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近颌龙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近颌龙科
图片来自tanmizhi

近颌龙科学名:Caenagnathidae)是群类似鸟类兽脚亚目恐龙,属于偷蛋龙下目,最初由查尔斯·斯腾伯格(Charles Hazelius Sternberg)在1940年所建立,在当时为包含一群先进、无法飞行鸟类的一个目。

近颌龙科比早期的偷蛋龙类还要先进,例如尾羽龙,但与近亲偷蛋龙科相比较时则相当原始。近颌龙科的最明显特征是其颌部,与包含偷蛋龙科在内的其他恐龙不同。偷蛋龙科恐龙有大幅减短的口鼻部,而近颌龙科恐龙的颌部长且特化,齿骨延长,联合处大,但仍拥有偷蛋龙类的独特喙状嘴。

近颌龙科的头顶也相当独特,但最早期的物种仅发现颅后部份,除此之外还有:固定的踝部(同样见于拟鸟龙)、极短的尾巴、天青石龙可能具有尾综骨[1]。此外,近颌龙科恐龙拥有典型的兽脚类手臂,以及相当短的第三手指;而偷蛋龙科恐龙拥有较长的手臂与手指,以及相对较短的后肢。近颌龙科的后肢修长,使它们外型类似鸸鹋等鸟类。

词源

近颌龙意为“最近的颌部”。当首次发现近颌龙时,因为它们的下颌特征,而被认为是古颌总目(例如鸵鸟)鸟类的近亲。因为它们可能是鸟类的白垩纪近亲,因此将它们命名为近颌龙(最近的颌部)。然而,大部分的古生物学家现在认为这些的类似鸟类的颌部特征,其实是与鸟类趋同演化的结果。

分类

近颌龙科与偷蛋龙科为姐妹分类单元,共同组成近颌龙超科。在系统发生学研究中,近颌龙科演化支被定义为:包含纤手龙,但不包含偷蛋龙在内的最大演化支。但近颌龙科目前只有六个种被古生物学家所普遍承认,随者近年的新发现与新理论,可能高达10个种。近颌龙科有非常混淆的分类历史,这些混淆主要来自于近颌龙科第一个被叙述的纤手龙属。因为大部分近颌龙科的化石保存状态并不良好,进而导致鉴定上的错误,而纤手龙的不同标本与不同骨头在过去曾被归类于许多不同的种。

举例而言,Macrophalangia的脚部化石与纤瘦纤手龙的化石都发现于相同年代的同一地层,后来发现的手部与脚部化石,证实Macrophalangia与纤瘦纤手龙的相同动物[2];而近年发现的部分头骨、手部、脚部化石,证实纤手龙与近颌龙也是同种动物。[3]近颌龙目前被认为是纤手龙的次同物异名,而近颌龙是近颌龙科的名称来源;当近颌龙的名称不再使用时,近颌龙科仍然是有效的名称。

近年的种系发生学研究提出不同结果,许多近颌龙科的物种,其实亲缘关系较接近于有头冠的偷蛋龙科。近颌龙本身被改归类于偷蛋龙科的单足龙亚科,而近颌龙科不被认为是有效分类单元,所属物种多被归类于单足龙亚科

参考文献

  1. Barsbold R., Osmolska, H., Watabe M., Currie, P. J., and Tsogtbaatar K. 2000. New oviraptorosaur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Mongolia: The first dinosaur with a pygostyle.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45 (2): 97-106).
  2. Currie, P.J. and Russell, D.A. 1988. Osteology and relationships of Chirostenotes pergracilis (Saurischia, Theropoda) from the Judith River Oldman Formation of Alberta.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 Revue de Canadienne des Sciences de la Terre 25 (3): 972-986.
  3. Sues, H.-D. (1997). "On Chirostenotes, a Late Cretaceous oviraptorosaur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western North Americ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17 (4): 698-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