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螳螂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螳螂拳中国武术击技的一种,从清末民初开始订名,至今海内外各地多有流传。特色是模仿螳螂的动作,两只手如螳螂的钩子,并有勾搂采挂等技击手法,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因为各地方的特色不同、各家的体会不同、融合其他门派武术等等各种原因,于是产生了许多风格各不相同的螳螂拳门派。

传说中的源起

相传螳螂拳创始者为王朗[1],明末清初山东省即墨人(未有历史佐证)。螳螂拳模仿螳螂的动作,有闪转腾挪之式、黏沾贴靠之法、勾搂采挂之手,十二种动作与手法;另结合其他十八种中国武术门派的精华,再参考猿猴的动作,融合一体。

传说王朗偶然目击螳螂捕蝉之情形,所研习而来。由王朗融会中国北方十八家名门拳法,而以螳螂捕蝉的要领为基础,设计出十二项招式,再采取[猿猴歩法],定名为(北)螳螂拳。

现代经考证民国初年一些手抄本后,如自称乾隆时之昇霄道人所著《罗汉行功短打》及自称是咸丰五年抄写之《少林衣钵真传》,都可以说螳螂拳前身是集《罗汉短打》及山东地方拳术,经历几(二至三)辈而成为一个完整拳术系统的。

螳螂拳发展

早期螳螂拳时只可称为‘短打手法’;手法有“崩补”和“八肘”,至李秉霄及赵珠时才创出“乱接”(现也叫拦截),再传至梁学香才有“摘要”。故螳螂拳的经典套路为“崩步”“八肘”“乱接”“摘要”。其后研习者众多,分流成派,套路亦各异。 梅花、七星、六合三种流派的拳术是各有特点和要求的。其风格及技巧均各有偏重。

北螳螂

螳螂拳采用猿猴步,走七星步法。使用梅花手法。

北螳螂拳是中国山东省以实战为主的拳法[2],其中崩歩拳是其拳法中的重要基本招式。

南螳螂

有别兴盛于清末民初在山东省发展的螳螂拳,另有一派周家螳螂拳,本属广东东江拳系,亦源自福建罗汉拳和鹤拳一脉。在中国南方由广东发展至香港

视频

螳螂拳 相关视频

王宝强展示少林功夫螳螂拳,震撼全场
螳螂拳—崔志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