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頭角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頭角雉鳥綱雞形目雉科、角雉屬。是角雉中數量較為稀少的,目前僅在度西北部、巴基斯坦西北部等地[1]。中國除在西藏西部的獅泉河流域有過早期的記錄外,一直未有新的報道,棲息於海拔高度為2000~4000米的原始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中。喜歡單獨活動,冬季結有小群。

外形特徵

黑頭角雉的雄鳥體長為68~74厘米。體重1.5~2.2kg。頭黑色;肉角藍色;冠羽也是黑色,尖端紅色;臉部在眼睛的四周有一個大的紅色裸區;項下的肉裙為輝粉紅色,中央貫有紫色縱紋,左右各有6個鑲有藍邊的淡黃色斑塊;頰的下部藍綠色;體羽大都灰黑色,滿雜以白色圓形斑點,上體較小,下體稍大;的上面、側面和部,胸部為紅色,肩部有一個暗紅色的斑塊;尾羽為棕色和黑色斑雜狀,端部黑色。雌鳥體長60厘米。上體為淡灰褐色並布滿了黑色的斑紋;下體大都灰色而具白點。它們眼睛內的虹膜為褐色;嘴黑色,先端角色;腿、腳粉紅色或肉灰色,隨季節不同而變化。喉下圍着一個肉質的「圍裙」,叫做「肉裙」,也叫「肉裾」。這些肉角和肉裙平時體積很小,收縮着,到了繁殖期,這些肉角和肉裙都會膨脹豎展起來,色彩非常艷麗,以達到吸引雌雉,並與雌雉交配的目的。

叫聲:遇警時發出似綿羊的waa, waa, waa叫聲。春季里雄鳥整日不時發出似山羊般的單waa聲高叫[2]

生活環境

黑頭角雉棲息於海拔高度為2000~4000米的原始針闊葉混交林及針葉林中,冬季下降到海拔2000米左右。典型棲息地內的主要樹種有冷杉 Abie spindrow、Quercus semicarpifolia、 Acer caesium、Betula utilis 以及林下灌木、竹林和蕨類等。海拔下限:2400,海拔上限:3600

生活習性

黑頭角雉喜歡單獨活動,冬季結有小群。在密林中活動,主要以喬木灌木草本植物蕨類的嫩芽、嫩葉、青葉、果實種子等為食,有時也吃昆蟲和其他無脊柱動物。飛翔與擴散能力較弱,躲避天敵能力相對較差,天敵主要是青鼬豹貓松鴉,對孵卵雌鳥及卵的殘害十分嚴重[3]

生長繁殖

黑頭角雉每年5~7月進入繁殖期,營巢於樹上,雌鳥選擇高樹上橫枝幹的合適地點,用腹部將積存的苔蘚和落葉壓成一個淺窩,十分簡陋。雌鳥在裡面產。一般隔一天產一枚卵,每窩產卵3~6枚,卵的顏色為淺黃色或紅褐色,被有少許深褐色圓形斑點。孵卵由雌鳥承擔。孵卵完全由雌鳥負責,雄鳥起先還偶爾到窩旁巡視一下,幾天之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4]

種群現狀

黑頭角雉是角雉中數量較為稀少的一個種,目前僅在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西北部等地發現了一些種群,總數不足5000隻。我國除在西藏西部的獅泉河流域有過早期的記錄外,一直未有新的報道。在我國境內已滅絕,滅絕時間不詳[5]

人類活動的干擾也對雉類的生存產生一定的影響。生活在印度黑穆茨爾的黑頭角雉已遷出了原棲息地,擴散到周邊區域,黑頭角雉能否擴散成功,擴散成功後能否成功建群是保護生物學家極為擔憂的問題。造成黑頭角雉背井離鄉的主要原因是當地居民在春夏季頻繁地上山采草藥和拾蘑菇,影響了黑頭角雉的正常繁殖。致危因素主要是棲息地的林木砍伐以及揀蛋毀巢、獵殺等。棲息地內闊葉林被取代為人工栽植的針葉林,也導致黑頭角雉棲息條件的惡化甚至喪失。

視頻

黑頭角雉相關視頻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頭角雉,生性靦腆,求偶張揚
角雉的表演,這是在向意中人示好嗎?

參考文獻

  1. 了解12屬相中唯一的鳥,不能光想到吃 ,搜狐網 ,2016-12-31
  2. 黑頭角雉,北方網新聞頻道 , 2012-11-27
  3. 中國珍稀野生動物,中國網, 2008-12-1
  4.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頭角雉,豆丁網
  5. 角雉屬Tragopan 中國動物科普,中國動物科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