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香山寺老僧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代香山寺老僧答》是一首明朝诗词,诗词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明朝的诗词成就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涌现了一批杰出的诗人和优秀的诗作。明代的诗学发展也对中国文学史[1]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特点和发展趋势对后世有着深远的意义。
“ |
老僧何处来迎客,身无袈裟足无舄。 虽有弟子今流离,独向空山种麻麦。 先时长者布黄金,大师说法如来席。 浮图中霄天乐下,禅台雨花坐盈尺。 共道当朝少游幸,唯此祗园有恩泽。 䌽丈晴连鹦鹉林,宫娥晚傍蟾蜍石。 侍从求看贝叶编,焚香再拜开琳碧。 我往能言西域文,珠函为取华严译。 自复悬灯香炉峰,君其问腊庭中柏。 何曾马绕招提鸣,未见沙门畜四兵。 突厥公然驰赤县,湖外秋风笳吹声。 犹疑穷谷岂遽至,已闻野哭尸纵横。 裹创被血窜榛棘,问之不答惨且惊。 须臾马驼蔽陵壑,三骑五骑擐长缨。 抨弓北岭饮南涧,骄气直欲凌欃枪。 一骑常驱百汉人,一人常联二骑行。 翻身仰射罘罳落,束茅纵火烧朱甍。 岂无卓锡笞其背,佛力不祐人心倾。 西堂北丘缘业恶,寺前荒冢遂峥嵘。 亦是官军入援急,匈奴飏去归其营。 匍匐渐从草莽出,昼伏夜走同狐鼪。 衣钵荡尽微躯在,性命真如飞鸟轻。 丈人岂愿闻丧乱,神州岂宜有战争。 故人更邀住庐岳,万乘垂衣右北平。 燕中耆旧寄书说,早晚单于和议成。 语罢空林转萧瑟,茫茫天地终何情。 |
” |
— [明代]李攀龙 |
明朝诗词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享国276年,历经17个皇帝。在这个时期的诗歌发展相当繁荣,无论诗人或诗作的数量,都超过了前代。明代人喜欢集社,诗歌流派众多,除了具有重大影响的全国性流派前七子、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之外,还有许多地域性的小流派。明代的诗歌在不断发展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明代的诗学文献记录了明代诗歌的成就和特点,反映了明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化价值观念。在清朝初期,诗人们对明朝的诗学进行了深入反思,试图在继承和发扬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寻求新的诗歌理念和表达方式。清初诗人们批评了明朝诗学过于强调形式和技巧的倾向,认为这导致了诗歌创作中真情实感的缺失。因此,他们呼吁回归诗歌的本质,注重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和真实情感。此外,清初诗人们还提倡一种清新、自然的诗歌风格,主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的真实面貌,表达诗人内心的真情实感。这种回归自然、朴素简洁的诗歌理念对后来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参考文献
- ↑ 【公基常识】我国古代文学流派 ,搜狐,2024-02-27
- ↑ 高中语文 | 知识积累分类汇总古代文学诗歌流派,搜狐,202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