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五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原图链结 图片来自北京同仁堂养生论坛 |
刺五加为寒带地区之有氧植物,属于五加科 (Araliaceae) 。正式学名为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Ruper.et Maxim.)Maxim. 为最早公]]开使用之名称。保留学名为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er.et Maxim.)Harms. 为最早之植物名,目前仍广泛被中国科学家使用。俗名 Ciwujia 。第一学名为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Extract ,西方国家报导资料采用此名,俗名[[西伯利亚人参 Siberian Ginseng (Eleuthero - Ginseng) 。第二学名为 Acanthopanax Extract 。中文学名为刺五加,又名为五加参。日本名为虾夷五加木、恶魔之木。苏联名为 Ereuterokoku 。在中国大陆东北别名为刺拐棒,于黑龙江为老虎镣子、于辽宁为刺木棒。与人参同属五加科植物,药效部份为刺五加的干燥根及根茎,以根为主。夏秋采挖,剥取根皮晒干。[1]
形态
灌木,高1-6米;分枝多,一、二年生的通常密生刺,稀仅节上生刺或无刺;刺直而细长,针状,下向,基部不膨大,脱落后遗留圆形刺痕,叶有小叶5,稀3;叶柄常疏生细刺,长3-10厘米;小叶片纸质,椭圆状倒卵形或长圆形,长5-13厘米,宽3-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上面粗糙,深绿色,脉上有粗毛,下面淡绿色,脉上有短柔毛,边缘有锐利重锯齿,侧脉6-7对,两面明显,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0.5-2.5厘米,有棕色短柔毛,有时有细刺。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2-6个组成稀疏的圆锥花序,直径2-4厘米,有花多数;总花梗长5-7厘米,无毛;花梗长1-2厘米,无毛或基部略有毛;花紫黄色;萼无毛,边缘近全缘或有不明显的5小齿;花瓣5,卵形,长-2毫米;雄蕊5,长1.5-2毫米;子房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果实球形或卵球形,有5棱,黑色,直径7-8毫米,宿存花柱长1.5-1.8毫米。花期6-7月,果期8-10月。
产地
分布于黑龙江(小兴安岭、伊春市带岭)、吉林(吉林市、通化、安图、长白山.靖宇)、辽宁(沈阳)、河北(雾灵山、承德、百花山、小五台山、内丘)和山西(霍县、中阳、兴县)]、[[[朝鲜]]、日本、苏联和台湾。
性味
性温;味辛;苦;微甘。
归经
功效
益气健脾、补肾安脾、强筋壮骨、脾肾阳虚、腰膝酸软。[3]
相关医理 & 视频
“医食同源”是中医的一种习惯说法。意思是说,医药的知识和饮食的知识,是来自同一个起源的。这个过程中,人们也发现了一些能治疗人体不适的食物。比如说,野葱、姜、蒜等,都是具有一定医疗作用的食物。葱白吃了会发汗,姜吃了能去受寒引起的疾病,像关节疼痛、胃痛、感冒等等。中医最常用的剂型是汤药,就是把几味中药放在水中熬,然后汤服。根据古代的传说,汤剂是伊尹首先应用的。伊尹采用神农本草作为治病的汤药。也就是说,从他身上充分体现出“医食同源”的传说是可靠的。
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医食同源”,“药食同源”,很多中草药,既可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物,同时也是很好的食品,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蔬菜、水果常常也都同时具有食与药两方面的性能。[4]。
中国古代早有“医食同源”的说法,这表示人类开始有医疗的时候,就已经有食疗了。二千多年前所流传下来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丰富的医学专著,其内容钜细靡遗,举凡修炼、养生、针灸、用药、食疗、天文知识等等的观念都包涵其中。[5]。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的药方,像桂枝汤中共五味药,即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其中三味都是厨房常用的调味品和食物。其它如川椒、茴香、酒等等都是既可以调味,又可以入药。如胡桃、桂圆、大枣、桂皮……难严格把它们区分开,究竟是药物还是食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医药的起源。[6]。
《本草纲目》盛赞其“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实用补养中药一书》中记载,刺五加属于补气药,具有补虚扶弱的功效,可来预防或治疗体质虚弱之症候,滋补强壮,延年益寿。认为它比满车的金玉还有价值。[7]。
刺五加在传统医学中被视为一种适应原(adaptogen),意指能调节生理机能,帮助对抗生理或心理压力,刺五加根茎部位常被作成酊剂或胶囊,主要活性成分大致有皂苷、木酚素、多糖体、黄酮。最常被探讨的的保健功效为抗疲劳,提升活力、抗发炎、免疫调节。[8]。
相关视频
刺五加的功效与作用
一分钟学中药刺五加——河南国医医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 ↑ 刺五加,北京同仁堂养生论坛
- ↑ 刺五加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健康猴
- ↑ 刺五加,中华民国中药商业同业公会全国联合会
- ↑ 什么是药食同源?. 每日头条. 2016-07-29 (Chinese (Taiwan)).
- ↑ 养生之道 │ 医食同源 对证饮食治病有方. 新纪元周刊. 2011-04-21 (Chinese (Taiwan)).
- ↑ 浅说医食同源. 人民网. 2000-05-25 (Chinese (Taiwan)).
- ↑ 千金不换的中药刺五加,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 每日头条. 2017-11-24 (Chinese (Taiwan)).
- ↑ 刺五加的4种功效与副作用(第2种常被用到). 营养新知. 2018-02-18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