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八堵桥 (台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基隆八堵桥换新衣 天空蓝好美
图片来自联合新闻网

八堵桥位于中华民国台湾基隆市暖暖区,是八堵铁桥跨越基隆河的一座铁路桥梁[1] ,清光绪15年〈1889〉刘铭传兴建基隆台北间铁路,位在七堵庄与八堵庄间,用巨大木材建造一条铁路桥梁。

命名由来

七堵大华桥前身,又称基隆川桥八堵铁桥 ,在光绪16年夏天筑桥时,工人无意间在桥下发现河中有大量的砂金而著名。当时将之命名为石碇溪〈基隆河〉八堵桥,长36.58公尺,1891年完工通车后,由因被大水冲毁,1897年重新修建成弓形铁桥,因此该桥又被称之为八堵虹桥。铁路纵贯线基隆相连接三坑车站八堵车站八堵间必经的桥梁,也是基隆河铁路沿线的特色景观之一。

现役桥梁于2005年3月30日东正线(南下线)通车。此桥重建通车前,旧桥之名称为基隆河桥

沿革

台湾铁路的发端,自清代刘铭传抚台时间开始,台湾铁路于1887年兴筑,分为南北两路:北路由基隆至台北,1887年动工,穿山渡水,工程十分艰钜;南路由台北至台南,1888年开始勘测,1893年当铁路修至新竹时,因资金及技术等原因停工,未能直下台南,全长约99公里。

原有北路行驶路线,是自基隆车站起,经现在的安一路以千分之30的坡度上山,在安一路崇德路交叉口为一U字形的盘山展线,转崇德路后经刘铭传隧道,以千分之33的坡度下坡,路线约为今八德路一带,再经过一铁桁构造的“基隆川桥”,抵达八堵车站(即今七堵前站东北方位置),然后离开基隆范围。自基隆新竹,长约百公里的铁路沿线,车站均为土造,设有16个车站,称为火车房,站长为驿长或司事。火车在途中遇有乘客招手便停,“华人往来称便,附搭火车者日多,每月售出车票,约可五万馀张”。

日本领台后,铁路成为快速输送各项资源的工具,为了方便统治日本人对于全台进行大规模调查,并检讨原有的铁路设施,发现到原来清代的铁路因为路线设计缘故,使得营运成本提高许多,经过调查评估后,台湾总督府铁道部遂于大正年间进行长达数年的基隆台北间铁路改善计画,纵贯线铁道改道至今基隆自来街、龙安街一带,再经八堵竹子寮隧道八堵铁桥、一直到五堵隧道后离开基隆。


复旧工程

八堵铁桥跨越基隆河,台铁配合基隆河整治工程。八堵铁桥的钢梁从日据时代至今,铁桥早已老旧,维修费也高,依200年洪水频率办理改建,提高原桥面1.5公尺高度,八堵火车站沿线轨道亦跟著抬高。

第一代桥

第一代大华桥是从台北到七堵庄通过石碇溪〈基隆河〉,转往八堵北、田仔内,穿过狮球岭隧道通达到基隆之最重要桥梁,1897年重修成弓形铁桥,因此该桥又被称之为八堵虹桥,同时改称基隆川桥为大和桥,由于它是前清时期所留下来具有记念性的文物,所兴筑的第一代铁路路线,由于设计标准较低,火车行驶速率低于40公里,且位于八堵端的切角太大,靠近基隆的刘铭传隧道又无法加以拓宽,因此日本人在来台初期,只好将旧有的七堵到基隆间刘铭传铁路路线废除。

后改选新线,将铁路设计速率提升为每小时60公里,新线改走现今之八堵竹仔岭隧道,以及新的八堵铁桥,且将新线易名改称为台湾纵贯铁路,旧有刘铭传所建基隆台北段铁路大华桥,就保留改为仅供人车通行之公路桥。

第二代桥

1914年第二代桥为单线桥梁,各桥孔跨度与第一代桥相同,但二代桥的1孔100呎主跨改采量体较大的下承式穿式平行弦桁架桥,其馀4桥孔则为上承式钢钣梁桥(60呎1孔、50呎3孔,桥墩与桥台则改用红砖砌筑。

第三代桥

自1920年代起在该区间另建设坡度10‰的双轨新线,工程包含新凿第二代双线竹仔岭隧道、架设双线第三代新基隆河桥以及扩建八堵车站站场等。

第三代桥(双线宽度),该桥于1923年10月21日随著基隆车站八堵车站双轨新线通车而启用[[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三代桥通车后,基隆河上共有第一至第三代3桥并列,合计4线轨道,此时原本第一代及第二代桥由纵贯线 (铁路)划归为宜兰线铁路。

第三代基隆河桥(八堵桥)是台铁唯一双线型桁架桥台湾战后时期改建为1孔下承式桁架梁及2孔上承式钢钣梁,现已不存。

第四代桥

主跨之100呎下承式平行弦普拉特式桁梁(Pratt truss),于不明年代更换为下承式钢钣梁。该桥持续使用至使用至1990年代初。基隆市政府要拓宽道路,台湾铁路管理局配合拆除紧邻该道路的宜兰线铁路日,因此第四代桥连同宜兰线拆除而停用。

该桥称曾于2001年3月6日曾短暂复驶,以替换第三代桥之南下线,至台风纳莉 (2001年)来袭,河水暴涨,遭顺流而下的货柜撞断。

第五代桥(现役)

由于第三代八堵桥受1999年台湾921大地震影响,需要整修或改建,所以中华民国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于2001年3月及8月将三代桥桥上路线暂时切换到隔邻的二代桥与四代桥,只不过同年9月16日跨17日纳莉台风来袭致河水暴涨,各桥均遭顺洪而下的货柜撞断。因此,台铁局专案工程处配合后续的基隆河整治计画,在原二代桥与四代桥的位置重建新桥,是为第五代桥。

第五代八堵桥八堵铁桥因2001年纳莉台风来袭时遭到摧毁,进行重建工程,历经13年,铁桥多处已出现锈蚀斑驳,影响观瞻及结构安全,台铁承诺进行除锈上漆,融合在地景观。依两百年洪水频率估算,桥面较旧桥提高1至1.5公尺(八堵车站站场同步垫高及变更配线},在2003年8月动工,新桥采用大跨距下承式钢拱桥设计,桥高24公尺、宽10.6公尺、长115公尺,单跨无桥墩,可避免阻碍水流。施工时以二代、四代桥旧桥墩临时支撑,至2004年8月下旬完成钢拱架设,2005年初3月开始上漆完成,拆除桥下支撑的旧墩,桥面铺设无道碴道床,同年3月29日夜跨30日切换新东正线(南下线)通车、4月27日夜跨28日切换新西正线(北上线)通车,自此,第五代桥取代第三代桥,营运至今。考虑行车安全,钢拱颜色排除与号志机灯号相关的红、黄、绿色等,最后采用地方人士建议的天空蓝为新桥色彩,呼应基隆市海洋城市的风格。八堵铁桥在2005年改建重启,但基隆多雨的气候,使得如今桥身已出现斑驳锈蚀,台铁于2017年发包修缮,将会除锈上漆,但为配合基隆市景观自治条例,交旅处与台铁协调,上漆时能以融合周边景观为原则来上色。

影片

2019.10.4 台铁 八堵 - 基隆 八堵铁桥整修后 线路 路程景

参考文献

  1. 基隆八堵桥换新衣 天空蓝好美,联合新闻网,019-08-17 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