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泣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揭密真相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视为专业意见。任何医药相关资讯,应谘询专业人士。
承泣穴,Chéng qì(ST1),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阳𫏋、任脉、足阳明之会。别名:鼷穴、面髎穴、溪穴。承泣穴的位置:眼球正下方,眼框骨凹陷处,中医认为刺激承泣穴能起到散风清热,明目止泪,通经活络的作用
概况
【取穴法】位于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眼球正下方,眼框骨凹陷处)
【附注】胃经经穴
【穴位含义】足阳明胃经的气血由本穴而出。
1、“承泣穴”。“承”,受也。“泣”,泪也、水液也。承泣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胃经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多气,即是多气态物,多血,血为受热后变为的红色液体,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热。胃经的体表经脉气血运行是由头走足,为下行,与其构成无端循环的胃经体内经脉部分,气血物质的运行则为散热上行。本穴物质即为胃经体内经脉气血上行所化,在体内经脉中,气血物质是以气的形式而上行,由体内经脉出体表经脉后经气冷却液化为经水,经水位于胃经之最上部,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泪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穴”。
2、“鼷穴”、“面髎穴”、“溪穴”。“鼷穴”,地部之小洞也。“面髎”,面部之孔隙也。“溪穴”,孔隙中流水的小溪也。“鼷穴”、“面髎”、“溪穴”名意皆指有地部孔隙沟通阳明胃经体内与体表经脉,气血物质内外相通。
3、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本穴物质由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外出变化而来,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出体表后既有液化之水又有温热之气,气血物质的阴阳相济之性同于跷脉,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此外,本穴的地部经水其性又同于任脉,可循地部别走任脉的承浆穴,故其又为任脉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以及天部的温热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地部层次下走任脉的承浆穴,温热之气的浊重部分循胃经下行,阳热之气交于阳跷脉。
【功能作用】将体内胃经的物质营养及能源输送头面天部及任脉、阳跷脉等。
性能功效
散风清热,明目止泪,通经活络。
主治疾病
近视、远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急慢性结膜炎、散光、青光眼、色盲、目赤肿痛,视力模糊,夜盲,迎风流泪,口眼歪斜等。
配伍应用
配攒竹穴、阳白穴,适用于目闭不全
配睛明穴、攒竹穴、光明穴,适用于改善目痛
配太阳穴,适用于目赤肿痛
配睛明穴,适用于近视
配阳白穴,适用于口眼斜
养生保健
1、眼科疾病专家
承泣穴紧邻眼球,可以治疗很多眼疾。人上了年纪之后,身体的各器官开始老化,眼睛变得娇弱,比较容易出现问题,如眼睛供血不足导致的夜盲、老花眼、白内障、迎风流泪等;或者小儿饮食不注意营养,加之脏腑器官没有发育成熟,用眼不卫生,以及各种坏毛病对于眼睛的损害积少成多,也会出现眼疾,一般多表现为近视眼、迎风流泪。本穴位居目下,归足阳明胃经,为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具有散风泻火、通腑泄热、清肝明目之功,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等,是治疗目疾之要穴。
总之,各种眼睛疾病都可以通过按揉承泣穴得以缓解,甚至治愈。
穴位疗法
原则:寒则补之,热则泻之,无灸。
【按摩推拿】用食指指尖按揉承泣穴100次,每天坚持,可治疗眼部疾病[1]。
视频
穴位解读(承泣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