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世界文化遺產,( World Heritage),是一項由聯合國發起、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為目的。世界文化遺產是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最高等級,世界文化遺產屬於世界遺產範疇。
世界遺產分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自然遺產3類 。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等非政府組織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協力組織,參與世界遺產的甄選、管理與保護工作。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 世界文化遺產總部巴黎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成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其宗旨在於促進各國和各國人民之間的合作,為合理保護和恢復全人類共同的遺產作出積極的貢獻。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行列以來,截至2018年7月,中國已有53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6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3項,在世界遺產名錄國家排名第二位(53項)意大利第一位(54項)。
遺產概述
公約標誌
世界遺產公約的標誌(右圖),它象徵着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中央的正方形是人類創造的形狀,圓圈代表大自然,兩者密切相連。這個標誌呈圓形,既象徵全世界,也象徵着要進行保護。
籌建歷史
1959年,埃及政府打算修建阿斯旺大壩,可能會淹沒尼羅河谷里的珍貴古蹟,比如阿布辛貝神殿。
196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了"努比亞行動計劃",阿布辛貝神殿和菲萊神殿等古蹟被仔細地分解,然後運到高地,再一塊塊地重組裝起來。 之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同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起草了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協定。
1972年倡導並締結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締約國內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由締約國申報,經世界遺產中心組織權威專家考察、評估。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會議初步審議,最後經公約締約國大會投票通過並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稱為世界文化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是政府間組織,由21個成員國組成,每年召開一次會議,主要決定哪些遺產可以錄入《世界遺產名錄》,並對已列入名錄的世界遺產的保護工作進行監督指導。委員會選舉七名成員構成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團每年舉行兩次會議,籌備委員會的工作。 2015年3月26日,意大利披薩申請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審批標準
條件凡提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項目,必須符合下列一項或幾項標準方可獲得批准:
1.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傑作。
2.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
3、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4.可作為一種建築或建築群或景觀的傑出範例,展示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
5.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傑出範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變得易於損壞。
6.與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繫。
機構任務
世界遺產委員會承擔四項主要任務:
1.在挑選錄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地時,負責對世界遺產的定義進行解釋。
2.審查世界遺產保護狀況報告,當遺產得不到恰當處理和保護時,該委員會讓締約國採取特別性保護措施。
3.經過與有關締約國協商,該委員會作出決定把瀕危遺產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4.管理世界遺產基金(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基金)。對為保護遺產而申請援助的國家給予技術和財力援助。
申報過程
步驟1、尋求登記的地域由當地政府機關提出候選地推薦並暫定名單提出。
步驟2、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要求。
步驟3、文化遺產候選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現場調查報告 、自然地遺產候選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現場調查報告。
步驟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判斷登記推薦。
步驟5、在世界遺產委員會最後審議。
步驟6、正式登記。
一個國家需要首先對本國有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出一份詳細的目錄。提交給世界遺產中心的提名表會被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和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這兩個機構獨立地審核。之後評估報告被送到世界遺產委員會。有時候,委員會會延期作出結論並要求會員國提供更多的信息,或者決議不予列入,被拒絕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提名遺產地將不得再次提出申請。一處遺產需要滿足登錄基準,方可被錄入世界遺產。
遺產分類
世界文化遺產(Cultural Heritage)專指"有形"的文化遺產,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另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完全不同。 世界文化遺產主要包括--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築物、碑雕和碑畫以及具有考古性質成分或結構的銘文、洞穴以及其綜合體;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築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立或連接的建築群;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共同傑作以及考古遺址。
《公約》規定,屬於下列各類內容之一者,可列為文化遺產。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和繪畫以及具有考古意義的成分或結構的銘文、洞穴、住區及各類文物的綜合體;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因其建築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觀中的地位,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繫的建築群;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共同傑作以及考古遺址。
中國遺產
截至2018年7月,中國已有53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6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3項,在世界遺產名錄國家排名第二位(53項)意大利第一位(54項)。
文化遺產
長城(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新疆,1987.12 世界文化遺產)
明清皇宮(北京故宮,北京,1987.12;瀋陽故宮,遼寧,2004.7.1 世界文化遺產)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陝西,1987.12 世界文化遺產)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遺產)
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西藏,1994.12 世界文化遺產)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河北,1994.12 世界文化遺產)
曲阜孔府、孔廟、孔林(山東,1994.12 世界文化遺產)
武當山古建築群(湖北,1994.12 世界文化遺產)
麗江古城(雲南,1997.12 世界文化遺產)
蘇州古典園林(江蘇,1997.12 世界文化遺產)
頤和園(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遺產)
大足石刻(重慶,1999.12 世界文化遺產)
龍門石窟(河南,2000.11 世界文化遺產)
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清東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 ;明孝陵(江蘇)、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遼寧),2004.7 世界文化遺產)
青城山-都江堰(四川,2000.11 世界文化遺產)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安徽,2000.11 世界文化遺產)
雲岡石窟(山西,2001.12 世界文化遺產)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吉林、遼寧,2004.7.1 世界文化遺產)
澳門歷史城區(澳門,2005.7.15 世界文化遺產)
安陽殷墟(河南,2006.7.13 世界文化遺產)
開平碉樓與村落(廣東,2007.6.28 世界文化遺產)
福建土樓(福建,2008.7.7 世界文化遺產)
鄭州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東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中嶽廟、嵩岳寺塔、會善寺、嵩陽書院、觀星台)(河南,2010.8.1 世界文化遺產)(河南,2010.8.1 世界文化遺產)
元上都遺址(內蒙古,2012.6.29 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大運河(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2014.6.22 世界文化遺產)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河南、陝西、甘肅、新疆,2014.6.22 世界文化遺產)
土司遺址(湖南、湖北、貴州,2015.7.4 世界文化遺產)
文化景觀遺產
廬山(江西,1996.12.6 世界文化景觀遺產)
(山西,2009.6.26 世界文化景觀遺產)
杭州西湖(浙江,2011.6.24 世界文化景觀遺產)
哈尼梯田(雲南,2013.6.22 世界文化景觀遺產)
花山岩畫(廣西,2016.7.15 世界文化景觀遺產)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泰山(山東,1987.12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黃山(安徽,1990.12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峨眉山-樂山大佛(四川,1996.12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武夷山(福建,1999.12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自然遺產
黃龍(四川,1992.12.7 世界自然遺產)
九寨溝(四川,1992.12.7 世界自然遺產)
武陵源(湖南,1992.12.7 世界自然遺產)
三江併流(雲南,2003.7.2 世界自然遺產)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四川,2006.7.12 世界自然遺產)
中國南方喀斯特(雲南、貴州、重慶、廣西,2007.6.27一期;2014.6.23二期 世界自然遺產)
三清山(江西,2008.7.8 世界自然遺產)
中國丹霞(貴州、福建、湖南、廣東、江西、浙江,2010.8.1 世界自然遺產)
澄江化石地(雲南,2012.7.1 世界自然遺產)
新疆天山(新疆,2013.6.21 世界自然遺產)
神農架(湖北,2016.7.17 世界自然遺產)
參考鏈接
- ↑ 北京七大世界文化遺產,這些地方一定要去看看 , 搜狐,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