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横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横河镇位于山西省阳城县西南边陲,晋豫两省结合处,南与河南省济源市接壤,西与运城市垣曲县交接,东经120°北纬35°21″,总面积210平方公里,海拔最高1951.4米,最低927米,境内北高南低,诸峰林立、各山遍布,气候四季分明,地形地理复杂,总耕地12000亩,林地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森林茂密,水丰草沛,生态优美,景色宜人。全镇下辖13个行政村,255个自然庄,辖区总人口4753人。镇人民政府驻横河村溪源街1号,电话区号0356,邮政编码为048111。

横河镇历史悠久,素有“阳城南大门”之称,是两省三县政治经济文化旅游商贸交流中心。这里有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地、大禹治水商汤祷雨的美丽传说。在秦始皇时期就在这里设亭,故称盘亭。中寺村的千峰寺修于后唐年间,即公元926年,这里有人类居住已达3000年历史。近年来,横河镇先后荣获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美丽乡村最佳旅游目的地、全国人文生态旅游基地等称号。

2019年1月,横河镇被认定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

童岙遗址

童岙遗址在横河镇童岙村东北2公里的南江两岸,面积约4000平方米,横河镇方化层厚约25厘米。出土文物主要有石器陶器。石器有锛、斧之类;陶器以夹炭黑陶和夹砂灰黑陶为主,全系手工,器形有釜、罐、钵等等,据考证属河姆渡第三文化层。现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墓群

杨梅山岗在横河镇陈山村,是座略呈带状的小山坡,南北走向,是慈溪市古墓群主要分布区域之一。

1986年12月省文物局组织考古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和发掘,出土了百余件器物,获得了大量珍贵的资料。据慈陈M16、17、18、19记载,墓室上部均的大小不异、高度不一的封土堆,封土上铺设护土石。基室为长方型竖穴土坑墓,随葬器物,主要是陶器,其他还铜器、铁器、石器及小装饰件。

陶器有壶、罐、瓿、等,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做工精巧,质地坚硬,表面都饰有花纹。铜器有四乳四虮、五铢钱、镜、洗、印等。铁器有刀、剑釜等。石器有黛板、研磨器等等。

年代考证,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的类型、纹饰,杨梅山岗古墓群视为汉朝

孙境宗祠

孙境宗祠,坐落在横河孙家境村之洞桥头。建于明历二十三年横河镇(1595),清时扩建。祠坐北朝南,共3进。硬石造砖木结构占地1550平方米。布局呈长方形,南北长61米,东西宽75米。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为台门、前厅、后厅,各进间均以墙垣连接。前厅天井两侧1幢三开间两层楼厢房。后厅明正中现存戏台一座,上悬“燕翼堂”横匾1方。大门两旁1对扁圆形石鼓。大门外有1对旗杆石座。厅内有多处楹联、匾额,廊檐间有精致的雕刻。1985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星桥

七星桥,坐落在横河街闹市中心。横跨在东横河之上。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清道光年间(1821)重修,三孔拱形石桥长245米,宽227米,西边各有石栏板11块,方形望柱10个。桥上东西两侧桥栏外扇形额均题名为“七星桥”。中孔两侧桥门柱顶额栏下面各有一对石刻龙头。桥两面各有联,东曰:“明镜高悬辉腾两夹,彩虹钭锁气吐三环”。西曰:七曜拱波南境北镇,三台锁浪左川右泉。“七星桥”今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寺下古樟

在寺下村南山脚下有一棵巨樟。相传将有500年以上的历史。

古樟树根虬结纵横,延伸四周,暴露地面部分,也有50多平方米。高近十丈。主杆只乘小半圈,多半空心,向内凹进,余下的弯月形树身,支撑着整个树冠。向四周伸出的粗壮的枝干,荫覆地面在900平方米左右。推则实际身围应在10米以上。

历尽沧桑的古樟,如今已得到应有的保护,今后必将更加繁茂,显示其特有的价值。

客星山

客星山在横河石堰境内,原称陈山,系汉严光隐居之地。《后汉书》严光传中有“客星犯御座”之记,更名“客星山”。山卓峭陡立,孤峰突起,清郑性诗云:“姚邑东偏耸客星,十分孤秀十分清。”山上有严光墓,并有"汉征士严光墓”碑石一方(尚存)旁立民国元年崇明支裔孙师愈恭无锡邓楫教书的“客星山谒墓记”碑文一方,另镌有“何处是汉家高士,此间有天子故人”联语之石柱一对。墓右边建有“严子陵祠”,山顶建有“高节书院”。旁有古井一口。山下严陵坞相传为严光故里。旁有余姚县公署禁碑一块(尚存)。山脚下,建有“客星桥”,“客星庙”。

清咸丰二年(1852)出土之“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即为严光同时期物,系国家珍贵文物。

客星山东南侧有汉古墓群。

视频

横河镇 相关视频

大禹治水(上)
纪录片。这就是后汉书的缩影,士族宦官外戚不断斗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