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元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华元素 |
中文名: 中华元素 领 域: 民族文化 代表人物: 高春明 相关作品: 中华元素图典 |
中华元素是指可以反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的物质或精神象征,2009年“文化遗产日”部分学者提出“中华元素”的内涵需要再思考。[1]
中华元素简介
中华元素”究竟是什么?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缶”和“卷轴”,还是中国人日常使用的筷子和瓷器?2009年“文化遗产日”当天,各地专家汇聚上海文化论坛,部分学者提出,对于“中华元素”的内涵,需要再思考。
专家解析
上海复旦大学文史学院院长葛兆光表示,“中华元素 ”不是中国结”“中国红”等简单表象,文化象征背后有历史和精神贯穿其中。用现代的手法去诠释传统,需要防止将“中华元素”变得“碎片化”。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徐艺乙直言,在他看来,旗袍、筷子之类的东西,都算不上严格意义的“中华元素”。他说,并非一看到“吉祥”“如意”图案或红色“中国结”就一概而论为“中华元素”。“中华元素”承载的中华文化才是基础,是真正需要保护的。
内涵
葛兆光进一步提出,“中华元素”的内涵大致可分为五部分:汉字的表达和思维;中国的家族伦理和由此生发的儒家体系;儒释道合一的“宗教世界”;阴阳五行的思维框架;中国人特殊的“天下”观念等。
专家提醒,对“中华元素”内涵的再思考,有助于理清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及其核心价值,使保护本身不流于形式。
传统文化
在上海寻觅“中华元素”的时尚表达
2009年6月13日,在中国第4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怀着好奇心,在上海寻觅散落在民间的“中华元素”,用不同以往的眼光发掘传统文化的时尚表达。
13日这一天,上海100处文物古迹、博物馆及纪念馆敞开大门迎接各界参观者。
从共和国的“红色起点”——中共一大会址,到蒋介石、宋美龄在上海的住所“爱庐”,还有鲜为人知的元代松江清真寺。上海人不禁诧异,原来身边有如此众多的文化史迹。
“今天一天,已有数千名中外游客来到‘爱庐’。”热衷于历史建筑保护的王伟忠说,“希望‘文化遗产日’,能让更多人‘亲近’老建筑。”王伟忠是上海音乐学院校区建设办公室主任。在他和他的同事共同“守护”下,音乐学院及附属中学内有“爱庐”等8栋优秀历史建筑,正逐步得到修缮和维护。
13日这一天,在上海本土文化发祥地之一的青浦,70余件最新发现的良渚文化晚期贵族墓随葬品公开展出。这些考古发现来自青浦福泉山遗址,它是上海乃至太湖地区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印证了上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的文化血脉传递关系,有“上海之根”的美誉。
与青浦相似,在上海市郊的松江、宝山等地,13日当天都有“隐藏”在民间的文物或古迹首次公之于众。
“文化遗产日”到来前夕,京剧名家尚长荣主演的《廉吏于成龙》从舞台走上荧幕,“变身”京剧电影。14日,尚长荣还将在一场正式的“拜师礼”后,成为江苏省演艺集团众多戏曲后辈的“师傅”。
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电影艺术融于一体,这种曾在上世纪最初几十年由谭鑫培、梅兰芳等“实验”过的作品样式,如今再度重现。这让尚长荣想起了父亲尚小云。尚长荣说,父亲也曾走上电影荧幕。
13日这一天,上海邀集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俗学专家和民间工艺大师汇聚“上海文化论坛”,探讨“中华元素”的内涵及其时尚表达。
复旦大学文史学院院长葛兆光说,“中华元素”不是“中国结”、“中国红”等简单的表象,文化象征背后有历史和精神贯穿其中。用现代的手法去诠释传统,需要防止将“中华元素”变得“碎片化”。
“与生活脱节的传承是苍白无力的。”上海艺术研究所所长高春明在论坛上呼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有形文化遗产都要保护。”他并提醒,切勿“只重申报,不重传承”。
13日这一天,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缓缓拉来帷幕,中外明星、名人华丽登场。知名导演吴宇森说,相信中国电影人也能拍出兼具好莱坞规模和中国精神的电影,打开广泛的国际市场。
当晚公演的电影节开幕影片名叫《麦田》。这是一部中国古装战争片。故事以2千多年前战国时期“长平之战”为背景,讲述两个普通士兵的历险记。
评价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感慨,在“文化遗产日”前后,如此众多的“文化元素”荟萃上海,让人应接不暇,也让人增添信心。她说,可以感受到一种重视文化遗存保护的氛围正在上海形成,在整个保护过程中,“倾听来自民间的声音很重要”。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