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藏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地藏庵
圖片來自flickr

地藏庵或者地藏寺地藏廟等,是道教祭祀地藏菩薩廟宇,常與東嶽大帝酆都大帝閻羅王等陰界神祇合祀。通常是為了祈禱祖先、死者靈魂的冥福,與追求地方的安寧(不要受到魑魅魍魎的擾亂)而建。而地藏菩薩信仰源自佛教。由於三教合一的關係,廟中的神靈可能配祀有目連尊者東嶽大帝酆都大帝十殿閻君

所謂陰廟,在道教上來說,是指祭祀無主孤魂的廟。祭祀陰界神明的廟宇,如城隍廟、地藏庵、東嶽殿閻羅宮等,亦為神廟而非陰廟。兩者不可混淆,亦不可同日而語。[1]

著名地藏庵

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梵語क्षितिगर्भ Kṣitigarbha[2]),又稱地藏王菩萨佛教菩薩之一,音譯為「乞叉底蘗婆」[3],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而得名[4]。又因其發有“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大願故被尊稱為大願地藏菩薩幽冥教主。亦被尊為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觀音文殊普賢一起深受世人敬仰。

名称释义

地藏菩薩之梵文名「क्षितिगर्भ」(Kṣitigarbha),「kṣiti」(乞叉底)有大地之意,「garbha」(檗婆)有胎藏或含藏之意,故云「地藏」。王者,就表示於一切法自在義,王者就是自在義。[5]。《地藏菩薩本願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等均稱「地藏菩薩」,而《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則以「地藏王菩薩」稱之[6]

起源與職能演變

西秦聖堅譯《佛說羅摩伽經》中有「持地藏菩薩」,為釋迦文佛說法時的聽眾之一。首次以「持地藏菩薩」名字出現的是北涼佚名譯《大方廣十輪經》卷八和北魏菩提流志譯《佛名經》卷十二。其後隋朝時三藏菩提燈譯《占察善惡業報經》二卷,說地藏可引渡諸佛淨土。此二經中的地藏,其神格和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相近,職能以人間救苦,或以接引至諸佛淨土為主。

至唐初藏川撰抄的《佛說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簡稱《佛說地藏十王經》)及《佛說預修十王生七經》,與武則天時實叉難陀所譯的《地藏菩薩本願經》開始說眷屬為亡人打齋做功德以求死者冥福乃至救贖之說,至此開始了地藏菩薩和地獄救贖相牽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