团长王金玉率领下,冒着风雪严寒,日夜兼程挺进承化(今阿勒泰),把第一面五星红旗插上了阿山之巅。1949年12月20日,新疆国民党起义部队骑兵第一师师直及所属骑六旅、骑七旅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骑兵第七师,辖骑19团、骑20团、骑21团。师长韩有文,政委于春山。师部驻奇台。

1950年2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五师独立团在团长肖飞、政委杨烈光率领下,从迪化(今乌鲁木齐)出发,3月3日进驻承化(今阿勒泰)并成立承化军分区,至10月更名为阿山军分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阿山专区建设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并建立了承化县人民政府,北屯之地隶属之。1950年5月24日,新疆军区军政干校挖金大队大队长麦宗禹奉王震之命,率300余人乘汽车从迪化(今乌鲁木齐)出发,6月1日抵达承化(今阿勒泰)。挖金大队隶属独立团领导。

1951年8月,为执行毛主席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的指示,骑七师先头部队(师部特务连一个排和师直工厂、管训队、骑19团一部)在副师长韩荣福带领下从奇台乘汽车穿越准噶尔盆地东部,昼夜兼行到达承化(今阿勒泰),休整后徒步进驻巴里巴盖,开始大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到当年冬天,开挖北干大渠17千米,为来年春耕生产做好了准备。

1952年2月,二军五师独立团划归骑七师建制,改番号为二十团。3月初,骑七师十九团后续部队及特务连、宣传队、文工队、教导队等师直单位在师政委于春山率领下从奇台出发,经北塔山、将军戈壁抵达承化县(今阿勒泰)巴里巴盖,成立开荒造田春播指挥部,指挥部设在东庄子。4月11日,开发建设阿山垦区的战斗正式打响。随后部队又陆续进驻切木尔切克、富蕴县可可托海及喀拉通克、青河县等地维护治安,开展生产运动。1952年5月13日,谢尔德曼、胡尔曼残匪在富蕴县沙尔布拉克伏击骑七师十九团由奇台到承化县(今阿勒泰)送军马的小分队,劫走军马112匹,并将被俘40余名战士全部杀害。惊闻此讯,骑七师奉命立即抽调19团、20团、21团共381名指战员组成14个战斗连开赴富蕴、清河进行清剿。谢尔德曼是乌斯满的长子,1951年2月19日,乌斯满在甘肃青海交界处被解放军活捉后,谢尔德曼逃窜至北塔山,与乌斯满另一部残匪胡尔曼勾结,在富蕴、清河一带祸害百姓。清剿战斗持续到1952年9月30日匪徒全部投降结束。此战共有32名指战员英勇牺牲,其中,骑七师20团副团长王金玉1952年6月28日在阿尔泰山区西岔河指挥战斗时不幸牺牲,年仅35岁。

1953年3月下旬,部队整编结束,原骑七师20团、21团编为专区公安大队和建筑工程单位,19团全部及骑七师师直部分、20团部分及军区挖金大队全部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28团”。团长邬佳才、政委邹兴仁、参谋长麦宗禹、政治处主任胡恒诚。同月,骑七师一部与军区后勤部运输处绥来农场和乌苏生产建设大队整编成一个生产师,同年6月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十师”,师部驻绥来(今玛纳斯)小李庄,辖28团(28团因远离农十师师部,党政工作由阿山军分区代管)、30团和劳改支队。师长林海清、副政委刘炳正。1953年11月20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改承化县为阿泰县。北屯之地隶属之。

1954年2月1日,经新疆省人民政府批准,改阿泰县为阿勒泰县,北屯之地隶属之。1954年10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下辖10个农业师、1个建筑工程师等单位,总人口17.5万人。农十师隶属兵团建制。兵团机关驻乌鲁木齐。兵团党委第一书记兼政委王恩茂,第二书记、副政委张仲瀚,司令员陶峙岳。

1955年1月,兵团撤销农十师建制,28团归兵团直接领导,下辖一营、二营、三营、牧场和基建大队5个营级单位。

1958年8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持工作的副政委、镇边将军张仲瀚为即将恢复重建的十师师部选址定点,因“多勒布尔津”成为中国最北的屯垦戍边重地而命名“北屯”。1958年9月,28团奉命抽调战斗连队配合阿勒泰军分区进驻富蕴县围剿土匪加米西提叛乱,至1959年1月叛匪缴械投降结束。

1959年1月,兵团恢复农十师番号、建制和领导机构,辖28团、29团、31团、32团、33团、34团、35团、和什托洛盖煤矿和农十师福海渔场。同年11月1日,农十师机关从巴里巴盖搬迁到北屯。1959年5月,十师抽调基建人员从巴里巴盖前往北屯,拉开北屯建设序幕。1959年11月1日,农十师师部正式迁址北屯。

1960年7月,34团建制撤销,并入29团。同年8月在师基建队基础上组建工程团。1962年1月,撤销31团、32团建制,与师工矿办公室合并成立工矿处,对外称农十师云母矿,为中央和兵团双重领导企业。

1962年4月,“伊塔事件”发生。5月,农十师奉命抽调值班民兵连分别进驻哈巴河县的克孜勒乌英克地区、吉木乃县的吉木乃地区和青河县执行代耕、代牧、代管的“三代”任务,维护边境地区社会和政治稳定。同年8月,自治区党委批准建立边境农场,农十师先后建立了吉木乃农场、哈巴河农场和青河农场,形成边境农场隔离带。

1965年1月,十师工矿处及所属5个云母采区,28团、29团所属两个采矿队和十师云母厂移交兵团非金属公司。6月,师直农场、工程团所属农业连队、工一师五团北屯农场、师机运处机耕队合并成立十师北屯三场。

1966年,北屯标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版地图。同年4月,兵团批准成立十师北屯二场。

1969年7月,依兵团统编部队番号序列命令,十师28团改为181团、29团改为182团、33团改为183团、35团改为184团、哈巴河农场改为185团、吉木乃农场改为186团、北屯二场改为187团、北屯三场改为188团、福海渔场改为十师渔场、和什托洛盖煤矿改为十师煤矿、东方红毛纺厂改为北屯毛纺厂、青河农场改为青河独立营、汽车队改为汽车营,工程团番号不变。

1970年2月,兵团党委批复将师工程团更名为189团,改成农业团,迁驻布尔津卡赫地区开荒生产。因条件所限,年底人员撤回。

1971年1月,北屯镇革命委员会成立,为北屯镇建制之始。

1974年,改北屯镇革命委员会为北屯镇人民政府,隶属阿勒泰县。

1975年3月,中央11号文件规定,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主管全疆国营农牧场的业务工作。5月,撤销十师建制,成立阿勒泰地区农垦局,原十师所属团场均划入该局领导。

1976年12月,阿勒泰地委行文,改变原十师部分团场隶属关系,将185团改为国营哈巴河农场,归哈巴河县领导;186团改为国营吉木乃农场,归吉木乃县领导;182团改为国营福海县第二农场,和渔场归福海县领导;182团扎河坝煤矿归富蕴县领导;青河独立营改为青河国营农场,归青河县领导。181团、183团、187团、188团为地区直属农场。

1978年3月,落实全国国营农场工作会议精神,下放到县管理的182团、十师渔场、184团、185团、186团、青河独立营陆续收归农垦局管辖。12月,十师煤矿划归农垦局领导,改名为阿勒泰地区农垦局和什托洛盖煤矿。

1981年12月3日,中发45号文件《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

1982年2月,兵团恢复。4月1日,十师恢复原建制,隶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领导,原移交给阿勒泰地区管理的农牧团场、企事业单位陆续收回,师部驻北屯,政委郝兆良、师长庞德润。

1983年,自治区建材局所属的新疆云母一矿、二矿、三矿、四矿及云母三厂(统称“四矿一厂”)移交十师管理。

1984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阿勒泰县,设置阿勒泰市,北屯镇隶属之。

1997年12月,十师党委根据兵团文件,恢复189团和成立190团。原十师工程团番号撤销,在其基础上恢复和组建189团,总规划面积17.6万亩。原有工程建筑公司继续保留,对内为189团下属建筑公司,对外称新疆北屯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在原农十师渔场(副团级)的基础上组建190团,总规划面积17.8万亩。

1998年5月、2002年10月、2010年7月7日,十师三次向兵团上报《关于设立北屯市的请示》,建议采用师市合一的方式设立北屯市。

2004年5月,十师党委对师机关和农牧团场实施机构改革。农牧团场改革是组建中心团场,将189团、190团组合到188团,188团为中心团场,189团、190团为进入中心团场的团场。将187团、青河农场组合到183团,183团为中心团场,187团、青河农场为进入中心团场的团场。

2006年2月,十师党委启动新一轮农牧团场改革,将中心团场重新确定183团、187团和188团。青河农场并入183团,189团并入187团,190团并入188团。改革结束后,十师所属农牧团场由10个调整为8个,即181团、182团、183团、184团、185团、186团、187团、188团。

2011年12月2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主席努尔·白克力签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北屯设市报国务院会议的文件。

2011年12月20日,国务院(国函〔2011〕161号)批复同意设立县级北屯市。北屯市人民政府驻北屯镇团结路300号。北屯市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管理方式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2011年1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屯市挂牌仪式在十师北屯市举行。

2012年12月24日,经中央编办批准,兵团将13个农业师名称更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师北屯市”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

2019年9月16日,十师北屯市双渠镇、丰庆镇、海川镇揭牌成立,标志着十师北屯市团场城镇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团镇合一”管理体制迈出重要一步。

行政区划

2011年,以183团、187团、188团三个团场已确权土地作为北屯市市域行政区域范围,合计910.5平方公里。

2019年9月16日,十师北屯市183团双渠镇、187团丰庆镇、188团海川镇揭牌成立 。

截止2020年5月,北屯市辖天骄街道、龙疆街道、军垦街道、北屯镇、183团双渠镇、187团丰庆镇、188团海川镇。

人口与民族

人口

2013年末,北屯市总人口8万人,增长2.1%,占十师北屯市总人口63.4%,人口出生率5‰,人口死亡率5.3‰。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2.1万人,增长3%,其中:第一产业0.4万人,占年末从业人员的21%;第二产业0.5万人,占22%;第三产业1.2万人,占56%。在岗职工年末人数1.06万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3287元,增长7.7%。

民族

北屯为多民族聚居地,以汉族人口为主,其他少数民族有回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藏族满族哈萨克族土家族维吾尔族撒拉族蒙古族锡伯族苗族彝族俄罗斯族布依族瑶族等25 个民族成分。

交通运输

北屯市毗邻多个对外通商口岸,发展对外贸易条件优越。垦区口岸邻近吉木乃、塔克什肯、红山嘴、阿黑吐拜克等4个国家一、二类通商口岸,现有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享有边贸权的企业7家,享有一般贸易经营权的企业一家。216国道、318省道、319省道在此交汇,区位优势,交通运输便利,距乌鲁木齐市约580公里,距阿勒泰机场约60公里,交通运输以航空、铁路、高等级公路为主线,国省道为辅助的运输框架,国省干道直通塔克什肯口岸、红山嘴口岸、喀纳斯口岸、阿黑土别克口岸和吉木乃口岸等五个边境口岸。

2011年6月,奎北铁路北屯市站客货运正式开通。

2013年,奎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北部,地处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部,地处东经85°31′40″—91°00′00″,北纬46°02′30″—48°56′04″。所辖单位全部在边境县内,其中185团、186团、青河农场以及181团夏牧场地处边境第一线,固守着250多公里的边境线。西与哈萨克斯坦相邻,北与俄罗斯、东与蒙古国接壤。所属单位分布东西长430公里,南北宽330公里。

气候

北屯气候特点是冬季严寒,春旱多风,冬长夏短,无霜期平均在120天左右,最短时只有74天,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9度,年平均气温3.6—3.9度,年降水量87毫米--l88.6毫米,蒸发量为l900毫米--2300毫米。

地形地貌

可分为山地,平原两种。由北向南依次为阿尔泰山山区、山前冲积倾斜平原、山前洪积—冲积平原、现代冲积平原、两河(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古冲积平原、干三角洲等平原。阿尔泰山分为高山、亚高山、中山、低中山4个地貌带,第十师云母诸矿和181团夏季牧场分布于山地中。平原区分为5种地质类型: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主要分布于181团团部台坎以北;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多平缓过渡,水位高,181团一营、二营,185团,186团分布于此;现代冲积平原,多为河谷内高河床及低河阶地;两河(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古冲积平原,181团团部、182团、183团、187团、188团分布于此;干三角洲为古河道改道,断流于河流尾闾形成,地下水位低,184团处于此。垦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面坡降为1/500—1/700,海拔高度为420—700米。山区、平原形成各自独特的植被群落和动物物种。

自然资源

水产

水资源丰富,地表水水源有河流、湖泊和自然坑塘,属新疆水资源丰实的地区之一。垦区有额尔齐斯河、克朗河、克木齐河、别列孜克河、阿拉克别克河、乌伦古河、乌勒昆乌拉斯图河等7条主要引水河。地表水年径流量123亿立方米。分属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萨吾尔山区3大水系。额尔齐斯河水系属北冰洋水系,全长4248千米,在中国境内546千米,流域面积5.7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多达111亿立方米,水量仅次于伊犁河居新疆第二位。有“银水”之美称。其他水系属内陆水系。垦区人工引蓄的水域有104个,总蓄水面达0.97万公顷。建有中型、小型水库共16座,设计总库容2.427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11亿立方米。拥有可养殖水面18.9万亩,鱼类品种达三十余种之多,其中白斑狗鱼、河鲈、江鳕、东方欧扁等为我国珍稀冷水鱼种,发展水产养殖业条件极为优越。

北屯境内拥有丰富的资源,开发潜力十分巨大。一是水土及光照资源充足,具有较好的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条件。境内有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两大水系,大小河流58条,地表水年径流量123亿立方米,全师拥有可养殖水面18.9万亩,鱼类品种达三十余种之多,其中有白斑狗鱼、河鲈、江鳕、东方欧鳊等中国珍稀鱼种,发展水产养殖业条件优越。2002年经中国农业部批准,成立了“额尔齐斯河流域特种鱼类救护中心”,成为中国集北冰洋水系特种鱼类资源研究与开发为一体的国有水产企业。

土地

垦区土地规划总面积620万亩,可开垦面积100余万亩,已开垦87万亩,土地开发潜力大;所处地区虽然无霜期短,有效积温低,但是日照时间长,光照资源充足;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粮食、棉花、打瓜、哈密瓜、番茄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矿产

所处的阿勒泰地区矿种齐全,储量丰富,是新疆黄金、有色金属开发的重点地区。境内已发现矿藏11大类86种,其中铍、白云母、钾长石等3个矿储量居全国首位。黄金、铜、镍等9种矿储量居新疆首位。还有远景储量在50亿吨的全国最大的优质膨润土资源。

经济

综述

2013年北屯市完成生产总值212990万元,增长20.1%,占十师北屯市生产总值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732万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96585万元,增长19 %,其中:工业增加值72146万元,增长27 %,建筑业增加值24439万元,下降3.6 %;第三产业增加值78673万元,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8∶45∶37。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7.3%、38.5%、54.2%;人均生产总值40326元,比上年增加9104元,同比增长18.8%。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814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617万元,完成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14008万元。北屯市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5亿元,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1.5亿元,增长13.6%;第二产业4.6亿元,增长33.5%;第三产业20.4亿元,增长51.7%。三次产业投资之比为6:17:77。在投资总额中:国有经济20.1亿元,增长61.3%;私营、个体及其他经济6.4亿元,增长10.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0.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4%。其中:煤炭消费量0.74万吨,下降1.3%;电消费量681万千瓦小时,下降1.4%。

第一产业

2013年,北屯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8051万元,比上年增长5.7%,占十师北屯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3%,其中:农业产值65007万元,增长6%;林业产值1547万元,下降29.9%;畜牧业产值31291万元,增长7.8%;渔业产值12069万元,增长9.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137万元,增长0.7%。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31.36万亩,下降1%。其中:粮食种植面积8.51万亩,增长37.9%;全年粮食产量3.3万吨,增长41.5%;水果产量703吨,下降24%。牲畜存栏12.44万头(只),增长11.3%;肉类总产量7794吨,增长14%;牛奶产量5540吨,增长20.1%;禽蛋产量2186吨,增长9.1%,水产品产量5688吨,增长20.7%。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0.91万千瓦,增长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937吨,比上年增长12.1%,农场用电量1904万千瓦小时,增长15.2%。

第二产业

2013年,北屯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11432万元,比上年增长35.7%(可比价),占十师北屯市工业总产值63.2%,其中:轻工业产值89392万元,增长90%;重工业产值122040万元,增长12.2%,在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产值26379万元,增长68.2%;私营及其他工业产值185053万元,增长32%,其中:个体工业产值9894万元,下降33%。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食用植物油5358吨,下降22.5%;小麦粉5871吨,下降18.5%;塑料制品17688吨,增长8.3%;机制纸及纸板690吨,增长6.2%;砖16245万块,增长24%;发电2786万千瓦小时,下降4%;白酒2250吨,增长73%。2013年北屯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23610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367万元,实现综合利润3255万元。市工业园区入住企业23家,已开工生产13家。2013年全市实现建筑业产值118369万元,占十师北屯市建筑业产值56%,完成施工面积77.6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13年,北屯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685万元,同比增长26.8%,占十师北屯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8%,其中:零售业86230万元,增长28.2%;餐饮业13455万元,增长18.4%。全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97735万元,增长38.3%。其中,批发业111505万元,增长47.2%;零售业86230万元,增长28.2%。全市各项存款余额838389万元,增长39.8%,其中:单位存款463220万元,增长40.5%。各项贷款余额392894万元,比上年增长55.1%,其中:单位贷款226314万元,增长72.6%。2013年完成货运量200万吨,比上年增加77万吨,同比增长63%,占十师北屯市货运量56.4%,货物周转量3078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加9942万吨公里,同比增长48%;客运量434万人,比上年增加99万人,同比增长30%,占十师北屯市客运量79%,旅客周转量1246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加3443 万人公里,同比增长38.2%。

社会事业

文化教育

2013年,北屯市在校生人数10099人,占十师北屯市在校生人数76.06%,其中:小学4028人,初中2336人,高中生3387人,职业学校348人。教职工791人,其中:专任教师709人(小学专任教师256人,初中专任教师201人,高中专任教师224人,职业学校专任教师28人)。新招生2742人(其中:小学656人,初中741人,高中1069人,职业学校276人)。毕业生2677人(其中:小学718人,初中782人,高中1170人,职业学校7人)。幼儿园5所,在园儿童数1793人,入园人数554人,离园人数544人,班级42个。教职工193人,专任教师90人。

医疗卫生

2013年,北屯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8所。其中:二级医院1所,一级医院4所,专科医院1所,个体医疗机构30个,连队卫生室48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4个。执业(助理)医师187人(不含疾控机构),注册护士283人。

社会保障

2013年,北屯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3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77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13万人。参加居民医疗保险2.0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8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86万人。

环境保护

2013年,北屯市全年主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45.55万吨。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861.05吨;氨氮排放量9.09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45.55万吨;工业烟(粉)尘排放量1523.06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5.22万吨;无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4.8万吨;综合利用率91.9%。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5%以上,城区生活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

历史文化

“得仁者,赢天下”。简单的六个汉字,蕴涵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中庸和谐文化的精髓。而这个从北屯得仁山起源的理念,更让世人对这座博大精深的城市充满了探询中华文化根源的思考与向往。

由于北屯的城市建设历史是从十师进驻阿勒泰地区后,才开始的。因此,人们习惯于把北屯的建设史当成它的历史。记者查阅大量的史书发现,追寻北屯的历史,除了具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的得仁山成吉思汗点将台外,还有很多与北屯有关的历史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掘。

自十师在借智解码深入挖掘得仁山成吉思汗点将台历史文化后,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这里丰富的人文历史。日前,记者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后发现,其实,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众多的历史事件就与这片土地有着密切联系。

据《通俗新疆史》记载,在古人类出现后,额河流域这片神奇的土地便开始美丽富饶起来。额河流域的岩画图腾和石雕记录证实,这里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驿站。

众多史料表明,秦代,甘肃河西走廊一带迁徙到这里游牧生息的塞种人,就和中央政权有了联系。张骞出使西域前,这里的先民就沿着祖辈迁徙的牧道,凭借马帮驼队,开辟过一条“草原丝绸古道”。当时的牧道都是沿河而行,北屯又是大河驿站,自然是“草原丝绸古道”最繁盛的交易市场。

公元500年前后,柔然强盛时期,征服突厥,将他们迁移到靠近柔然权力中心的阿尔泰山南麓平地为其锻造铁器。书中记载的这块平地显然就是北屯一带。

公元649年,唐太宗死后,早有野心的西突厥叶护阿史那贺鲁乘机叛乱。贺鲁是当时新可汗乙毗射匮从塔城以西赶出来,率三千众部到长安觐见唐太宗后而被唐朝收留的。太宗特意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和都督,招抚西突厥。贺鲁取得唐太宗的信任后,就借着唐朝势力扩张自己的实力,并向西赶走乙毗射匮,自称汗。

653年起,继位的唐高宗派遣大将程咬金西征贺鲁三年后,又派大将军苏定方带领步兵和回纥骑兵再次进攻贺鲁。苏定方率领大军来到额尔齐斯河畔,与贺鲁亲率的10万大军激战,直到把贺鲁大军赶到乌孜别克共和国的塔什干。当地人活捉贺鲁后呈献给苏定方押回长安,贺鲁跪见高宗说,是自己忘恩负义,请求死在太宗陵前谢罪。太宗最终宽恕了贺鲁。

《新唐书.黠戛斯传》一书也明确记载,从吐鲁番、吉木萨尔至阿尔泰有一条丝绸贸易通道。公元657年,唐朝统一西域,在多勒布尔津设置匐延都护府。自此伊始,宋元明清,只要草原丝路畅通,多勒布尔津作为交通要冲的地位就不曾改变。

《蒙古秘史》记录,公元1141年,西辽国菊尔汗耶律大石西征河中府,从阿尔泰山南面的大河直到中亚西部,在他生前的最后一年,建立起庞大的西辽国家。

北屯曾出土的成吉思汗西征行军锅等文物,证实得仁山点将台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西征的起点,也是亚欧草原丝路文明的起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后,先后六次西征,都在这个蒙古语叫“多勒布尔津”的平地上休军布阵,点将筹谋。

公元1204年秋天,远在山东的丘处机奉诏觐见成吉思汗,来到额尔齐斯河畔,夜宿多勒布尔津大河驿,写下著名的诗句:“金山南面大河流,河曲盘桓赏素秋;秋水墓天山月上,清吟独啸夜光球”。

当晚,为阻止成吉思汗杀虏无辜百姓,丘处机和成吉思汗的爱相耶律楚材就“得仁者,赢天下”的道理,促膝畅谈至天明。

《易经.系辞》一书中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意思是对同一个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

“仁”,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仁爱”,对人友善,富同情心。词义囊括了中华民族“中庸和谐”的精髓。这便是北屯旅游文化“智者拜水喀纳斯,仁者问道得仁山”的来历,也是“得仁”文化的重要起源。

另有资料表明,清乾隆年间,中央政府派遣东北锡伯族青年从额尔齐斯河锡伯渡前往边境屯兵垦殖,使这里成了驼铃声声的古道驿站。1246年,葡萄牙人柏朗佳宾奉教皇之命出使蒙古,在路过阿尔泰时,就看到大河旁的驿站上商贾云集,丝绸贸易盛况。明末清初,蒙古族之一的厄鲁特都尔伯特部,就游牧于多勒布尔津两岸。

自古以来,原名“多勒布尔津”的北屯,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在亚欧大陆这个世界最大的大陆板块中,它还是连接亚欧的重要通道,是中西文明的交汇点。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也历经沧桑与战乱,见证着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屈辱与繁盛。

“天骄铁骑惊世界,儒将屯兵镇乾坤”。新中国成立后,镇边将军张仲瀚,吸取了一代天骄点将西征的灵感,授予十师这支“中国西北,屯垦重地”的队伍一个响亮的名字——北屯。

特产

国画石、火烧熔岩、熟泥石、戈壁玉饰品、额河玉、欧李(钙果)、伽师瓜、沙棘果、沙枣、葵花蜜、蜂花粉、黑蘑菇

风景名胜

北屯与具有瑞士风光的喀纳斯湖风景区相毗邻,垦区内有以“成吉思汗点将台”冠名的顶山植物园,有南湖、布伦托海风情园、白沙湖[1] 、鸣沙山、红叶林、额尔齐斯河河谷林等多处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独具特色,有一八五团抗洪守边纪念碑、边防瞭望塔、西北边境第一连、国门、界碑、口岸、一八一团屯垦戍边纪念馆等。

城市荣誉

2017年11月,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区)。

2018年4月,获“2018畅游中国100城”称号。

2019年12月9日,被国家民委命名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

视频

新疆兵团十师北屯市千里羊(60s)

EmbedVideo received the bad id "XODM5Mjk4NTUy.html?spm" for the service "youku".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