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禅让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禅让制

目       的 :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中 文 名  :禅让制

最早记载: 《尚书》

起源时间: 远古时代

自       愿: 选贤任能

禅让制(“禅”,拼音:shàn,注音:ㄕㄢˋ),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1]》之中,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之间的禅让: 唐尧传位给虞舜,同时传了“允执厥中[2]”四个字;虞舜传位给大禹,同时传了尧舜十六字心传(简称中华心法)[3],成为五千年治国的国家哲学。

该词起源

禅让是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4]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5]

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或帝王让位给别人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为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最后族人拥戴禹之子为王。这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但另一种说法是,禅让制只是到禹之子启就终止了,他建立第一个朝代——夏朝

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这些所谓的禅让,都是朝中权臣胁迫皇帝退位,而由于继承者是当政者的臣子,为避免“不忠”的骂名,便打着禅让的旗号,以取得正统性。因此,以禅让而灭亡某一朝代,史书中也多表述为“篡”(如“王莽篡汉”),而若以武力直接推翻某一朝代,则用“灭”(如“元灭宋”),以表明某种价值判断。

年表演变

以禅让形式完成的政权更替见下表:

西汉新朝

8年,西汉的孺子婴禅让给新朝的王莽

东汉魏西晋

220年,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魏文帝,曹丕265年,曹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西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宋齐梁陈

420年,东晋恭帝司马德文 禅让给南朝宋武帝刘裕479年,南朝宋顺帝刘准禅让给南朝齐高帝萧道成502年,南朝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南朝梁武帝萧衍557年,南朝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南朝陈武帝陈霸先[6]

东魏北齐

550年,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给北齐文宣帝高洋

西魏

557年,西魏恭帝元廓禅让给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北周隋唐

北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朝文帝杨坚581年。

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618年。

后梁

唐哀帝李柷禅让给后梁太祖朱温

南吴南唐

937年,南吴睿帝杨溥禅让给南唐烈祖李昪

后汉后周北宋

951年,后汉李太后下诰将后汉皇位禅让给后周太祖郭威960年,后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

其他

前316年,战国时代燕王姬哙禅让给子之

403年,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禅让给桓楚武悼帝桓玄

551年,南梁帝萧栋禅让给汉帝侯景

619年,隋帝杨侗禅让给郑帝王世充

兰芳共和国

华人在南洋婆罗洲建立的兰芳共和国,[7]总长实行禅让和选举结合的形式。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叫作:王位世袭制,主要是为“家天下”

被取代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资料的私有化,结果就是阶级的分化,过去各自实力相当而产生的部落联盟最终被某个最强大的部落统一或者控制,所以以禅让制为代表的原始部落共和制度必然被父系社会的终极体制---世袭制取代。

疑点

顾颉刚指出:“禅让之说乃是战国学者受了时势的刺激,在想象中构成的乌托邦。”又说“这时墨家为了宣传主义而造出来的”。1936年,他还发表《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

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对丹朱称呼“帝”。

荀子在《正论》中说:“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是陋者之说也。”

韩非子在《说疑》一文中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人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竹书纪年》认为:“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见也。”

《汲冢琐语》云:“舜放尧于阳,而书云某地有城,以囚尧为号识者,凭斯异说,颇以禅受为疑”[8]

广弘明集》十一引《汲冢竹书》云:“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今见有囚尧城”

1993年郭店一号墓出土的〈唐虞之道〉与2002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收录的〈子羔〉、〈容成氏〉三篇都记载上古的禅让。《唐虞之道》推崇禅让,指出“不禅而能化民者,自生民未之有也”。

视频

禅让制相关视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微课禅让制
《中国通史》:尧舜禹的禅让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