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重定向自东京城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的城池遗址,俗称东京城,位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755年,渤海国三世王大钦茂自中京城迁至上京,从此成为国都。

上京为渤海国五京之首。仿照唐长安城格式兴建,占地十六平方公里,分外城内城宫城。外城为土墙,内城为石墙,宫城为玄武岩墙。五座回廊相连的大殿排列在南北轴线上。926年,辽太祖灭渤海建东丹国,929年,东丹国南迁辽阳,龙泉府被毁。其遗址自196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遗址内有个兴隆寺,是清代在渤海庙地上修建的。寺内有渤海时代遗存至今的佛教石刻艺术品,如石灯憧、石龟跌和大石佛。古城遗址一带还有一些渤海国墓葬、窑、桥等遗址。

人文历史

渤海国是我国唐代的一个地方政权,建于公元698年,亡于公元926年;历经229年,更迭15世王。渤海国的疆域辽阔,包括我国东北大部分和现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及朝鲜北部的一部分。靺鞨首领大祚荣在“旧国”,就是现在的吉林省敦化敖东城一带建立地方政权,他自称“震国王”。公元705年,唐中宗派侍御史招慰大祚荣,大祚荣接受了唐的招慰。公元713年,唐朝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公元755年渤海国王都从今吉林省和龙市(中京显德府),迁至现在的宁安市渤海镇(上京龙泉府)。这是牡丹江历史上第一个最大的行政建制所在地,成为当时东北与东北亚著名的大都市之一。渤海共传15代王,第1代、第2代唐朝封为“渤海郡王”,从第3代起,唐朝晋封为“渤海国王”[1]。渤海政权正式国名是“渤海国”。渤海国统治的200多年,这里农牧业手工业、对外贸易发展很快,经济繁荣,为后来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渤海国时留下的古城墙、古建筑、古墓群到处可见。  

旅游特色

上京城的建制和规模完全仿照唐都长安城,分为内城、外城和宫城三部分[2]。全城平面呈长方形,外城周长为17.5公里,城外有壕沟。城门四面共辟有10座城门,城内街道纵横交叉,将全城划分为许多规整的长方形区域,其间设居民区。内城在外城的北部正中,宫城位于内城的中央,宫殿区在宫城的中央,现存有五处宫殿基址。宫城东侧为禁苑遗址,其南部还有一个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池塘。北面为宫城,南面为外廓城。宫城为长方形,四面宫墙均为石砌,各有一门。宫城前部为官衙,后部为王宫。宫城内部被南北向墙分隔为东、中、西三区,各区内部又以纵横墙垣分成若干部分或院落。各院落都有宫殿房屋遗址。环宫城东、西、北三面是禁苑等附属部分。南面的外廓城,由坊、街道、市场及城墙、城门等部分组成。城墙用石块砌筑,厚2.4米,外有壕沟。共设10个城门,东、西垣各2门,南、北垣各3门。城内街道共发现9条,南北向5条,东西向4条,以纵向全城的“朱雀大街”最为典型,它将全城分为东、西两部分。坊呈长方形,四面筑墙,坊内有若干院落,有大小二种。东、西二市尚难断定具体地点。此外,在渤海都城内外还发掘佛寺若干处,其规模都较大。如东城西起第一列北数第二坊西部寺院遗址佛殿,由主殿、穿廊和东西二室三部分组成,三者台基连为一体。主殿东西23.68米、南北20米。东西室为方形,台基每边9.23米。佛寺面积占据半个坊区,且数量较多,反映出渤海国佛教盛行的景况。 

视频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相关视频

打卡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唐朝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渤海国的辉煌文明

参考文献

  1. 300多年前,吴兆骞发现古代渤海国的始末,搜狐,2017-05-09
  2. 渤海国,地理教师网,201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