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亚参叻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亚参叻沙
图片来自中时电子报

亚参叻沙[1] [2],(马来文:Asam Laksa)为叻沙(Laksa)的其中一种,是马来西亚槟城的代表性美食,曾入榜CNN的全球50大美食。

简介

Asam 是酸的意思,Asam Laksa 就是指酸的咖哩面,源起于大马北部的槟城地区,是当地最近代表性的传统美食之一,相较于咖哩叻沙,亚参叻沙吃起来比较酸也比较辣。

亚参叻沙(Assam Laksa),与槟城虾面齐名,亚参叻沙也是槟城独特的娘惹料理。也是槟城在观光活动或美食节中,最常主打的料理之一[3],在北马一带非常受欢迎。

槟城人在提到它的时候,总会特别强调它与南马星洲的Laksa不同;槟城本地人更会略带不屑地说,南部那种Laksa只是“咖喱面”——因为在槟城人的字典里,Laksa是专指Assam Laksa。

一碗亚参叻沙,藏了多少槟城娘惹美食的密码?许多游记、美食推介或学术文章都曾提及,在三州府都有的峇峇娘惹传统里,槟城娘惹烹饪的食物,与马六甲新加坡的风味颇不相同。但是细究其差异,却又常常只是含糊其辞地说,槟城娘惹菜兼具泰国及南印度的烹饪元素——至于是哪些元素,则多语焉不详,更鲜有探究这些差异的由来。

人类学家陈志明曾将星马娘惹饮食大分二类,即以槟城为代表的北部娘惹传统,和以马六甲、新加坡为代表的南部娘惹传统。

亚参叻沙,这道料理在2011年也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路(CNN)旗下的旅游网站CNNgoCNNgo选为全球50大美食中的第7名[4]

制作过程

亚参叻沙的汤底是用甘榜鱼(ikan kampung)或马鲛鱼熬制的略带酸味的浓汤,

  • 在熬制的过程中,加入姜花南姜香茅红葱头辣椒叻沙叶(Daun Kesum)、峇拉煎(Belacan)、用罗望子制成的亚参膏和亚参果片Garcinia atroviridis(asam gelugur/asam keping)等[5]
  • 其中“Asam”在马来文中意味“酸”,也可表示罗望子和亚参果片,它们是亚参叻沙酸味的主要来源。
  • 待汤底熬出味道后,将锅里的甘榜鱼捞起,去其骨与头尾,将鱼肉撕成碎细状,再倒入汤内继续熬煮。
  • 接下来将濑粉烫熟,放置在碗内,再加上已切成丝或碎片的凤梨黄瓜洋葱莴苣、姜花、辣椒等材料,再淋上熬好的汤底。
  • 享用时,倒入约一汤匙的虾膏进行搅拌。虾膏带有甜味,倒入越多的虾膏,甜味就越明显。
  • 但并不是所有地方的人在享用亚参叻沙时,都会加入虾膏,如江沙叻沙(Kuala Kangsar Laksa)是不加入虾膏的。
  • 为因应不同地方人民的口味,各地所贩售的亚参叻沙,其酸度、辣度和甜度都会有所差异,不过相较于咖哩叻沙(Curry Laksa)、砂拉越叻沙(Sarawak Laksa)和东海岸叻沙(Pantai Timur Laksa),亚参叻沙的味道是较酸也较辣。

各地分类

槟城叻沙(Penang Laksa)

为亚参叻沙的主要形式,一般马来西亚人口中所指的亚参叻沙多指槟城叻沙,主要源自于马来西亚西北部的槟城,并可在吉打南部和霹雳北部找到,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美食之一。在2011年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络(CNN)旗下的旅游网站CNNgo选为全球50大美食中第7名的叻沙就是指槟城叻沙。不过因槟城人比较重口味,所以他们在享用亚参叻沙时,会倒入较多的虾膏,搅拌后的颜色也较深。

玻璃市叻沙(Perlis Laksa)

源自玻璃市港口(Kuala Perlis),做法和味道与槟城叻沙相似,不过当地人多使用鲶鱼鳗鱼来熬制汤头,配料不加入凤梨而改用水煮蛋,享用前会挤上酸柑汁而非虾膏。

吉打叻沙(Kedah Laksa)

流行于吉打州北部的马来社区,味道和做法与槟城叻沙相似,不同的是吉打叻沙的配料会加上一颗水煮蛋,享用前会挤上酸柑汁而非虾膏。

怡保叻沙(Ipoh Laksa)

流行于怡保的华人社区,口味和外形接近槟城叻沙,最大的不同是汤味较酸,会加入虾膏。

江沙叻沙(Kuala Kangsar Laksa)

与邻近的怡保叻沙有很大的不同,江沙叻沙不加入虾膏,汤味较为清淡[6]。最大的特色是面条使用麦粉用手搓成,与其他使用白米制成的面条有很大口感差异。当地市政府在霹雳河Perak River河岸建造一座专售江沙叻沙和煎蕊(Cendol)的美食中心(Kompleks Cendol dan Laksa),作为当地的旅游卖点。

参见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