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刀杀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借刀杀人,是三十六计中第三计(胜战计之第三计),计谋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1]
简介
三十六计里的第三计,计谋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作品简介:《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2]
原典
敌已明,友未定①,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②推演。
注释
①友未定:“友”指军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敌、我两方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一时结盟而借力的人、集团或国家。友未定,就是说盟友对主战的双方,尚持徘徊、观望的态度,其主意不明不定的情况。
②《损》: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孚,信用。元,大。贞,正。意即,取抑省之道去行事,只要有诚心,就会有大的吉利,没有错失,合于正道,这样行事就可一切如意。又有《象》损卦:“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意指“损”与“益”的转化关系,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势必要使盟友受到损失,但盟友的损失正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译文
在敌方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还不明确的情况下,要引诱盟友去消灭敌人,自己就不用出力(以此来保存实力),这是按照《损》卦推演出来的。[3]
战争案例
一纸救江东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志演义》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当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就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但是,他又担心西凉州的镇东将军马腾,会乘机袭取空虚的许都。为此,曹操特派使者西去凉州,以朝廷的名义给马腾加以征南将军的头衔,命令他随军讨伐孙权。于是,马腾带领次子马休、马铁及5000西凉兵卒应召来到许昌城下。不久,西凉兵被曹操消灭,马腾父子三人也惨遭杀害。
此后,曹操自认为解除了后顾之忧,即时起兵30万,直扑江东。江东闻报之后,立即让鲁肃派使者西上荆州,向刘备求援。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胸有成竹地对刘备说:“既不用动江南之兵,也不用动荆州之兵,我自有妙计使曹操不敢进兵东南。”他让使者带回江东的信中说:“如果曹军南犯,刘皇叔自有退兵之策。”诸葛亮告诉刘备说:“曹操平生最担心的就是西凉之兵。现在曹操杀了马腾,马腾长子马超仍然统领着西凉之众,曹操的杀父之仇定使马超刻骨切齿。主公只要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这样一来,曹操岂能兵犯江东?”刘备闻言大喜,立即修书,派使者投送西凉的马超。[4]
视频1
马超听说父亲和两个弟弟遇害的消息后,放声大哭,悲伦倒地。他咬牙切齿,痛骂曹贼。正在此时,刘备的使者持书赶到。马超拆书一看:刘备在信中除了大骂曹操之外,还回忆了昔日与马腾同受汉帝密诏、誓诛曹贼的往事和旧情。指出,曹之,他统荆、襄之众以遏曹之前。认为此举不但曹操可擒、奸党可灭、大仇可报,而且汉室可以复兴。马超看罢,立即挥泪复信,打发使者先回,随后便点起西凉兵马。正准备进发时,西凉太守韩遂使人请马超相见。原来韩遂与马腾是结义兄弟,韩遂与马超以叔侄相称。韩遂告诉马超:曹操派人送来书信,以封西凉侯为诱饵,让韩遂擒拿马超。韩遂还向马超表示:既为叔侄,不忍加害,愿意与马超一起联军进击曹操,以报仇雪恨。韩遂杀掉曹操的使者,又征调手下8部兵马,合自己与马超共计10部,2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长安。
曹操得到关中警报以后,遂放弃南下攻击孙权的计划,专力对付关中的马超、韩遂之军。诸葛亮一封书信就轻而易举地制止了曹军的南下,救了孙权的大驾。
诸葛亮借马超西凉兵马(借刀杀人),来阻止曹操南下(围魏救赵),两计。
商场案例
“借刀杀人”,用于企业的经营,就是借他人之手、外界之力来铲除异已而达到自己目的的一种手段。在这里“杀人”是广义的,可以用来泛指那些自己遇到到的目的,可以借的就是那些自己以外的人、事、物。借用社会力量(社会公众舆论等)给对方施加压力;借助媒体来宣扬对手的失误或者弱点;借助法律条文或财经制度规定等驳斥对方的无理要求;借助他人之言,与对方进一步讨价还价;借助对手的敌对势力、另外的竞争对手等牵制对手的发展;等等等等。 借刀杀人者,不需自己赤膊上阵,不需消耗自己的实力,更不会招致杀人凶手的罪名,真可谓绝顶聪明。
视频2
“借刀杀人”的三种境界:凤姐败好感,宜修失圣心,甄嬛当太后
三十六计中的第三计——“借刀杀人”,意思是借用自己以外的人、事、物的力量,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借刀杀人看似容易,实则错综复杂,一个不慎,轻则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重则身家不保葬送前程。
古装戏中常常会出现“借刀杀人”这个计谋,后宫一群看似柔弱的女子,实则心思深沉,利用明枪暗箭借刀杀人。她们有的是为了地位和宠爱,主动设计陷害他人;有的是被逼无奈开始反抗,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借刀杀人”的计谋中往往会涉及到三个方面:持“刀”之人、被“杀”之人以及“刀”。
第一种境界:持“刀”之人在暗,被“杀”之人和“刀”在明
第一种境界很毒,但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持“刀”之人只是利用了信息的不对称,实在不是英雄好汉所为。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丈夫贾琏和尤二姐有私情,因惧内不敢带回家中,所以养做外室。但是纸始终包不住火,这事还是被凤姐知道了。凤姐对贾琏说,“夫君不用躲着藏着,男子汉三妻四妾很正常”,一番巧舌如簧哄的贾琏信以为真。在凤姐做主下,尤二姐被接到大观园中,安置在了凤姐的眼皮底下,随后,凤姐出招了。
贾琏此前已有了一个小妾——也就是原来的丫鬟秋桐,她就是凤姐的“刀”。凤姐三天两头在秋桐面前挑拨,一会儿说尤二姐抢了秋桐的宠爱,一会儿又说自己在尤二姐那儿受了委屈。
秋桐此人没脑子的很,果然轻易上了钩,三天两头跑到尤二姐面前讥讽辱骂,最后把尤二姐逼得没了活路,吞金自杀,事发后凤姐痛哭流涕装好人,心思之歹毒可见一斑!
其实凤姐初登场时因为性格豪爽吸足了眼球,又因情商高会说话极受读者喜爱。可逼死尤二姐一事让很多读者对凤姐粉转黑,凤姐自己也落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第二种境界:持“刀”之人和被“杀”之人在暗,“刀”在明
第二种情况好比对弈,“刀”就像棋子,博弈的双方没有在明面上过招。古装剧《甄嬛传》几乎算是古装类电视剧宫斗的巅峰,其中对“借刀杀人”的应用可谓是达到了巅峰。
《甄嬛传》中的祺贵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胸大无脑。作为宜修的“刀”,祺贵人很能作妖,只要甄嬛和雍正独处,她保准状况百出,让宫女找皇上来看她,俗称“截胡”。而且祺贵人曾设计害甄嬛,在甄嬛回宫的必经之路上放了鹅卵石,轿夫脚滑后怀孕的甄嬛受惊。
甄嬛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觉察到“刀”的所在后并没有急于下手除去,而是利用祺贵人完成了反击皇后、讨好太后、笼络人心的一系列操作,不愧是宫斗冠军!
祺贵人的下场很惨,失宠后被皇后放弃,皇上厌弃之后被太监在雨中乱棍打死,丢在了乱葬岗。
皇后和甄嬛都用了借刀杀人,但是因为主角光环的关系,主动伤人的皇后失了圣心,还免不了被观众说一句心肠歹毒,而正当防卫的甄嬛得了恩宠,还要被赞一句智慧过人。
第三种境界:持“刀”之人、被“杀”之人以及“刀”皆在明
第三种境界是“借刀杀人”一计中的最高境界,三方皆在明处,高手过招,互相制衡,精彩纷呈!
还是以宫斗大剧《甄嬛传》为例,后期甄嬛设计顺利回宫,甄嬛、宜修、安陵容三人,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宜修利用安陵容陷害甄嬛,甄嬛也利用安陵容制衡宜修,而安陵容一边跟着宜修陷害甄嬛,一边又不时给甄嬛透漏一些宜修这边的核心信息,比如那句著名的“皇后杀了皇后”,双面间谍安陵容实力演绎了“刀”的生存之道。
中国人常说的阴谋和阳谋,“借刀杀人”的前两种境界是阴谋,第三种则是阳谋。阴谋阳谋虽然都是计谋,但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阴谋即真实意图和表面意图不一致,比如美人计,阳谋却是真实意图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比如杀鸡给猴看。
甄嬛、宜修、安陵容的真实目的三方都互相知晓,比的只是谁的手段更高明而已,这是“借刀杀人”的最高境界。
但无论是阴谋还是阳谋,实则都时计谋,滥用计谋一时得用,慎用计谋一世得长!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中,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参考文献
- ↑ 古代军事书籍中的“三十六计”具体指哪些? .网易新闻.10/0525[引用日期2017-07-18]
- ↑ 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第三计)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12-11-23]
- ↑ 第三计 借刀杀人 .读书网.2006-05-17[引用日期2017-07-18]
- ↑ “借刀杀人”的三种境界:凤姐败好感,宜修失圣心,甄嬛当太后 原创|发布:2019-05-20 13:20:52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