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解表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解表药(drugs for relieving Exterior Disorder),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又称发表药。

此类药物质轻升浮,辛散轻扬,能促进人体发汗或微发汗,使表邪透散于外,达到治疗表证,防止表邪内传,控制疾病传变的目的。部分解表药还有宣毒透疹、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利尿消肿、祛风除湿、通痹止痛、透散毒邪、解表消疮、清利头目、利咽消肿等作用[1]

表证

所谓表证,就是指病在浅表。多见于外感初期,肺部受邪,症状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或有汗、鼻塞、咳嗽、苔薄白、脉浮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传染病初期的症状。

表证是由外邪侵犯肌表所引起,可分表热证表寒证两型。后者又有表实与表虚之别。发热、无汗、恶寒、脉浮紧等寒象较明显的为表实证、以麻黄汤主之;发热、自汗、恶风、脉浮缓等寒象较轻的为表虚证,以桂枝汤主之。表热证是指发热为主;既不恶寒,又不恶风,口渴、咽痛、舌质红、脉浮数等热象较明显的表证[2]

分类和适应证

根据药性及适应证的不同,解表药可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两类。

①辛温解表药。辛以散风,温可祛寒,故有发散风寒的作用。又称发散风寒药。主要用于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涕清、喉痒咳嗽、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的风寒表证。常用药有麻黄桂枝细辛紫苏叶荆芥防风羌活藁本白芷辛夷苍耳子鹅不食草生姜葱白香薷胡荽柽柳等。

②辛凉解表药。辛以散风,凉可祛热,故有发散风热的作用。又称发散风热药。主要用于发热恶寒、头痛目赤、咽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的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者。常用药有薄荷牛蒡子蝉蜕菊花桑叶蔓荆子淡豆豉葛根升麻柴胡浮萍木贼等。此外,某些解表药还可用治表邪外束,麻疹不透;肌肤有湿,复感表邪,风疹瘙痒;肺失宣降,咳嗽气喘;风邪袭表,肺失宣降,风水水肿;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痈疽初起,兼有表证;风热上攻,眩晕目赤,咽喉肿痛等证[3]

配伍

使用解表药时,由于四时气候的差异,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夹暑湿,秋季兼燥邪,故除针对风寒、风热,选择相应的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外,还须根据兼邪的不同,分别与祛暑药、化湿药、润燥药等配伍应用。若虚人外感,正虚邪实,难以祛散表邪者,又应根据体质不同,分别与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等补虚药同用。小儿外感,因年龄体质与成年人不同,又有夹痰、滞、惊的不同兼证,亦当兼顾,如感冒夹痰、咳嗽气喘者,须配化痰止咳药;感冒夹食、腹胀纳差者,当配消导药;感冒夹惊、惊痫夜啼者,当配熄风止痉药。

用药注意

解表药的用药剂量应随季节的变化增减。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用量宜轻;秋冬腠理致密、不易出汗,用量宜重,但均要中病即止,不可过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久患疮疡、淋证、尿血的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也须慎用。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不能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影响药效[4]

现代研究

解表药有不同程度的发汗、解热、镇痛作用,对多种致病细菌流行性感冒病毒也有抑制作用。部分药物还有降压及改善心、脑血液循环的作用。解表药分别对西医诊为一般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初起、麻疹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急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皮肤病等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部分药物还可用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及突发性耳聋等病[5]

视频

解表药相关视频

解表药(1)
解表药(2)
【中药二】辛温解表药小结(用简单口诀学习)

参考文献

  1. 解表药的功用-中药士考试辅导,医学教育网,2013-11-5
  2. 中医小常识——表证是什么?,个人图书馆
  3. 解表学的药性分类有哪些?,医学教育网,2019-3-20
  4. 解表药的用药注意,医学教育网,2019-6-26
  5. 现代医学解表药的用处,医学教育网,20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