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9年9月11日) |
周世宗 | |
---|---|
概要 | |
姓名 | 柴荣 |
庙号 | 世宗 |
谥号 | 睿武孝文皇帝 |
陵墓 | 庆陵 |
政权 | 后周 |
在世 | 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 | (37岁)
在位 | 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 |
年号 | 显德:954年正月-959年六月 |
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于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在位6年。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是周太祖郭威的养子(柴荣本身是郭威正室柴皇后的侄子),是中国少数由外戚继承宗室的皇帝,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有建树,号称英主。
生平
父柴守礼,祖父柴翁是当地望族,柴荣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卖茶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史载其“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
广顺元年(951年),周太祖郭威即位,柴荣授澶州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史载其境“为政清肃,盗不犯境”。二年,检校太傅为相。又一年,封晋王。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判内外兵马事,总揽兵权。同月太祖崩,即帝位。
柴荣即位后,立刻下令招抚流亡,减少赋税,恢复中原经济。当时,北方及中原经过了一系列的战争,百姓痛苦不堪,柴荣的举动正好使中原开始复苏,他整顿吏治,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经济开始繁荣。
显德二年(955年)推行显德毁佛,以佛寺铜材铸行“周元通宝”,钱质与铸量均居五代之冠。因为其毁佛行为,后周世宗被列入毁佛的“三武(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一宗”。司马光评述周世宗“毁佛”:“不爱己身而爱民,不以无益废有益,周世宗算得是仁爱明理之人。”
柴荣对内进行改革,对外则积极开拓疆土。显德元年(954年)二月,北汉主刘崇乘其新立,勾结辽兵4万攻后周,柴荣力排冯道劝阻,率军迎战,于高平(今山西)南大破北汉军,稳定政局。战后整军练卒,裁汰冗弱,于是军威大振。显德二年诏令群臣献《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确定王朴提出的“先南后北”的统一方略;命兵部撰集兵法,名《制旨兵法》。他击败后蜀的孟昶,取得秦、凤、成、阶四州,孟昶大惧,“致书请和”;又先后三次征南唐,创建水军,恢复淮南十四州。
显德六年三月,图举收复燕云十六州,一连攻陷瀛洲、莫州二州(今河北),莫州刺史刘楚信、瀛洲刺史高彦晖投降,再向北挺进,又连陷益津关、瓦桥关、高阳关三关。五月在议取幽州(今北京)时,柴荣病倒,只好撤退[注 1]。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六月,柴荣去世,年仅39岁。由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是为周恭帝。
柴荣是五代十国时期最英明的君主,为北宋之疆土奠定了基础。《旧五代史》称:“世宗顷在仄微,尤务韬晦……不日破高平之阵,逾年复秦、凤之封,江北、燕南,取之如拾芥,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而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
事迹
- 身先士卒
- 躬亲阅试
- 选武艺超绝者为殿前诸班。使得“征伐四方,所向皆捷”,自中唐以来的冗兵积弊,一扫而光。
- 战略规划
- “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 显德毁佛
- 针对“私度僧尼,日益猥杂”、“乡村之中,其弊转盛”,下诏:“近览诸州奏闻……私度僧尼,日增猥杂,创修寺院,渐至繁多……宜举旧章,以革前弊……诸道州县镇村坊,应有敕额寺院,一切仍旧,其无敕额者,并抑停废。”诏旨颁布后,废佛之风席卷全国,当年就废去寺院30,336所,僧尼还俗者大约6万人。除重点保护寺院外,一律停废。禁私度僧尼,禁僧俗舍身,并下诏毁铜佛像以铸钱。柴荣说:“卿辈勿以毁佛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耶?且吾闻佛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 定税征,保边民,解决了逃户庄田的问题。
- 均田租,抑豪强。
- 浚卞口,导河流,江淮舟楫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