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团铁线莲
棉团铁线莲(学名:Clematis hexapetala,英文名称:Miantuantexianlian)[1],别称狭叶铁线莲、铁脚威灵仙、山辣椒秧、棉花茧子、棉花团花、棉花子花、棉花花、棉花团、威灵仙、灵仙、山蓼、山姜、山棉花、山棉花秧、野棉花、黑薇、黑汉子腿、搜山虎、驴笼头菜、马笼头、铁扫帚、依日会、依日绘、依日绘哈得衣日-查干-额布斯及 哈得衣日音-查干-额布斯等,为毛茛科铁线莲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1]。 高可达100多厘米。老枝圆柱形,叶片近革质绿色,单叶至复叶。该种茎和根药用,有行气活血、祛风湿、止痛作用,治跌打损伤、痕滞疼痛、风湿性筋骨痛、肢体麻木等功用。
目录
地理分布
棉团铁线莲主要分布于中国、蒙古、日本、韩国、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2]等[3],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等北方一带如:山东、山西、陕西、河北、甘肃东部、吉林、辽宁、内蒙古、黑龙江及中南地区等省区[1][4],长江流域等南方地带较为稀见[4],分布于干旱的荒漠、沙丘地带,喜生于山坡草地或沙丘之上[2]。
形态特征
棉团铁线莲是一种直立多年生草本植物[5],高约30[2]-120[6]厘米,高可达1米[7]。根茎粗壮,须根多数,黑褐色[8];茎直立[8],圆柱形[8],上部疏披短柔毛或近无毛[7],基部木质化[7],具纵纹,基部处有时具1对单叶[8]或枯叶裂成纤维状[9]。
叶
叶片绿色,干后常变为黑色,近革质[6],对生[8],单叶至复叶,一至二回奇数[10]羽状分裂[5],具柄,长可达15厘米[7];叶柄基部稍加宽,微抱茎[9],疏披长柔毛,长约0.5-3.5厘米;小叶5枚,上部小叶不分裂,中部小叶常为2裂,下部小叶为不等的2或3全裂或深裂[10];裂片长椭圆形、椭圆形、线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形[2][7],先端凸尖、锐尖或有时钝[2][11],基部渐狭[7],表面暗绿色[7],背面绿色[7],两面或沿叶脉疏披长柔毛或近无毛,两面叶脉显著,网脉突出,全缘,基部2-3[11]裂,长约1.5-10厘米,宽约0.1-3厘米[8],同一植株上可同时出现宽仅约1或可达2毫米的裂片[2]。
花
花为聚伞花序或为圆锥状、总状聚伞花序[2],顶生或腋生[8],常有花3枚[8],或有时花单生[2];花白色[7],直径约2[5]-5[11]厘米;花梗披伸展的柔毛[8][10];苞叶线形[9]或线状披针形[10];萼片白色,常为6枚,少为4-8枚[8],狭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圆形[8],外面密披白色棉毛[8],内部无毛,花蓄时呈棉花球状,开花时萼片平展,后遂渐向下反折[8],长约1-3厘米 [6],宽约0.3-1.5 厘米[2];无花瓣[8];雄蕊多数,无毛,长约9毫米[8];花药黄色,条形[8];花丝褐色,丝状[7],无毛,与花药近等长[8]或较长[7],药室侧向开裂[7];心皮密披柔毛,多数[8];子房密披白色长柔毛[7][9]。
果
果为瘦果,多数[9],扁平,倒卵形或卵状菱形[7],密披紧贴的短柔毛[7][8],长约45毫米[7],宽约8毫米[9];先端宿存花柱[9],羽毛状,披灰白色长柔毛,长约2.2厘米[8]。
医药用途
本属中,多数植物含有毛茛甙及三萜皂甙,某些种类还含有香豆精及黄酮化合物;不少种类如威灵仙、小木通、山木通、甘青铁线莲等都为药用植物;有的可作土农药; 又有些花大美丽,可作观赏植物。
棉团铁线莲以干燥的根及根茎入药,中药名为威灵仙,药材主产于山东及东北等地,味辛、咸、微苦,性温,小毒,具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等功效[1],主治风湿痹痛、屈伸不利、筋脉拘挛、肢体麻木、脚气肿痛、骨哽咽喉、痰饮积聚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棉团铁线莲具抗微生物、抗利尿、镇痛、引产、保护心肌缺血、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1][4]。
药材鉴定
中药威灵仙以干燥根及根茎入药,于秋季采挖,清除泥沙及地上部份等杂质后晒干;本品根茎呈短柱状,表面棕褐至棕黑色,长约1-4厘米,直径约0.5-1厘米;根部断面呈圆形,长约4-20厘米,直径约0.1-0.2厘米[12][13][14]。本种与同属的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及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dshurica)同时收录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定为中药威灵仙的法定原植物来源种之一[4][12]。本种与威灵仙及东北铁线莲的化学成份大致相同,只分别在本种不含威灵仙皂苷,另含有铁线莲苷B[4]。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1.4 棉团铁线莲 Miantuantexianlian.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棉团铁线莲 (PDF). 中国植物志 28: 156–158.
- ↑ Clematis hexapetala Pall.. 美国种质资源信息网路. 美国农业部..
- ↑ 4.0 4.1 4.2 4.3 4.4 赵中振, 萧培根. 《当代药用植物典 1》. 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 2006年8月: 222-225. ISBN 978-988-99226-0-3.
- ↑ 5.0 5.1 5.2 棉团铁线莲 (PDF). 辽宁植物志 辽宁植物志: 525.
- ↑ 6.0 6.1 6.2 棉团铁线莲 (PDF). 黑龙江植物志 5: 61–62.
-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棉团铁线莲 (PDF). 秦岭植物志 1(2): 292.
-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棉团铁线莲 (PDF). 内蒙古植物志 2: 519–520.
- ↑ 9.0 9.1 9.2 9.3 9.4 9.5 9.6 棉团铁线莲 (PDF). 河北植物志 1: 471–472.
- ↑ 10.0 10.1 10.2 10.3 棉团铁线莲 (PDF). 河南植物志 1: 448.
- ↑ 11.0 11.1 11.2 棉团铁线莲 (PDF). 北京植物志 上册: 248–249.
- ↑ 12.0 12.1 赵中振. 《香港中药材图鉴》.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2003年10月: 208. ISBN 988-97448-1-3.
- ↑ 赵中振, 陈虎彪. 《常用中药材鉴别图典》. 万里机构. 2010年1月: 143. ISBN 978-962-14-4150-8.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1995年版)》. 三联书店. 1996年11月: 325-326. ISBN 962-04-1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