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关羽

Hubea讨论 | 贡献2019年4月9日 (二) 08:32的版本

關羽(?年-220年)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漢末三國劉備的重要將領。與張飛並稱“万人敌[1]。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後,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後來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襄樊二城,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想迁許都以避其锐。後曹派徐晃前来增援,而东吴背盟,遣陆逊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景耀元年(258年),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壮缪侯。身后皈依普淨老僧,成为佛教护法神。

關羽
关羽
蜀漢 前將軍
國家
時代 東漢→三国
主君 刘备曹操劉備
長生→雲長
封爵 漢壽亭侯
封地 漢壽
籍貫 河东解良
本貫 解縣
其他名號 關公、美髯公、武聖、關帝、關聖大帝
出生 生年不詳
东汉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
逝世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
(220年)
东汉荆州臨沮(今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
諡號 壯繆侯
墓葬
  •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偃師縣佃庄鄉關庄村的關林(曹操以諸侯禮安葬其頭顱)
  • 位於湖北省當陽市的關陵(孫權則以諸侯禮安葬關羽身軀於當陽)
  • 位於四川省成都市的成都關羽墓(成都關羽墓則是劉備為關羽建的衣冠冢)
祠廟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偃師縣佃庄鄉關庄村的關林


目录

生平

早年事蹟

關羽是河東解人。因殺了人而逃離家鄉,奔往涿郡躲避。中平元年(184年),劉備在鄉里募集支持民眾以組織一支義勇軍來參與保衛鄉里免於黃巾軍的掠奪,而關羽與張飛也隨之禦侮。191年,劉備擔任平原相時,以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劉備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劉備周旋,不避艱險。

194年,劉備繼陶謙徐州,之後在建安元年(196年)被袁術呂布夾攻,關羽便跟隨劉備一起投奔曹操。198年,劉備與曹操一同在下邳圍攻呂布;據《蜀記》及《華陽國志》記載,當時呂布部將秦宜祿外出求援,留下前妻杜氏和兒子秦朗[2],關羽以其妻沒有生子,曾向曹操請求城破後娶杜氏為妻,曹操答應。之後關羽又數次向曹操提起,曹操懷疑杜氏是否異常美貌,城破後便先去看她,見她有美色,便占為己有,關羽因此心中不安。後來曹操任車冑為徐州刺史,關羽與劉備便跟隨曹操班師。後袁術北上投奔袁紹,劉備奉曹操命攔截袁術於徐州,劉備趁機襲殺車冑,命關羽守下邳、領徐州,劉備返回小沛


敗走麥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月,曹操動員徐晃張遼等將,及袞州刺史裴潛豫州刺史呂貢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討關羽。而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呂蒙、陸遜等遂次第攻陷荊州各地。

救援樊城的徐晃一开始认为很难与关羽抗衡,不过之后曹操先后派遣徐商吕建等将领以及殷署朱盖等12营兵马增援徐晃,最终徐晃出战击败围困樊城的关羽军队。此时关羽知悉後方生變,乃南撤,但水軍仍然控制漢水。期間關羽不斷派遣使者前往呂蒙處,關羽軍隊家屬多在江陵,呂蒙讓使者到城中傳遞家書,關羽軍因此漸漸潰散,往西退至麥城。十二月(220年1月23日—2月21日),關羽偽降,在城墙上立幡旗模仿人样,借机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臨沮縣章鄉南[3](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遇潘璋部将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關平趙累於臨沮被斬殺

蜀記記載,孫權一度有意不處決關羽,將他留下做為應對劉備和曹操的戰力;孫權近臣建言:「野狼絕不可豢養,否則一定會帶來禍害。曹操於活捉關羽後沒有立即將他處斬,自取大患,後來受他反攻而甚至一度考慮遷都,主公難道忘記了嗎?關羽萬萬不可活命。」裴松之注認為按吳書:孫權遣將潘璋逆斷羽退路,羽至即斬,而且臨沮去江陵二三百里,不可能不即時殺關羽,焉有時間議其生死[4]。南北朝時世人普遍認為關羽不願投降而殉節[5]

身后

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给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将其安葬洛阳,通常认为即关林,不过现代有观点认为关庄村关羽墓才是埋葬关羽头颅之处,关林只是万历年间建的祀祠场所。[6]孙权将关羽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当阳,即关陵,也称当阳大王冢蜀汉政权则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关羽墓,以招魂祭祀。后来,关羽故乡山西运城解州则建立了关帝庙,是为解州关帝庙,被认为是关羽魂魄归返之处。因此民间也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鄉[7](或称『魂归故里』、‘魂归山西’)”。

孙权背盟偷袭和关羽成仁,象征孙刘联盟彻底破裂。章武元年(221年),蜀汉先主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之名东征东吴,曾专程到大王冢祭拜关羽,并在玉泉山关羽祠。之后蜀汉军队在夷陵之战中败于陆逊率领的孙权军,沒能奪回荆州

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汉後主劉禪在追諡幾位重要大臣时,追谥關羽為「壯繆侯」。

皈依普淨老僧

卻說關公陰魂不散,蕩蕩悠悠,直至一處,乃荊門州當陽縣一座山,名為玉泉山。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淨,原是汜水關鎮國寺中長老,後因雲游天下,來到此處,見山明水秀,就此結草為庵,每日坐禅參道,身邊只有一小行者,化飯度日。是夜月白風清,三更已後,普淨正在庵中默坐,忽聞空中有人大呼曰:“還我頭來!”普淨仰面谛視,只見空中一人,騎赤兔馬,提青龍刀,左有一白面將軍、右有一黑臉虬髯之人相隨,一齊按落雲頭,至玉泉山頂。普淨認得是關公,遂以手中塵尾擊其戶曰:“雲長安在?”關公英魂頓悟,即下馬乘風落於庵前,叉手問曰:“吾師何人?願求法號。”普淨曰:“老僧普淨,昔日汜水關前鎮國寺中,曾與君侯相會,今日豈遂忘之耶?”公曰:“向蒙相救,銘感不忘。今某己遇禍而死,願求清誨,指點迷途。”普淨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後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將軍馬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良、文丑,五關六將等眾人之頭,又將向誰索耶?”於是關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後往往於玉泉山顯聖護民,鄉人感其德,就於山頂上建廟,四時致祭。

《佛祖統紀》也有關於關公皈依佛教的記載。據《佛祖統紀•智者傳》載:隋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隋代天台宗的創始者智頗,“到荊州,欲創精捨。一日,見關羽神靈告之,願建寺護持佛法。七日後,師出定,見棟宇煥麗,師領眾入室,晝夜演法。一日,神白師:‘弟子獲聞出世間法,念求受戒,永為菩提之本。’師即授以五戒,成為佛教的伽藍護法神。”智者奏於晉王楊廣,遂封關公為守護佛法的“伽藍菩薩”,把關公列入佛法守護神行列,塑像供奉,使關公成為中國本土佛教神明。

就這樣,在中國的佛寺中,常以關公為伽藍菩薩。從此以後,這位千余年來極受國人敬重的道德人物化身關公,又化身為伽藍菩薩,與韋馱菩薩同是佛教大護法,並稱佛教寺院的兩大護法神,伽藍菩薩關公為右護法,韋馱菩薩為左護法。<ref>關羽為何變成了佛教的伽藍菩薩<ref>

特徵和形象

關羽個性堅毅忠直但是剛愎驕矜,不甘屈居人下。馬超歸附時,關羽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才能可與誰相比?」諸葛亮回信說:「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之徒,當與益德(張飛)並驅爭先,猶未及髯(關羽)之絕倫逸群。」及黃忠官拜後將軍,關羽憤怒地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幸得諸葛亮和費詩勸解,關羽才接受。他看不起才能平庸的人,對這些人都會毫無掩飾的鄙視厭惡,其中麋芳、傅士仁十分怨恨關羽輕視自己,樊城一戰失利與他們見死不救投奔東吳有莫大關連,只有才能或品德受關羽認可的人關羽才願意友善來往,諸葛亮、張飛、廖化和忠節著名的趙累都與他交好,當年身處魏營時徐晃張遼也與之友好。

交友喜好與張飛相反,關羽輕視書生儒士,張飛則喜親近文人雅士。

評價

  • 赵秉文:“壮如破敌,势甚擒贼,至如关羽义勇,张纲奋烈。取鲸鲵于坚阵,叱豺狼之当辙。”(《滏水集·古赋·海青赋》)
  • 李俊民:“鼎足相吞势未分,谁能倾盖得将军?曹吴不是中原手,天下英雄有使君。”(《襄阳咏史·关将军庙》)
  • 吴箕:“关云长有功于魏,舍之而去,不畔先主,此有古国士风,亦足以见先主之得人心。”(《常谈》)
  • 岳飞:“一死何足道,要使后世书策知有岳飞之名,与关张辈功烈相仿佛耳。”(《金驼续编·卷二十八》)
  • 龚开:“大刀关胜,岂云长孙。云长义勇,汝其后昆。”(《宋江三十六赞》)
  • 郭允蹈:“关云长以万人之敌,弘护荆州,昭烈君臣以为长城,而轻躁寡谋,坠吕蒙之诡计。昭烈勇于一决,以争荆州,君臣于是俱失之矣!或谓:是后也,昭烈不自将,而孔明长啸以下荆州,则何如?曰:非孔明之志也。孔明固谓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之。又谓国贼曹操非孙权,又谓法孝直在,必能谏止上此行,孔明盖亦难之矣。曰:然则荆州遂可置之度外乎?曰:向使云长自江陵出襄阳,而益德、黄权有一人焉,为居守之计。则固可震撼中原,而无后顾之忧矣。云长既死,虽孔明亦未如之何也。”(《蜀鉴 ·昭烈败绩于猇亭》)
  • 郑咸:“侯讳某,姓关氏,以忠义大节事蜀先主昭烈皇帝,为左右御侮之臣,官至前将军,假节钺。侯之名闻天下后世,虽老农稚子,皆能道之。然谓侯英武善战,为万人敌耳,此不足以知侯也。曹孟德以奸雄之资,挟天子以令中原,虎视邻国,谓‘本初犹不足数,而况其下乎?’独先主区区,欲较其力,而与之抗。然屡战而数败矣。士於此时,怀去就之计者,得以择主而事之。苟不明於忠义大节,孰肯抗强助弱,去安而即危者?夫爵禄富贵,人之所甚欲也。视万锺犹一芥之轻,比千乘於匹夫之贱者,岂有他哉,忠尽而义胜耳。侯以为曹公名为汉臣,实汉仇也。而先主固刘氏之宗种,侯尝受汉爵号矣。苟为择其所事,则当与曹乎?当与刘乎?曹、刘之不敌,虽愚者知之。巴蜀数郡,以当天下之半,其成功不可待也,而侯岂以此少动其心哉?秋霜之严,见日见则消;南金之坚,遇刚则折。而侯之忠义凛然,虽富贵在前,死亡居后,不可夺也。孔融、杨彪皆巨德元老,一日少忤曹公,乃戮而囚之。侯为曹公所得,不敢加无礼焉;比其去也,熟视而不敢追。然则侯之所本,胜曹公多矣。盖有以服其心而折其气,岂在行阵间乎!侯本解人,庙於郡城之西。庙久不治,里中父老相与经营,加完新焉。时维太守张公,别乘张公,相与为雍容镇静之政,而解民熙然乐之,日有馀暇,可以致力於神矣。然则神安其宅,厥有由哉。”(《重修庙记》)


历代崇奉

 

各朝皇帝都以關羽為忠義的代表,以關羽成為教育忠君愛國信念的例子,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的過程請參考下表:

朝代 皇帝 年號、時間 封號
东汉 漢獻帝 建安四年(199年) 受封 漢壽亭侯 爵位
蜀汉 昭烈皇帝 章武元年(221年) 蕩寇將軍、前將軍
蜀汉 蜀漢後主 景耀元年(258年) 壯繆侯
蜀汉 蜀漢後主 炎興元年(263年) 義勇壯繆侯
北宋 宋徽宗 崇寧元年(1102年) 忠惠公
北宋 宋徽宗 崇寧三年(1104年) 崇寧至道真君
北宋 宋徽宗 大觀二年(1107年) 武安王
北宋 宋徽宗 大觀二年(1107年) 昭烈武安王
北宋 宋徽宗 宣和五年(1123年) 義勇武安王
南宋 宋高宗 建炎二年(1128年) 壯繆義勇武安王
南宋 宋孝宗 淳熙十四年(1187年) 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元泰定帝 天曆元年(1328年) 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元文宗 至顺二年(1331年) 齊天護國大將軍、檢校尚書、守管淮南節度使,兼山東、河北四門關招討使,兼提調諸宮神、無分地處檢校官、中書門下平章政事、開府儀同三司、駕前都統軍、無佞侯、壯穆義勇武安英濟王、護國崇寧真君
明太祖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太祖皇帝恢復關帝原“前將軍壽亭侯”(之“漢”字久缺)頒旨列入祀典。
明神宗 萬曆六年(1578年) 協天護國忠義大帝
明神宗 萬曆四十二年(1613年)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明思宗 崇禎三年(1630年) 真元顯應昭明翼漢天尊
清世祖 順治九年(1652年) 忠義神武關聖大帝
清世宗 雍正三年(1725年) 追封三代公爵、聖曾祖、光昭公、聖祖、裕昌公、聖考、成忠公
清世宗 雍正三年(1725年) 頒令全國啓建武廟、併入祀典文武百官、各省縣百姓按祭孔之太牢祭儀、春秋兩祀,此為關羽列入國家祭祀主神之始。
清高宗 乾隆元年(1736年) 山西關夫子
清高宗 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 加封[靈佑]二字
清仁宗 嘉慶十八年(1813年) 加封[仁勇]二字
清宣宗 道光八年(1828年) 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
清文宗 咸豐五年(1855年) 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關聖大帝,再追封三代為王。
清德宗 光緒五年(1879年) 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讚宣德關聖大帝、總二十六字、為關羽歷代最長之封號。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敕封的官職最多,其次为清德宗光緒帝的「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讚宣德關聖大帝」封號,共26個字,採用了眾多美好的文詞。


關羽的祠廟遍佈各地,為最多祠廟的中國神明之一。唐初開始便有武廟,但主祀的是善於用兵的周武王宰相姜子牙,而關羽則為從祀之神。如平日出征,則祭拜佛教四大天王中掌管北方的毘沙門天王,並繪製毘沙門天王旗,以保佑戰爭勝利。

關帝信仰,可能肇始於宋代,完成於明代。關羽信仰由來已久,至宋朝更趨昌盛,至遲宋朝末年,民間供奉關羽的廟宇已經「郡國州縣、鄉邑間井皆有」(郝經《陵川集》),宋朝皇帝也多追封關羽為王。元代朝廷雖崇信藏傳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間對關羽的崇信有增無減,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代不立武廟,然而明太祖朱元璋嘗以「漢壽亭侯關羽廟」列為京師金陵祀典之一(《萬曆明會典卷九十三》),之後明朝歷任皇帝不斷追封關羽,關羽漸漸成為明朝「所最崇奉」(《萬曆野獲編》)。明朝尊奉關羽,甚至要求藩屬朝鮮官方修建「關王廟」(朝鮮《宣祖大王實錄》)。隨著明朝追封關羽為帝,明朝人對關羽的尊稱也由「關王」漸漸升格為「關帝」,沿襲至今。

明清以降,供奉關羽的廟宇不僅遍佈漢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而朝鮮越南日本琉球亦有供奉關帝的廟宇。

佛教也視關羽為護法神,漢地佛教尊奉關公為伽藍菩薩,源於隋代創建天台宗的智者大師。後來藏傳佛教亦尊關羽為護法神。 隨著關羽地位變得顯赫,關羽更被尊稱為「武王」、「武聖人」,與孔子並肩而立,合稱「文武二聖」。也正因為關羽如此顯赫,除了軍人、武師奉他為行業神崇拜外,就連商業、煙業、描金業、香燭業、教育業、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業也推崇關羽,所以也信奉他為「財神」。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1. 三國志‧魏書‧程昱傳》:“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
  2. 《三國志·明帝紀》引《魏氏春秋》:《獻帝傳》曰:朗父名宜祿,為呂布使詣袁術,術妻以漢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
  3. s:水經注/32》:漳水出臨沮縣東荊山。漳水東南流,又屈西南,逕編縣南,縣舊城之東北百四十里也。西南高陽城,移治許茂故城。城南臨漳水,又南歷臨沮縣之章鄉南,昔關羽保麥城,詐降而遁,潘璋斬之於此。漳水又南逕當陽縣,又南逕麥城東。
  4. s:三國志/卷36#關羽傳 裴注
  5. 《南齊書·卷三十·列傳第十一·薛淵戴僧靜桓康尹略焦度曹虎》:卿進無陳平歸漢之智,退闕關羽殉節之忠
  6. 田福生著,〈关羽陵墓知多少〉,《关羽传》第十六章第十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ISBN 978-7-5034-2022-1
  7. 解州关帝祖庙简况,以“身卧当阳、头枕洛阳、魂归故乡、位尊帝王”为主线诠释关羽的悲壮人生。历代帝王庙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