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图片来自xuite

克什米尔公主号(Kashmir Princess),印度航空的一架洛歇洛克希德星座型客机|Lockheed L-749 Constellation|星座型民航机,注册编号VT-DEP。1955年4月11日,克什米尔公主号执行包机任务,从中国北京英属香港飞往印尼耶加达,原定乘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前往万隆参加亚非会议[1] 。途中于中午11点在香港启德机场停留70分钟。停留期间,一名被中华民国情报部门收买的启德机场清洁工将炸药安上飞机。飞机在接近印尼海岸时爆炸,机上共有19人,除3名机员生还外,11名乘客及5名机组人员罹难。由于周恩来应缅甸总理吴努邀请临时改变路线,从昆明仰光停留后飞往耶加达,未能搭乘此机,所以此次刺杀行动失败。事后国民政府先是否认与此炸毁民航客机的恐怖袭击有关,随著中华民国政府档案的公开,事件逐渐明朗。

遇难人员名单

解密档案显示,包括机组人员在内,共有16名中外人士遇难,其中包括8名中外记者。

  • 沈建图: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主任
  • 黄作梅: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
  • 李丙衡(李平):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记者
  • 杜宏:广播事业管理局对外广播部副主任
  • 郝凤格: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员
  • 钟步云:总理司机
  • 石志昂:对外贸易部三局副局长
  • 李肇基:外交部情报司科员(拟提副科长)
  • 王明芳:越南代表团工作人员
  • 严斐德:奥地利记者
  • 斯塔来茨:波兰记者

1955年,遇难中方人员家属获得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1956年4月,遇难一周年之际,中共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中树立了纪念碑。周恩来亲笔题辞:“参加亚非会议死难烈士公墓”。

事件

1955年4月,多个在二次大战后独立的国家在印尼召开万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亦获邀参加。由于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没有能够飞往外国的民航机,因此向印度航空租用四引擎的民航机克什米尔公主号,作包机服务运送代表团成员,从北京起飞经香港前往印尼耶加达,然后再往万隆出席会议。原定会乘搭包机者包括总理周恩来中华民国国防部保密局(现为国防部军事情报局)得悉后,决定在香港向包机放置炸弹。保密局在香港的特工,以港元60万(一说为50万)征募得一名在机场负责飞机清洁的工人周驹行事。

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亦收到匿名的情报,称中华民国特工准备在途中执行破坏行动,但未含具体实施细节且无从查证,并不知道是向包机放置炸弹还是在机场直接刺杀要员。4月9日,周恩来指示通知新华社香港分社,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向英驻华代办处交涉,要求港英政府确保飞机和人员的安全。随后新华社香港分社将有关情况派专人转告印度航空公司驻港总经理,请他采取措施,防止破坏活动;并由新华社香港分社向港英当局交涉加强保安。此时中方、印方和港英政府三者对可能发生炸弹袭击均已知情,然后各有反应。

原定乘坐包机的代表团主要成员,都没有上机。之后缅甸总理吴努邀请周恩来赴缅商谈其他事宜,周恩来因此临时改变行程,与代表团成员先前往缅甸,然后用另一印航包机C-54“空中霸王”前往印尼。最终登上克什米尔公主号的11人多数为工作人员,包括新华社记者及摄影人员,另外有一名越南代表团工作人员,以及两名外国记者。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黄作梅当时已经知情,亦在机上。

印度航空公司当时亦已经知情,认为在香港仅停留1小时多,问题不大,决定按计划执行航班,计划于中午抵达启德机场时全员下机至机场餐厅用餐,仅留机械师于机上值守,并要求所有人员离机时不得携带行李包裹。

1955年4月11日中午11时20分,克什米尔公主号由北京飞抵香港启德机场。港英政府虽然事先已有情报,机场内加强保安,但亦认为问题不大,机坪上仅派出一辆警车监视行李及乘客闸口。

周驹以机场正式清洁人员身份登机,并未引起任何一方怀疑,成功将经过伪装成牙膏的计时炸弹带上飞机,并将之装置在机舱内右面接近机轮的隐蔽处。飞机停留一小时后,港英政府虽已知情,但没有明显迹象显示客机真的受炸弹威胁,亦允许航班离开香港,飞往印尼耶加达。下午6时半左右,克什米尔公主号发出求救讯号,机长指听到爆炸声,机舱内有烟,第三号发动机起火。飞机试图在水面迫降,但液压及电力系统失灵,而且浓烟进入驾驶舱。最终飞机下水时机翼先著水,撞毁在印尼对开海面,距离耶加达只有一小时半的航程。机上除3名机员获救外,其馀16人罹难。克什米尔公主号沉于大纳土纳岛西岸外海水深36呎处,英国海军应印度要求,派出Barford号进行打捞作业。

事件发生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向港英政府提出照会,指港府在事先得到警报下,仍未能够保障飞机安全,负有责任,要求严办凶手。经过调查,最后放置炸弹的周驹于1955年5月18日返回台湾。香港警方表示,逮捕令上的人名为Chow Tse-ming,已于1955年5月18日飞往台湾,该人有三个别名。港府发出通缉令,但无法引渡其回港。而因中方未知情报由谁发出,没有具体细节,且当时无从查考事件在香港的主谋,国防部保密局的特务赵斌成则因为证据不足而不被起诉,只被驱逐回台湾了事。同时港英政府迫于压力捣毁了中华民国保密局在香港的十余个情报据点,并宣布事件为恐怖袭击事件,且保留永久追究权。事后中华民国政府检讨该事件,认为是情报泄漏导致。而另一受害者印度方面当时放弃了对此事的深究,包括对实施者的经济索赔和刑事诉讼,有认为是受到第三方压力所致。

生还者记忆

克什米尔公主号失事后,搜救和打捞工作迅速展开,不久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在空难搜救现场,意外地找到了客机上的生还者。

克什米尔公主号生还者,印度航空公司的维修工程师卡尼克1958年撰写了回忆录《克什米尔公主号》。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客机失事亲历者的真实回忆,也为人们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1955年4月10日午后,克什米尔公主号从孟买机场起飞,经停加尔各答。4月11日清晨飞抵泰国首都曼谷,然后,克什米尔公主号又从曼谷飞往香港,抵达香港的时间已经接近中午时分。

被炸毁的机身 被炸毁的机身 卡尼克在回忆录里写道:飞机刚停稳,香港航空公司的工人们就围了上来,他们大部分是中国人。有的检查引擎,有的量机油,其余大部分人在擦引擎外面的废机油。但是,让卡尼克感到有些蹊跷的是,当他们机组在启德机场候机餐厅吃饭的时候,一个来历不明的年轻人闯进来。这个人四处打听乘坐飞机的中国代表团的情况,当得知飞机准备起飞时,他急忙冲出餐厅。

1955年4月11日中午12时15分,克什米尔公主号从香港起飞,飞向雅加达,空中飞行时间预计7小时。这是当天香港启德机场唯一起飞的航班。

北京时间4月11日下午5时30分左右,飞机正在离海面5000多米的上空飞行,从舷窗望出去,飞机正在穿越北婆罗洲沙捞越古晋海域。就在这时,飞机出事了。

卡尼克在回忆录里写道:"忽然轰隆一响,传来一阵沉闷的爆炸声。"卡尼克发现机舱里的冷气管开始冒出白烟。卡尼克马上冲进驾驶舱,向机长杰塔报告说,他怀疑是后行李舱起火,杰塔机长异常冷静地命令顿哈前去灭火。领航员派塞克从机舱跑过来报告说,机舱右翼发动机吊舱后面起火。

克什米尔公主号上的大火已经失控,凶猛的火焰席卷整个飞机。当杰塔机长从客舱回来,重新坐到正驾驶的座位上的时候,他的第一个指令是立刻发出飞机失事信号,第二个指令是采取非常措施,让飞机在水上迫降。因为附近没有可以降落的陆地,距离最近的新加坡有350英里。

机舱里所有乘客都已经穿上救生衣。正在机舱里查看情况的卡尼克大吃一惊:熊熊燃烧的大火已经接近飞机的主油箱了。

克什米尔公主号的液力系统、电器系统相继失灵。机身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在黄昏的空中不断翻滚着,驾驶舱里已经充满浓烟。

机长杰塔、副驾驶员狄克希特在极力控制着飞机,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在他们最后迫降水面之前,杰塔机长决定再次发出电讯,向雅加达空中管制中心报告他们迫降的确切位置。但是狄克希特发现无线电已经坏了,飞机与地面联系中断,这时距离雅加达约一个半小时的航程。

在生死关头的最后瞬间,飞机机舱四壁已经被烤得通红,无数长长的火舌喷来喷去。机长杰塔命令把机舱内的所有紧急出口和乘务组座舱的门统统打开。这时,滚滚黑烟进入座舱和机舱,飞机的前方能见度模糊不清。机长想拉平飞机向左转弯企图将飞机降落到附近靠陆地的地方。尽管机长作了最大的努力,但机身毁坏严重,完全失控,随着一声呼啸,飞机像一团烈火冲向海面,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裂为三段,坠入大海。

卡尼克记录了克什米尔公主号的最后时刻。当时,他要打开紧急出口:"飞机离水面只有几尺了,连走到机舱门口都来不及了。我很清楚,飞机随时都可能和水面相撞。我只有站在那里,听天由命。心里明知很危险,后面是发动机,飞机一撞到水面,螺旋桨还在转,机身还会前冲,假如飞机一歪,那发动机和螺旋桨就会把驾驶舱打得粉碎。我被关在了领航员室里,无法出去。我突然想到,这回必死无疑了。突然,我听到飞机撞在水面的声音,地板好像翘了起来,我一下子滚到水里。顿时,我觉得有很多金属片从头上掉下来。"

当卡尼克从水中钻出来的时候,他看到的情景是:"在飞机接触水面时,一个机翼脱离了机体,这使得飞机深深扎进了海里,我不敢跳海,虽然当时大约离舱口只有五英尺,我怕被划伤。等到飞机扎入水里之后才游出来,当时我感到无数的东西砸在头上,我不敢冒出水面,又潜游了好一会儿才冒出水面。当时我发现海面上有很多行李箱,着火机翼坠落海面,海面上一片火海,我才想起自己穿着救生衣,我记得那时人人都穿着救生衣,可是即使有救生衣,在乘客舱里的人也没有生还的机会,因为他们上浮的时候会被上顶板挡住。

飞机右翼爆炸部分 飞机右翼爆炸部分 卡尼克能够活下来,那应该是个奇迹。在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中,奇迹般生还的还有两个人:副驾驶员狄克希特在飞机坠海后,猛力踢开身旁的滑动窗,拼力钻出水面得以生还。领航员派塞克也从坠海的飞机中死里逃生。

他们3个人彼此鼓励着,在鲨鱼出没的大海中,在落日余晖下,朝着远处的岛屿游去,最后终于游到一个无名小岛,被当地土著居民救助,最终被送到了英国商船"太朴号"上,并从那里被英国一艘参加克什米尔公主号搜救任务的护卫舰丹皮尔号接走。

在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中牺牲的8位中国人中,其中5位是记者,他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和平年代以身殉职的新闻记者。[3]

参考文献

  1. 亚非会议,fmp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