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藏胞印象(王著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藏胞印象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藏胞印象》中国当代作家王著斌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藏胞印象

在五十六个民族大花园里,缤纷的花朵流光溢彩。在我们陕西省平利县,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汉族的家乡,对我这样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民来说,大半生都围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养家糊口,既没有遇到出门务工的热潮,又没有宽裕的经济条件到全国各地旅游,所见所闻,自然都是身边汉民的事情。虽然从电视和书报里知道一些少数民族的事情,但始终没有眼见为实,所以,总认为只有汉族人民最具包容性,少数民族不是特别野蛮,也一定是很难相处的。 在我步入中老年的时候,祖国已富裕强大了。在过着殷实日子的同时,年轻人浑身好似插上了翅膀,我们进入老年的人,也开始做着旅游的梦想。真是:人生易老时代新,时代新自撑舵人,生要逢时命运好,命运好时要感恩。

旅游,曾经是我的奢望。但这几十年的变化,让我的奢望成为了现实。全国各地的距离在飞快地缩短,通行方式更具多样化。舒适、便捷,近的更近了,远的也不再远了,高铁给时代安装了风火轮,飞机给时代插上了翅膀。

今年六月一号,我们一行来自安康的十人小团,准确地说,我们平利人就占了半壁江山。走重庆过沪州,到九寨沟到黄龙,到松藩到映秀,开开心心玩了一周。沿途的风景,沿途的风情,让人倍感新奇又倍感亲切。第一次到藏族羌族居住区,第一次吃到藏胞家里的饭菜,第一次与藏胞接触,那情那景,真是让人留恋又忘返。

藏胞的诚实,藏胞的热情,藏胞的好客,以及藏胞的仁义与感恩,都远远超出我几十年的固有思维。我原以为只有汉族人民才最具包容性,最具取别人之长补已之短的民族,没想到,藏胞们不但做得毫不逊色,而且,还有好多值得我们汉族人民学习的地方。他们不仅仅熟练掌握了本民族的语言,对待汉语,他们也像我们一样熟练。他们不仅仅深谙营商之道,并且诚实舍得,独树了他们迎客招客的一面旗帜。

在藏胞家喝酒吃饭,他们给了我们最高的礼遇我另文细说。当我们旅行的中巴车往返叠溪的时候,堰塞湖边的几家藏胞,开着商铺外加洗车。当过往的大小班车一停,立即就有人手拿喷枪开始洗车。去的时候没注意,回来的时候又在哪儿停下,照常有人洗车,走的时候,没见开车师傅给钱,也没见导游给钱,我问后才知,在这里停下的过往班车,都是免费不收钱的。这让我有点纳闷:藏胞为什么不收钱呢?既耽误人力,又费水又费洗洁剂,搁在别处,不多收钱那才怪呢?

到茂县住进国际宾馆已是晚上九点钟了,有朋友说,要搭出租车逛逛县城。当走到街上,却不见出租车的影子,等车时,正好遇到两名交警,朋友立马上前,对交警说明我们想找出租车的事,一位交警客气地拿出手机,立即联系了一辆出租车。当出租车停在面前,朋友用这次旅行学来的藏语对司机招呼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那司机微笑着回复:“你们好,我虽然是藏族的,但我和你们一样说普通话,上车吧!”

上车后,朋友说到县城的每条街道逛逛,询问价钱,藏胞司机说打表收费绝不多收。在车上逛街的时候,都与司机搭讪,得知藏胞司机前些年在广东打工,在512汶川大地震后才回来,现在不打算出门了。开车逛了一个多小时后,当车把我们送到宾馆时,车费才四十二元,朋友付钱的时候说:“师傅,是不是太少了,晚上跑车也是这个价吗?”“一样的,一样的。”那师傅说,“我们这里地震的时候,多亏全国人民来帮助我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师傅只收了四十二元,把车缓缓地开走了。

这件事,在我心灵上又是一个震动。夜里跑车,载着满员,要我想:收一百不多,收二百也可以,而这位藏胞兄弟只肯收四十二元,而且念念不忘全国人民帮助家乡的事情,真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民族。

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知道感恩的藏族交警,第一次遇到这样知道感恩的藏胞兄弟,这可能是我在外面跑得太少的缘故吧。我相信,在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里,这种仁义的人很多,这种知道感恩的人也很多。

在这样的环境里真安全,在这样的环境里真幸福[1]

作者简介

王著斌,男,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