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35年5月9日,该曲第一版录音在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录制完成。1951年,人民唱片厂为满足国歌播放的需要,录制出版了由铜管乐合奏和管弦乐合奏组成的粗纹唱片。1959年,中国唱片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录制出版了全套标准国歌专用唱片。1978年,推出集体填词版专用唱片。1983年,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录制出版了恢复原词后的标准国歌专用唱片。[1]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2]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中国全国人大、国庆节等重要庆典或政治性的公众集会时都会演奏/唱,很多学校也在每周有一次隆重的升国旗、奏国歌仪式。[3]

2009年3月,从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开始,会议的开闭幕式上,由过去的奏国歌改为唱国歌 。

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4]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义勇军进行曲                 谱 曲         聂耳
                外文名称         March of the Volunteers                 填 词         田汉
                歌曲时长         46秒(标准时长)                 发行时间         1935年


创作背景

词曲创作

《义勇军进行曲》最早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1934年秋,田汉为该片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最后一节诗稿被选为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歌词写完后不久,田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1935年2月,导演许幸之接手《风云儿女》的拍摄,不久后,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当时,聂耳正准备去日本避难,得知电影《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要求为歌曲谱曲,并承诺到日本以后,尽快寄回歌稿。[5]


聂耳在收到歌词后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后,完成了曲谱的定稿,并在四月末将定稿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而完成了歌曲的创作。


歌曲命名

电影《风云儿女》前期拍摄完成以后,田汉的主题歌歌词并没有确定歌名,而聂耳从日本寄回来的歌词谱曲的名称只写了3个字“进行曲”。作为电影《风云儿女》投资人的朱庆澜将军,在“进行曲”3个字前面加上了“义勇军”,从而把该曲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


制作发行

1935年5月10日,《义勇军进行曲》歌谱在《中华日报》上发表。16日,《电通》画报创刊号刊登歌谱。之后,由贺绿汀请当时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担任乐队指挥的苏联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莫夫(时译“夏亚夫”)配器,将《义勇军进行曲》灌成唱片公开发行。同年5月9日,由袁牧之顾梦鹤领衔的电通公司歌唱队在位于上海徐家汇附近的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里录制了《义勇军进行曲》。24日,电影《风云儿女》上映,该曲作为该片主题歌在影片片头、片尾播放。6月1日,歌谱在《电通画报》(半月刊)第二期上刊登。


歌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起来![6]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前进、进!


歌曲鉴赏

《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极富创造性的歌曲,作曲家聂耳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创作。首先,他成功地把田汉散文诗般的歌词,按照音乐的规律,处理得异常生动、有力和口语化;在旋律创作上,他既吸收了国际上革命歌曲的优秀成果和西欧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又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而使此歌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发挥其战斗作用。[7]


歌曲开始是六小节进军号般的前奏。它具有铿锵的节奏、明亮雄伟的旋律,其中三连音的妙用,更增强了歌曲的战斗气氛。前奏虽然短小,但却蕴含着整个歌曲情感和旋律发展的基础。歌曲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8]


聂耳根据歌词分句的特点,把这首歌曲处理成由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所形成的自由体结构。虽然每个乐句的旋律、结构都各不相同,但乐句与乐句之间,衔接紧密,发展自然,唱起来起伏跌宕、浑然一体。


歌词第一、二句都是带有号召性的。作曲家把这两句旋律按“5—1—3—5”的上行趋势处理,特别是节奏的安排,采用了后半拍起句,更能给人以紧迫感。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


歌词第三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全部歌词中最重要的警句。聂耳在这里不仅运用了全曲中的最高、最强音,而且创造性地在“中华民族到了”之后,突然休止半拍,从而使“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句得到突出的强调。


《义勇军进行曲》以其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恨和反抗精神,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坚强、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


作者简介

曲作者

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笔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


1912年2月,聂耳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16年7月17日,聂耳的父亲病故,家庭经济立即陷入困境。后依靠他母亲给人治病同时仍兼成春堂制药、卖药的经营,勉强负起全家的经济重担。


1919年,聂耳进入昆明县立师范附属小学,他从小就明显表露出对音乐的爱好,先后向家人及邻居邱木匠学习民族乐器(竹笛二胡三弦月琴等)的吹奏并对当地民间音乐(如滇戏、花灯、洞经调等)开始接接触。之后并向柏氏学习音乐基础理论和钢琴的弹奏,积极热情参与校内外的业余音乐活动。


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8年,正式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聂耳演奏小提琴的资料照片 图片来自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1928年11月底,出于投入实际斗争的革命愿望报名参加滇系军阀范石生所招收的“学生军”,1929年3月,随军官赴广州,4月8日被该部队遣散,流落广州。5月6日,靠朋友的借款,得以返回昆明家乡,回昆明省立第一师范,插入原班继续学习,与张庚侯、廖伯民等友人一起组织九九音乐社。积极参与中共地下党领导的青年救济团的各项针对反动派的斗争,因而引起反动派的注意。在毕业(1930年)前夕,得悉他有被捕的危险,在其家庭的帮助下于7月10日匆匆逃离昆明,绕道海防、香港、到达上海


1930年到上海,经朋友介绍参加由上海中共地下党所领导的进步发群众组织——反帝大同盟。

1931年4月,聂耳报考“明月歌剧社”,主考人黎锦晖慧眼识英才,破格录取他为乐队练习生,师从乐队首席王人艺、外籍教师普杜什卡刻苦学习小提琴,黎锦晖为他取名“聂耳”。


1932年4月,由田汉介绍加入左翼剧联及其剧评小组。11月,进入联华影业公司一厂工作,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并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组。


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到1935年,聂耳主要在上海联华影业、百代唱片从事电影配乐等工作,他绝大部分作品也产生于这短暂的几年。[9]


1933年夏天,聂耳创作了他的第一首电影歌曲《开矿歌》,这是联华影业公司拍摄的电影故事片《母性之光》的插曲。接着聂耳又为独幕话剧《饥饿线》创作了插曲《饥寒交迫之歌》,还为街头的小报童创作了《卖报歌》。在担任联华影业公司音乐股主任,为影片作曲、配音,辅导演员唱歌的同时,聂耳还担任中国电影文化协会组织部负责人等职务。由于聂耳积极参加左翼文艺的各种活动产生巨大影响,联华影业公司老板迫于压力,以聂耳“有病需要休养”为由,于1934年1月解雇了他。[10]


聂耳在创作 图片来自艺术交流

党组织随即又安排聂耳进入英资企业百代唱片公司担任录音、作曲等工作。这期间聂耳先后为田汉的歌剧《扬子江风暴》创作了《打桩歌》《打砖歌》《码头工人歌》《苦力歌》等中国最早的劳工歌曲;还为电影《桃李劫》谱写了主题歌曲《毕业歌》;为电《大路》谱写了《大路歌》《开路先锋》;为电影《飞花村》谱写了《飞花歌》《牧羊曲》等歌曲。同时,聂耳还组建了百代国乐队,亲任队长兼指挥,经常演奏他整理改编《金蛇狂舞曲》《翠湖春晓》等具有云南风味的民族器乐曲。上述电影歌曲与民族器乐曲都由百代公司灌制了唱片而广泛传播,大受欢迎。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聂耳离开了百代公司并回到联华影业公司工作。聂耳在为该厂拍摄电影片《新女性》配音和创作了主题歌《新女性》组歌之后,1935年初为田汉新写的话剧《回春之曲》谱写了4首插曲:《告别南洋》《慰劳歌》《梅娘曲》《春回来了》;接着又为电影《逃亡》谱写了《逃亡曲》《塞外村女》两首歌曲。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寇侵占东北后又把铁蹄伸向华北,国内的反动腐朽势力却仍沉溺于纸醉金迷中。共产党员作家田汉找到聂耳,二人就此议定,要创作一首歌,二人研究了《国际歌》、《马赛曲》和《船夫曲》,认为很有气势,可以借鉴。1935年初,田汉改编了电影《风云儿女》,并写了一首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于发现国民党特务已来追捕,他仓促间在一张小小的香烟包装纸上写下歌词,就被抓进监狱。


1935年初,聂耳为《义勇军进行曲》作曲,随后为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于1935年4月15日离开了上海,拟途经日本赴欧洲和苏联考察、学习。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


玉溪聂耳音乐广场铜像特写 图片来自ZOL论坛

1936年7月,受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分盟的指派张天虚几经辗转,才将聂耳骨灰及遗物送回上海。


在聂耳24载年华中,真正从事音乐创作的岁月仅有两年多。聂耳创作了36首歌曲、6首民族器乐曲和口琴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


1954年11月1日,日本人在藤泽市鹄沼海岸聂耳遇难地附近,建立了聂耳纪念碑1963年,随着中日民间的贸易往来,日本人民又重建“耳”字形的花岗石纪念碑,日本戏剧家秋田雨雀先生撰写介绍聂耳生平碑文,并请郭沫若题写纪念碑。郭沫若书题了“聂耳终焉之地”六个大字。


1954年,中共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重修聂耳墓地,请郭沫若题写墓碑和墓志铭,郭沫若题“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碑和墓志铭。


1985年6月玉溪市人民政府兴建聂耳公园,位于玉溪市南门街南端,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1987年7月竣工,是以纪念人民音乐家聂耳为主,兼容文化、休息、娱乐的综合性公园。园内分为纪念区、游乐区、文化活动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游乐区、花卉生产观赏区和公园管理区。聂耳铜像是纪念区的主体,铜像坐南朝北,采用锡青铜料铸成,高2.4米,重1.8吨,铜像基座建在高出周围约2.25米的平台上。


主要作品:

歌曲:《进行曲》(口琴曲)、《圆舞曲》、《天伦之爱》(歌舞曲)、《开矿歌》、《饥寒交迫之歌》、《卖报歌》、《翠湖春晓》、《雪花飞》、《金蛇狂舞》,《昭君和番》,《卖报之声》,《小野猫》,《打砖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告别南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长江》,《采菱歌》,《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白雪歌》,《采茶歌》,《茶山情歌》等。


主要成就:

1935年,根据田汉歌词创作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在1949年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2009年,被中国政府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9年6月,《义勇军进行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词作者

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汉族,原名寿昌,1898年3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乳名:和儿,学名:寿昌,笔名:田汉、陈瑜、伯鸿、汉儿倚声、首甲、绍伯、漱人、陈哲生、等。[11]


田汉,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他创作歌词的歌曲《万里长城》的第一段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


1916年随舅父去日本东京高等相关著作师范英文系学习,后参加少年中国学会。留学日本时曾自署为“中国未来的易卜生”。

1920年出版与郭沫若宗白华的通信《三叶集》。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


1922年回国后与妻子易漱瑜创办《南国半月刊》,继而组织南国电影剧社,从事话剧创作和演出活动。此时期创作的话剧《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苏州夜话》等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年轻时代的田汉 图片来自上观新闻

1927年秋,任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科主任,不久被推举为校长,编写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12]


1928至1929年率南国社先后在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无锡各地举行话剧公演和其他艺术活动,推动了中国话剧的发展。田汉主蝙了《南国月刊》,写作了《古潭的声音》、《颤栗》、《南归》、《第五号病室》、《火之跳舞》、《孙中山之死》、《一致》等剧本和一系列关于戏剧运动的文章。


1932年经瞿秋白主持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参与了党对文艺的领导工作,先后担任过“剧联”的党团书记和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此时创作了《年夜饭》、《梅雨》、《乱钟》、《顾正红之死》、《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等大量作品;同时又和夏衍、阳翰笙等打入电影阵地,为“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写了《三个摩登的女性》、《青年进行曲》、《风云儿女》等一批进步电影文学剧本,使电影文学从思想到艺术出现了新面貌。他还与聂耳冼星海张曙等合作创作了大量歌曲,其中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都曾广泛流传。


1935年创作的剧本《回春之曲》是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来表现人民抗战决心的作品。同年被国民党逮捕,经营救出狱。


1939年后在桂林主编《戏剧春秋》月刊,此时对京剧汉剧湘剧等戏曲进行了改革,写了大量以反侵略为内容的戏曲剧本,有《江汉渔歌》、《岳飞》等。


1940年应三厅召赴重庆,期间与欧阳予倩、杜宣、许之乔等创办《戏剧春秋》,“皖南事变”后,田汉离开重庆湖南南岳住了近半年,随后到桂林从事抗战戏剧活动,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领导组建了新中国剧社和京剧、湘剧等民间抗日演剧团体。同时写作了话剧《秋声赋》、《黄金时代》,与洪深夏衍合编了《再会吧,香港》。[13]

聂耳和田汉 图片来自搜狐快讯


1944年,田汉与欧阳予倩等在桂林组织了西南戏剧展览会。

1946年春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投入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民主运动,写作了《丽人行》、《忆江南》、《梨园春秋》等戏剧和电影。


解放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国剧协主席和党组书记,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创作了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十三陵水库畅想曲》及整理戏曲《白蛇传》、《谢瑶环》等,在历史剧的创作和改编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1968年,田汉在“文革”中惨遭残害,病死狱中。1979年4月平反,在北京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1947年田汉(左三)与洪深、熊佛西、茅盾、于立群等在一起 图片来自上观新闻


田汉从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毕生从事文艺事业,创作了话剧歌剧60余部,电影剧本20余部,戏曲剧本 24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近2000首。他写的《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传唱全国,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不仅是中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事业的先驱者,同时也是中国早期革命音乐、电影事业的卓越组织者和创造者。


主要作品:

戏曲作品:《土桥之战》、《新雁门关》、《江汉渔歌》、《新儿女英雄专》、《岳飞》、《金钵记》、《情探》、《双忠记》、《武松》、《武则天》、《琵琶行》、《白蛇传》、《金鳞记》(与安娥合作)、《谢瑶环》、《西厢记》(六场京剧),二场京剧《林冲》,七幕京剧《雪与血》、六场京剧《明末遗恨》、豫剧《对花枪》等。


话剧剧本:《蔷薇之路》(日记)、《咖啡店之夜》(戏剧集)、《丽人行》、《回春之曲》,《文成公主》、《关汉卿》、《朝鲜风云》(《甲午海战》三部曲之一)、《黎明之前》、《月光曲》(剧集),独幕话剧《孙中山之死》、《黎明之前》、《初雪之夜》,《母亲》(根据高尔基同名小说改编)、三幕话剧《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名优之死》(三幕话剧);四幕话剧《卢沟桥》,四场话剧《最后的胜利》,四幕话剧《黄金时代》;五幕话剧《阿Q正传》(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秋声赋》(五幕话剧);六幕话剧《复活》(根据托尔斯泰同名小说改编),六幕话剧《卡门》(根据法国梅里美同名小说改编);《关汉卿》(十三场话剧),等


电影剧本:《母性之光》、《三个摩登女性》、电影片《到民间去》、 《民族生存》、《肉博》、《烈焰》、《黄金时代》、《凯歌》、《风云儿女》、《青年进行曲》、《胜利进行曲》、《忆江南》、《梨园英烈》等。


其他:《银色的梦》(随笔),《续银色的梦》(随笔),《 南国的戏剧》(论文集),《抗战与戏剧》(论文集),《爱尔兰近代剧概论》(论著),《田汉选集》(戏剧诗歌集), 《田汉散文集》,《田汉代表作》(戏剧散文诗歌集),


歌词:聂耳作曲《前进歌》、《毕业歌》、《告别南洋》、《慰劳歌》、《梅娘曲》、《打长江》、《义勇军进行曲》等;冼星海作曲的《救国进行曲》、《茫茫的西伯利亚》、《莫提起》、《青年进行曲》、《追悼歌》、《夜半歌声》、《热血》、《黄河之恋》等;张曙作曲或编曲的《筑堤歌》、《洪波曲》、《征夫别》、《赶豺狼》、《日落西山》、《芦沟问答》、《章彦摆渡》、《秦琼访友》等;任光作曲的《采菱歌》、《不害怕进行曲》等;贺绿汀作曲或编曲的《胜利进行曲》、《垦春泥》、《四季歌》、《天涯歌女》等。[14]


社会影响

1935年,随着《风云儿女》在各个影院的播映,《义勇军进行曲》立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流行极广的抗战歌曲。抗战期间,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定期安排播放该曲。此外,美国、英国、法国、印度及南洋各国的广播电台也经常播放该曲。并且在苏联、法国、捷克等地,《义勇军进行曲》被灌录成唱片并翻译成不同语言,歌名则大多翻译为《起来》(CHEE LAI)。


国民党很多军校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军歌,戴安澜将军的国民革命军第200师曾将该曲定为该师的军歌。张学良于西北练兵时,特别强调了士兵齐唱《义勇军进行曲》的重大意义。


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全国各地的学生、工人、爱国人士和支持中国的国际友好人士在集会上、在游行中都演唱了该曲。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八百壮士”孤军营内鼓舞士气的战歌之一。同年7月31日,因主张抗日救亡而被捕的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等救国会七君子获释时,和数百名前来迎接的群众一同高唱《义勇军进行曲》。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官兵在观战的美国驻华海军副武官卡尔逊的带领下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1940年,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该曲,并在1941年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亲自为其撰写了序言。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义勇军进行曲》在东南亚地区广为传唱。1944年,马来西亚的一支由青年组织起来的抗日队伍将《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改为“马来亚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后,将其作为抗日游击队队歌传唱。同年,美国好莱坞米高梅公司拍摄了一部反映中国抗日的故事片《龙种》,《义勇军进行曲》英文版被选为电影插曲。


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该曲作为代表中国的歌曲演奏。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义勇军进行曲》被选入反法西斯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同盟国集会时,《义勇军进行曲》被选为代表中国的歌曲。美国将该曲与美国的《美丽的美利坚》、法国的《马赛曲》等歌曲定为同盟国胜利之日的音乐节目广播歌曲。


台湾光复初期,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台湾人学国语外另一项重要学习内容。1946年,基隆中学师生举办示威游行时,高唱《义勇军进行曲》。1947年,《义勇军进行曲》被台湾当局列为禁歌,直到两岸关系缓和后才解禁。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该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由晋察冀军乐队演奏,总共演奏了十余次。


国歌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是为了通过国家立法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进行规范而制定的法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其正式定为国歌,2004年3月写入宪法。


1984年8月,中宣部下发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唱的暂行办法》,规定在重要庆典或政治性的公众集会时,在遇有维护祖国尊严的斗争场合均可奏唱国歌。但在私人婚丧嫁娶、舞会、联谊等娱乐活动以及商业活动等场合,不得奏唱《国歌》。


2008年3月6日,鉴于一些人在日常生活及一些重大活动中对国歌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爱护,多名军队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呼吁国家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自2009年至2017年,每年两会期间,都有请求为国歌法立法的议案。如2010年,全国政协委员龚建明提交提案,呼吁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2012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于海在文艺组联组会议上提出为国歌立法,于海从2008年到2017年,每年都呼吁为国歌立法。


201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国歌奏唱礼仪的实施意见》,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7年6月2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首次审议国歌法草案,对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国歌奏唱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国歌法发布了国歌的标准曲谱,要求在规定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播放国歌的,应当使用国歌标准曲谱和国歌官方录音版本。


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规定在公共场合侮辱国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017年11月4日,经第十二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


2019年1月11日,据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公报,香港《国歌条例草案》(《条例草案》)刊宪。《条例草案》通过本地立法形式在香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国歌法》)。


视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18年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