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胞印象(王著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藏胞印象》是中國當代作家王著斌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藏胞印象
在五十六個民族大花園裡,繽紛的花朵流光溢彩。在我們陝西省平利縣,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漢族的家鄉,對我這樣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農民來說,大半生都圍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養家糊口,既沒有遇到出門務工的熱潮,又沒有寬裕的經濟條件到全國各地旅遊,所見所聞,自然都是身邊漢民的事情。雖然從電視和書報里知道一些少數民族的事情,但始終沒有眼見為實,所以,總認為只有漢族人民最具包容性,少數民族不是特別野蠻,也一定是很難相處的。 在我步入中老年的時候,祖國已富裕強大了。在過着殷實日子的同時,年輕人渾身好似插上了翅膀,我們進入老年的人,也開始做着旅遊的夢想。真是:人生易老時代新,時代新自撐舵人,生要逢時命運好,命運好時要感恩。
旅遊,曾經是我的奢望。但這幾十年的變化,讓我的奢望成為了現實。全國各地的距離在飛快地縮短,通行方式更具多樣化。舒適、便捷,近的更近了,遠的也不再遠了,高鐵給時代安裝了風火輪,飛機給時代插上了翅膀。
今年六月一號,我們一行來自安康的十人小團,準確地說,我們平利人就占了半壁江山。走重慶過滬州,到九寨溝到黃龍,到松藩到映秀,開開心心玩了一周。沿途的風景,沿途的風情,讓人倍感新奇又倍感親切。第一次到藏族羌族居住區,第一次吃到藏胞家裡的飯菜,第一次與藏胞接觸,那情那景,真是讓人留戀又忘返。
藏胞的誠實,藏胞的熱情,藏胞的好客,以及藏胞的仁義與感恩,都遠遠超出我幾十年的固有思維。我原以為只有漢族人民才最具包容性,最具取別人之長補已之短的民族,沒想到,藏胞們不但做得毫不遜色,而且,還有好多值得我們漢族人民學習的地方。他們不僅僅熟練掌握了本民族的語言,對待漢語,他們也像我們一樣熟練。他們不僅僅深諳營商之道,並且誠實捨得,獨樹了他們迎客招客的一面旗幟。
在藏胞家喝酒吃飯,他們給了我們最高的禮遇我另文細說。當我們旅行的中巴車往返疊溪的時候,堰塞湖邊的幾家藏胞,開着商鋪外加洗車。當過往的大小班車一停,立即就有人手拿噴槍開始洗車。去的時候沒注意,回來的時候又在哪兒停下,照常有人洗車,走的時候,沒見開車師傅給錢,也沒見導遊給錢,我問後才知,在這裡停下的過往班車,都是免費不收錢的。這讓我有點納悶:藏胞為什麼不收錢呢?既耽誤人力,又費水又費洗潔劑,擱在別處,不多收錢那才怪呢?
到茂縣住進國際賓館已是晚上九點鐘了,有朋友說,要搭出租車逛逛縣城。當走到街上,卻不見出租車的影子,等車時,正好遇到兩名交警,朋友立馬上前,對交警說明我們想找出租車的事,一位交警客氣地拿出手機,立即聯繫了一輛出租車。當出租車停在面前,朋友用這次旅行學來的藏語對司機招呼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那司機微笑着回覆:「你們好,我雖然是藏族的,但我和你們一樣說普通話,上車吧!」
上車後,朋友說到縣城的每條街道逛逛,詢問價錢,藏胞司機說打表收費絕不多收。在車上逛街的時候,都與司機搭訕,得知藏胞司機前些年在廣東打工,在512汶川大地震後才回來,現在不打算出門了。開車逛了一個多小時後,當車把我們送到賓館時,車費才四十二元,朋友付錢的時候說:「師傅,是不是太少了,晚上跑車也是這個價嗎?」「一樣的,一樣的。」那師傅說,「我們這裡地震的時候,多虧全國人民來幫助我們,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那師傅只收了四十二元,把車緩緩地開走了。
這件事,在我心靈上又是一個震動。夜裡跑車,載着滿員,要我想:收一百不多,收二百也可以,而這位藏胞兄弟只肯收四十二元,而且念念不忘全國人民幫助家鄉的事情,真是一個有情有義之人,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民族。
在廣袤的祖國大地上,我第一次遇到這樣知道感恩的藏族交警,第一次遇到這樣知道感恩的藏胞兄弟,這可能是我在外面跑得太少的緣故吧。我相信,在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里,這種仁義的人很多,這種知道感恩的人也很多。
作者簡介
王著斌,男,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