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賊擒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擒賊擒王(讀音[qín zéi qín wáng]),三十六計之十八計,此計認為攻打敵軍主力,捉住敵人首領,這樣就能瓦解敵人的整體力量。敵軍一旦失去指揮,就會不戰而潰。[1]
挽弓當自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作戰時要先把敵方的主力摧毀,先俘虜其領導人,就可以瓦解敵人的戰力。[2]
目錄
註解
原文: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於野,其道窮也①。
注釋:①龍戰於野,其道窮也:語出《易經》·坤 卦。坤,八卦名。本卦是同卦相疊(坤下坤上),為純陰之卦。
引本卦上六,《象辭》:「龍戰於野,其道窮也。」是說即使強龍爭鬥在田野大地之上,也是走入了困頓的絕境。比喻戰鬥中擒 賊擒王謀略的威力。
翻譯:摧毀敵人的主力,抓住它的首領,就可以瓦解它的整體力量。好比龍出大海到陸地上作戰,面臨絕境一樣。
擒賊擒王的寓意是指:在兩軍對戰中,如果把敵人的主帥擒獲或者擊斃,其餘的兵馬則不戰自敗。比喻在解決事情上抓住關鍵,解決主要矛盾,其他的細節便可以迎刃而解。
出處:《擒賊先擒王》選自《三十六計》。《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後人賡相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3]
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
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系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係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解說後的按語,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和孫武、吳起、尉繚子等兵家的精闢語句。全書還有總說和跋。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為便於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有位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4]
計名由來
「擒賊擒王」一語,現今可見的最早、且影響較大的文字記錄,是唐代的無言古詩《前出塞》: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立國亦有疆。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從當時歷史背景看,此詩原本寓含對唐玄宗李隆基無節制地對外用兵的諷諫之意。
唐玄宗開元18年(公元730年),西域吐蕃在數敗於唐軍之後,遣使求和,在玄宗李隆基勉強允准後,吐蕃人撤走了邊境的駐兵,雙方恢復了和平。七年後,玄宗利用吐蕃人沒有防備之際,派兵入侵吐蕃,重創吐蕃軍,深入敵境2000里。
公元739年(玄宗開元27年),金城公主(中宗景龍4年,即公元710年,奉命與吐蕃贊普棄隸縮纘聯姻)去世,吐蕃遣使報喪,並乘便求和,玄宗不允。一年後,吐蕃軍攻占唐邊境重鎮石堡(今青海省會西寧西南)。
玄宗天寶七年(公元748年),唐遣隴右節度使、大將哥舒翰統軍三萬三千人與吐蕃軍激戰。石堡收回了,此役唐軍戰死者數以萬計。
杜甫的《前出塞》詩,大約是針對這一情況有感而發的,意思是說,只要能夠制服敵國的首領,保住本國的疆土,防止異國的入侵就可以了,何必殺人太多。詩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等警句,透露了詩人杜甫對中國古代某種軍事經驗的概況和他個人的軍事眼光,因而成為後世膾炙人口的名言,常為眾多軍事家、政治家以至各色人物所引用。[5]
按語
古人按語說:攻勝則利不勝取。取小遺大,卒之利、將之累、帥之害、功之虧也。全勝而不摧堅摘王.是縱虎歸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圖辨旌旗,而當察其陣中之首動。昔張巡與尹子奇戰,直衝敵營,至子奇麾下,營中大亂,斬賊將五十餘人,殺士卒五千餘人。巡欲射子奇而不識,剡蒿為矢,中者喜謂巡矢盡,走白子奇,乃得其狀,使霽雲射之,中其左目,幾獲之,子奇乃收軍退還( 《新唐書》一九二《張巡》、 《戰略考》 )。
戰爭中,打敗敵人,利益是取之不盡的。如果滿足於小的勝利而錯過了獲取大勝的時機,那是士兵的勝利,將軍的累贅,主帥的禍害,戰功的損失。打了個小的勝仗,而不去摧毀敵軍主力,不去摧毀敵軍指揮部,捉拿敵軍首領,那就好比放虎歸山,後患無窮。古代交戰,兩軍對壘,白刃相交,敵軍主帥的位置比較容易判定。
但也不能排除這樣的情況:敵方失利兵敗,敵人主帥會化裝隱蔽,讓你一時無法認出。案例中:張巡計高一籌,用秸杆當箭,一下子讓主帥尹干奇暴露出來,將他射傷。
計囊
唐代詩人杜甫在《前出塞》中寫道:「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在他的詩句中,明確而深刻地闡述了他對複雜戰爭的高見之處。
在軍事行動中,擒賊擒王,是以消滅敵方的指揮部,準確打擊敵軍的最高指揮人員和主力部分為行動手段,以迅速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為目的。如果放走了敵方首領,無疑於放虎歸山,雖然取得了局部戰場的勝利,但,敵方的「癥結」尚存,他們還會重新集結兵力、卷土而來。
民間有「打蛇要打七寸」的說法,也就是說,要想置對方於死地,就必須打中對方的要害部位,這也是對擒賊擒王最通俗的詮釋。當然,在實際戰爭中,敵我情況是錯綜複雜、千變萬化的,尤其是處於劣勢的一方,擒王的目標就顯得有些遙遠,而如何有效地避免敵軍的主力、抓住他的薄弱環節、逐漸地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最終達到殲滅敵軍的目的,就顯得更重要。
典故
唐朝安史之亂時,安祿山氣焰囂張,連連大捷,安祿山之子安慶緒派勇將尹子奇率十萬勁旅進攻睢陽。
御史中丞張巡駐守睢陽,見敵軍來勢洶洶,決定據城固守。敵兵二十餘次攻城,均被擊退。尹子奇見士兵已經疲憊,只得鳴金收兵。晚上,敵兵剛剛準備休息,忽聽城頭戰鼓隆隆,喊聲震天.尹子奇急令部隊準備與衝出城來的唐軍激戰。而張巡「只打雷不下雨」,不時擂鼓,象要殺出城來,可是一直緊閉城門,沒有出戰。尹子奇的部隊被折騰了整夜,沒有得到休息,將士們疲乏已極,眼睛都睜不開,倒在地上就呼呼大睡。
這時,城中一聲炮響,突然之間,張巡率領守兵衝殺出來.敵兵從夢中驚醒,驚慌失措,亂作一團。張巡一鼓作氣,接連斬殺五十餘名敵將,五千餘名士兵,敵軍大亂。張巡急令部隊擒拿敵軍首領尹子奇,部隊一直衝到敵軍帥旗之下。
張巡從未見過尹子奇,根本不認識,現在他又混在亂軍之中,更加難以辨認。張巡心生一計,讓士兵用秸稈削尖作箭,射向敵軍。敵軍中不少人中箭,他們以為這下完了,沒有命了。但是發現,自己中的是秸稈箭,心中大喜,以為張巡軍中已沒有箭了。他們爭先恐後向尹子奇報告這個好消息。
張巡見狀,立刻辨認出了敵軍首領尹子奇,急令神箭手、部將南霽雲向尹子奇放箭。正中尹於奇左眼,這回可是真箭只見尹子奇鮮血淋漓,抱頭鼠竄,倉皇逃命。敵軍一片混亂,大敗而逃。
賞析
王,是國家、社團、機構、部門、宗派或幫會等社會組織的首領或核心人物,是組織展開集體行動的指揮調度中心,是組織發揮整體力量的樞紐或關鍵,如領頭羊(人)的作用。人們常說槍打出頭鳥,世間大多數人怕當出頭鳥,習慣隨大流。
因此一個組織的形成和發展取決於少數關鍵人物。一旦關鍵人物不存在,便樹倒猢猻散。所以,要消滅和瓦解一個組織,攻擊的重心是它的首領和核心人物,一旦把他們擊倒,組織就會群龍無首。
用古人話說即「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擒王是控制和消滅一個組織的首要任務或核心任務,但具體的實施又有很多做法,並可以用很多計謀。硬擒硬殺是一種辦法。但往往要付出極高的代價而且不易成功。荊柯刺秦王就是一個例子,目的沒有達到,自己先成了肉泥。
擒王方法
調虎離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王是虎,王和部眾在一起,如龍在潭,虎在穴,王和部眾結成一體,堅不可摧。設法引誘王離開部眾,使王和部眾無法接觸與聯繫,先擒孤立的王,再打擊部眾,如同搗無虎之虎穴,敵對組織便能迅速被破壞或消滅。
美人計用來擒王或控制王也威力很大。勾踐先用西施的美色擒住夫差,然後滅吳;中國帝王們以真公主假公主擒住蕃邦君王,使蕃邦臣服中國;竊權弄國的臣子,和武力擒王相比,代價要小得多,成功係數要高得多。
擒王,還有很多方法,36計中,很多計都可以用於擒王。而方法之中,又可以有很多變通。其方法是常變的,擒王這條原則卻是恆定不變的。
核心內容
一.消滅敵人組織中的主要首腦或最高統帥部,隨後輕而易舉地制服整個組織;除掉敵人的精銳部分,以制服敵人。擒王計。
二.抓要害計,抓關鍵計,抓樞紐計,抓「千鈞」之「一發」計。
三.敵人多與我方而首腦只有集中的一部(如集團軍軍部指揮所),擒賊擒王
擒王先找王
擒賊擒王的道理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要想擒賊擒王,必須能夠先找到這個"王"才行。正因為"王"的重要性,所有的軍隊不僅會派重兵保護自己的"王",而且還會採取各種各樣的措施,隱蔽自己的"王"。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擒賊擒王之計還能不能實施,又該怎樣實施呢?就是擒賊先找王。
戰爭案例
擒賊擒王拿魯肅
劉備通過魯肅「借得」荊州卻不肯歸還,派關羽鎮守荊州。東吳這邊,周瑜死後,魯肅繼任大都督,向關羽索討荊州不成,於是,打算騙關羽過江,先好言相勸,若關羽執意不肯,便拿下關羽,然後攻打失去主將的荊州。
魯肅擺下酒宴,假意款待關羽,暗中令呂蒙等設下伏兵。
關羽知曉魯肅意思,故意只帶周倉等少數人馬過江赴宴,席間,魯肅幾次或明或暗的向關羽索討荊州,但是關羽以酒宴談公務傷感情等理由敷衍魯肅。
酒過三巡,關羽見時間差不多了,就要告別,此時,魯肅準備伏兵活捉關羽,但是關羽卻一把挽住魯肅的手,拉着他一起到江邊。魯肅怕事情敗露,不敢推辭。而呂蒙等人怕傷害魯肅,不敢動手,就這樣,關羽安全到了江邊,上了自己的船回到荊州。
視頻1
挾持明英宗
明英宗九歲登基,太監王振持寵專權,作威作福,朝中諸臣,多半仰他鼻息,天下側目,敢怒不敢言。
明英宗即正統十四年七月,北方番王乜先興兵犯疆,直搗大同,大同守兵失利,塞外城堡,相繼陷落,警報日傳,朝野震驚。
王振擅作主張,自命為統帥,還逼英宗御駕親征。動員令只下了兩日匆促起後,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向北進發。過了居庸關,遭遇狂風暴雨,軍心洶洶,前鋒部隊的敗報頻至,隨駕大臣等奏請皇帝留駕,王振不准,還兼道急行軍,還未到大同,被給成問題了,兵無糧,馬無草,軍士紛紛餓死,滿路死屍。
番王乜先見此情形,滿懷歡喜,故意避開,誘王振深入。八月間,王振大軍到了大同,駐紮未定即下令進軍攻擊。未久,警報傳至,前軍已全軍覆沒了。
王振聞報大驚,乃召集一個御前會議,群臣爭論結果,王振才無可奈何答應明日班師回京。
大同的守將郭登獻計:「車駕還京,宜轉從紫荊入,才能安全。」王振不聽,下令後軍作前部,照原路退卻。行至雉鳴山,乜先率兵追到了,王振嚇得手足無措,急派武將朱勇率兵三萬禦敵。敵軍即展開兩翼夾攻,很快把朱勇的三萬兵馬吃掉。 次日,軍至土木(地方名),已是傍晚時分了,離懷來城不過二十里,諸臣都想趕入城去,王振卻說尚有千多輛輜重在後未至,不能輕易委棄,必須在此地相待,群臣力爭不果,只好在土木紮營。
次日清早,敵軍已經四面八方擁至,團團把土木包圍住,因此軍心大亂,王振倉惶出走,連皇帝都不要了,隻身逃亡。此時兵無主帥,士兵互相蹂踏,爭先奔逸,擠死的擠死,投降的投降。英宗左右只得幾名親兵相隨,幾番突圍不得,卒至束手被擒。
王振在荒亂中只顧逃命,於路上亦被子部屬護衛將軍攀忠用鐵錘打死。五十萬大軍,逃回京都不過二百人。
乜先捉到英宗,如獲至寶,竟利用此俘虜向明朝討便宜,把英宗擁到大同,聲言要一萬兩黃金取贖,錢到即放人。朝廷派員往敵營準備迎駕,獻上黃金,乜先約明晨送還英宗,到期,使臣苦等不至,前往探問。始知乜先已於半夜挾英宗跑了,白白被騙萬兩黃金。
以後屢犯邊疆,都挾持英宗同行,使明軍有投鼠忌器顧慮。明君以英宗迴鑾無期,奏請皇太后以國家為重,另立新君,乃下諭立王祈鈺即皇帝位,是為景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
這一來,挾持英宗的價值降低了,再也沒有什麼可供利用,同時兵部尚書于謙對乜先態度強硬,一澮討好或投鼠忌器。因此經守幾番波折,乜先就把英宗送歸明朝。
滿清的分割親兵陣容戰術
根據軍史專家夏惟桐考證,此為清攝政王多爾袞在與明軍長期的戰爭中總結的針對性戰術。該戰術的出現並不是因為軍事理論發展造成的,而是因為經濟環境造成的。
明代張居正改革的紅利在萬曆年大征之後全部耗盡,國庫空虛。
山西高盛和等漢奸商號走私鐵器、銅器給與滿清換回的只是滿清從北直隸、山東搶走的金銀,惡性循環之後,造成明代通貨緊縮;
明代黨爭頻繁,經濟措施不能有效貫徹。
山東漕運混亂,不能疏通南北經濟。
惡化的經濟環境造成了明代的軍費緊張,加上明代的腐敗的常例制度(軍費出兵部則剋扣50%,到地方巡撫處則再剋扣50%),所以軍餉嚴重不足。將領為了保持戰鬥力,只能保證自己的親兵足餉,一般總兵級將領可以保持親兵數百人。是全軍戰鬥力的核心。
滿清在與明軍的戰鬥中,發現武將周圍的親兵,裝備與訓練程度與其他士兵完全不同後,制定了針對的性的戰術。野戰時,以精銳的白甲兵(八旗的棉甲騎兵),突入明軍陣型,分割總兵親兵陣營與其他兵士。
由於親兵幾乎是明軍最有戰鬥力和組織力的兵士,分割之後,明軍陣型一般都會大亂甚至潰退,滿清再乘機擴大戰果。
視頻2
美軍的斬首行
斬首行動即用巡航導彈和精確制導導彈對敵方進行軍事打擊,通過精準打擊,首先消滅對方的首腦和首腦機關,徹底摧毀對方的抵抗意志。
「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形象反映了這種思想。「斬首行動」的要素是快速、精確、內應。
王世充智用假李密
王世充是西域胡人,因他天資聰敏,多謀善斷,很受隋文帝、隋煬帝的器重。
有一次,王世充與李密展開一場生死決戰。王世充事先找到一個長相酷似李密的人,捆起來藏在軍中。當兩軍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王世充命人把那個假李密牽到兩軍陣前,讓士兵大聲嚷嚷:「抓到李密了!抓到李密了!」結果,王世充的軍隊見捉到了敵首,士氣大振,而李密的軍隊看到主帥被擒,立即亂了方寸,大敗而逃。王世充指揮軍隊乘勝追擊,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
可見,王世充深深懂得擒賊擒王的道理。雖然沒有真正捉到敵人的首領,但弄一個假的來充當,同樣起到了瓦解敵人軍心的作用。
昆陽大捷
公元23年,王莽的數十萬大軍包圍了昆陽。劉秀奉命突圍出城,到各地召集援軍。當劉秀率援軍返回昆陽時,王莽的大軍已將昆陽圍得水泄不通。
劉秀帶來的援軍數量不多,即使再加上守城的部隊,與龐大的王莽軍相比,也是處於劣勢。如果盲目地與王莽軍作戰,等於飛蛾投火,自取滅亡。經反覆考慮,劉秀制訂出擒賊擒王的作戰方案:從援軍中抽調精壯將士組成敢死隊,首先進攻莽軍的統帥部,接着大隊人馬緊隨其後,搗毀敵人的指揮中樞,使敵人陷入混亂,然後通知守城部隊出擊配合,造成內外夾攻的有利局面。
攻擊敵人的時刻到來了。劉秀親率3000名勇猛強壯的敢死隊從昆陽城東迂迴到城西,來到莽軍中營的附近,出其不意地發動猛攻。莽軍統帥王邑、王尋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弄蒙了,一時搞不清這支部隊的來意,命令各營不許擅自行動。王邑、王尋帶領1萬人馬前來迎戰,以為用這些人馬足以應付劉秀了。豈料劉秀手下的敢死隊像狂風一樣撲了過來,刀劈槍挑,勇不可擋。莽軍的其他部隊因沒有接到出擊的命令,只好眼睜睜地見劉秀的敢死隊和後援部隊把中營打得稀里嘩啦。在混戰中,王尋被殺,王邑逃跑。莽軍因失去了統帥頓時亂成一團。
這時,堅守昆陽的守軍看到援軍旗開得勝,倍增信心,立即打開城門,吶喊着沖了出來,配合援軍夾攻莽軍。莽軍見勢不妙,倉皇向江邊逃竄。在搶渡過江時,恰遇河水暴漲,淹死者不計其數。王邑只帶幾千殘兵敗將喪魂落魄地逃回了洛陽。
泰王智斬王儲
1569年,泰國被緬甸滅亡。15年後,已長大成人的泰國王子在肯城自立為泰王。緬王聞訊,派王儲率兵討伐。
泰王召集軍事會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緬甸王儲是緬甸國的王位繼承人。緬王派他親自帶兵,是要讓他在群臣面前樹立威信,以便日後接替王位。我們來個擒賊先擒王,設法生擒王儲作為人質,逼緬軍退兵。大家點頭表示同意。
泰王在緬甸王儲必經的路上設下埋伏。當緬軍進入伏擊圈時,泰軍的伏兵四起,緬軍的陣腳大亂。不料泰王所騎的大象正值發情期,見緬軍大象四處奔逃,立即追趕。等到塵埃落定之後,泰王發現自己孤入敵陣,緬甸王儲率眾正立於一棵大樹下。泰王心想:這下壞了,擒人不成,倒要反被人擒。情急之下,泰王異常冷靜。他高聲對緬甸王儲說:「皇兄為何待在樹下乘涼,莫不是怕我吧?敢與我一對一決個雌雄嗎?」緬甸王儲本可以命手下人蜂擁而上殺掉或生擒泰王,但他十分顧及王儲的身份,還是親自應戰了。緬甸王儲催動坐象向泰王衝來,泰王的坐象行動稍緩一步,被緬甸王儲一刀砍掉了頭盔。泰王坐象又反身一撞,正好使緬甸王儲的坐象橫對着他。泰王舉刀猛砍,正中緬甸王儲的右肩。緬甸王儲當即血流如柱,倒在了象脖子上。緬軍見主帥被殺,無心戀戰,急忙退兵。
王儲被泰王斬殺,緬甸王后悔莫及。此後150年內緬甸再也沒有侵犯泰國。
視頻3
商場案例
在企業經營中,「擒賊擒王」之計可引早為:緊緊抓住事物發展的關鍵,或把握問題的重點。在開發新產品時,而對強手如林的產品市場,應着力研製生產力集眾人之長於一身、技冠群雄的王牌產品,以增強產品的競爭力。
此外,在銷售對象上,應善於抓住主要的消費者群,並針對他們的消費心理和需求,改進產品的質量、功能、式樣和包裝,以吸引顧客。
世界著名企業家的成功之路,無不是重點經營某一產業而起家的。如美國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鋼鐵大王卡內基、新加坡的玻璃大王陳家和、香港的船王包玉剛等,這些企業巨子,無不重點以生產或經營某種產品而著名。 企業經營者,特別是中小企業,運用「擒賊擒王」之計,關鍵就在於集中人力、財力、物力、重點經營。如果不考慮企業實力。盲目擴大營業項目或多角經營,往往會因分身力薄而難以成功,至於大企業要搞多種經營或多角經營,經營的每一項,也要謹慎研究,集中力量抓住重點。
1969年,柳州農機廠開始轉產2.5砘「柳江」牌汽車,由於工廠沿用小生產經營方式,廠小而求全,除發動機外,其餘零部件幾乎都由自己生產。結果,「柳江」牌汽車成本高、質量差,企業效益低,到1980年出現虧損,陷入困境。
廠領導經過研究,苦思對策,確定加入東風汽車工業企業聯營公司,生產「東風」車。並改變了過去「小而全」的生產格局,走專業化生產之路,結果成本大大降低,效益顯著提高。
以此為起點,柳汽又改汽油車為柴油車,從而適合大批個體運輸戶的需要,投放市場後,甚為走俏,1991年生產1萬輛後銷售一空;1992年生產1.5萬輛仍供不應求,這一創舉,正是集中力量、重點經營的結果。
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中,依序為:金蟬脫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擒賊擒王、趁火打劫、關門捉賊、渾水摸魚、打草驚蛇、瞞天過海、反間計、笑裡藏刀、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李代桃僵、指桑罵槐、隔岸觀火、樹上開花、暗渡陳倉、走為上、假痴不癲、欲擒故縱、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梁換柱、無中生有、美人計、借屍還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連環計、假道伐虢。
參考文獻
- ↑ 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
- ↑ 三十六計之十八擒賊擒王 廚子楊斌 發布時間:18-12-2805:43美食家,美食達人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 ↑ 三十六計,第十八計擒賊擒王的故事 2018年10月13日 - 擒賊擒王是出自於杜甫的《前出塞》詩中的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他的俗語也就是說,打蛇要打頭。比喻在戰爭戰鬥當中的擒賊,擒王謀略的威力,擊潰敵人的...
- ↑ 擒賊擒王是什麼意思_怎麼讀_拼音_辭海之家 辭海之家為您介紹擒賊擒王的意思是什麼、解釋、拼音和詞類介紹。... 《文明小史.第四四回》:「所謂擒賊擒王,這就是辦事的訣竅。」 【擒賊擒王】 圖片鑑賞 ...
- ↑ 典故:謀略故事擒賊擒王 2019年1月11日 - 擒賊先擒王,只要把孔丘擠走,就不怕魯國壓倒我國了。齊景公說:這道理我也知道。可如何把孔丘擠走呢?黎彌說:這好辦。魯君本是好色之徒,其手下臣僚中亦不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