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加藤嘉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加藤嘉一
出生 1984年4月28日
国籍 日本
别名 かとう よしかず
职业 作家
知名作品 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中国,我误解你了吗;中国的逻辑

加藤嘉一 (1984年04月28日)出生于日本伊豆。

2003年4月“非典”高峰时来到中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毕业;针对2012年5月20日加藤嘉一发表的对“南京大屠杀”的言论,6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称:历史不容质疑。7月,加藤嘉一离开中国,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

2012年10月31日,日本杂志《周刊文春》刊文《在中国最有名的日本人加藤嘉一履历造假?》揭露加藤嘉一诸多履历内容均系编造。同日,加藤嘉一在其日本官网发表《道歉报告文》,就以往“放弃东大”、“考入东大”、“退学东大”的说法道歉,但未回应其他质疑。

中文名 加藤嘉一 外文名 かとう よしかず 国 籍 日本 出生日期 1984年4月28日 职 业 作家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出生地 日本静冈伊豆 代表作品 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中国,我误解你了吗;中国的逻辑

个人经历

他恨社会的不公,但内心依然阳光。——全文摘选《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

“别轻易以为有明天”

1984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美丽的伊豆。家里有一个小一岁的弟弟,和小妹妹。家庭从爷爷开始都是贫困的。

出生时,奶奶突然离去。3岁时,自己贪玩,骑车撞上了大卡车,有幸被救回。但留下几处永恒伤疤和右耳的伤残。父亲是运动员,从小锻炼加藤及其弟弟。小学10岁时,父亲找到好工作,搬往别处,住上了大房子。

12岁时,加藤父亲的新工作十分不顺利,“始终是半破产状态。最后,父亲的公司终于破产了,欠下许多债务。加藤交不起学费,甚至经历过黑社会索债的情形,这像是一个日本的古惑仔的童年。

家里的钱总是不够花。他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他从初一、13岁开始打工——送报纸,尽量多赚点钱。每天凌晨3点钟起来,送到6点钟,他主要负责几个高楼公寓,跑楼梯,晴天、阴天、雨天、雪天、台风,从初一到高三,送了6年。

13岁时,父亲被要债,他们一家不得不不停地搬家,四年间搬了20多次。

他开始做童工,送报纸。在2200个日子里,除比赛、集训、报纸停刊,不管雷风大雨甚至台风,他都没有休息过一天,逃避过一天。那些天里,他都三点起床,三点半送报纸,六点回家吃饭,然后上学,晚上10点到11点睡觉。几乎没有一天睡过6个小时以上,平均4小时。但好在睡眠质量好,入睡容易。

14岁时,加藤身高1米74,体重75公斤,并成为了优秀的柔道运动员。14岁后,改练田径,体重下降到56公斤。练习三个月的田径训练后,荣获全国大赛第四名。同时他也参加校棒球队,参加了棒球日本小学生全国棒球大赛。在新学校里,每天坚持晨跑5公里,回家跑5公里,在路上走20公里。

小学毕业后决定报考山梨学院大学附属中学,第二次报考通过,进入实验班学习。每天6点起床,坐一小时的电车,8点到校,下午5点放学,复习功课都在电车上完成,到家又换衣,在爸爸指导下与弟弟一起跑步,跑到8点,洗澡吃饭,复习睡觉。天天如此,很有规律。

初二时,违规参加田径比赛,参加过全国大赛、夏冬的国家青年队集训。初二时,他被很多人认为是下届全国大赛的双冠军

但意外的是,他的腰由于过度锻炼出现伤情,致使他难以恢复原来的巅峰状态,于是放弃全国大赛,与同学去澳大利亚毕业旅游,大大开拓了眼界。

在校,他是个日本学生中的异类,常受到排斥。高二的时候加藤开始做日英翻译了。“工资比送报纸高很多嘛。当时我身材苗条,外表也还可以,所以也当了模特,是体育服装方面的。一切都是为了支撑家庭,而不是自己的爱好。”

“有一次,我们家只剩了500日元(大约30元人民币),那时候,我带着弟弟和妹妹去附近的大超市品尝摆着的食品,日本几乎所有的超市都有‘试食角’。我不能让他们俩饿死......” 他决定独自与逼债的黑道谈判,让父母全心去挣钱。在每次谈判中,他必被毒打,留下了好几道永久的疤痕,甚至出现过几次危机。但他绝不还手。后来得幸给做翻译的公司老板同情他,向黑道们施压,使得黑道不敢下重手。 高二的冬天,他每天早上3点开始送报,骑15公里路上学,放学后到田径场锻炼两小时,再骑15公里路到21点半回家,吃饭,做功课。到24点睡觉,还时时刻刻面对来自黑道的压力。于是,他放弃田径,决定退役。这巨大的悲痛,加之他的“报复”社会的心态努力学习。但在专注学习的同时,他每天还留给自己90分钟的慢跑时间。而且尽管学习紧张,但送报纸和做翻译工作却是一直坚持的。

来中国时,当时他是“三无”人员:一句中文都不会,一个中国朋友都没有,一分人民币都没有。其时正值“非典”,他不顾日本大使馆返日的劝告,进了北大就被隔离。第一天晚上住勺园,灯坏了,加藤哭了。第一天的米饭特别不好吃,他心情特别糟糕。“那是很忧伤的第一周。”每天晨跑一小时,洗澡吃饭,出去与阿姨们聊,中午吃饭看字典,聊到下午5点,与传达室大哥借《人民日报》看,晚上11点带着耳机听广播入睡。后来,中文说的很棒。

这样过了5年。现在,24岁的加藤嘉一虽然只是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一名研究生,但他已经做了很多事情。在一部中日合拍的连续剧《滴泪痣》中任副导演,他负责搞定剧本,协助导戏,剪辑片子,同时还要负责剧组与所到之处的政府沟通,“都是些乱七八糟的事”;另外,他还在这部剧饰演了一个黑社会角色,“掌掴”女主角黄圣依

在校期间,担任北大日本人协会会长,现任顾问;获留学生学习优秀奖本科生奖;参加、主持、策划、发言中日学术交流活动、国际研讨会共50多个。

他有二十几种名片,随身携带着大概十来种,名头多是日本各种组织在中国的协调人员或顾问。他拿出一本日文书佐证,他不但给中国的许多媒体写专栏,也给日本的媒体写。另外他是一个热心的组织者、策划人、发言人、主持人,据说还是一个谈判高手,做了超过200场的谈判。他的任务是协调和沟通对方的意愿。他条理甚为清晰,说到自觉精当处,还会重复一遍。言谈里的北京方言味道,已经有那么点意思。

他对中国抱着异乎寻常的热情与探索精神。2005年的中国反日游行,他就混在游行队伍里。他说自己“要用一生来了解中国”,上至温家宝总理,下至北京地铁站的人看报,到中国人为什么不遵守交通规则,以及贵州山区的贫困。“比如我去贵州毕节地区,最贫困的农村考察,他们不想让我看到真实的东西,就派人来跟我喝酒,结果我把那个人灌醉,他睡着了,我就溜走了。”他就这样去了中国农村“无数次”,“花自己的费用”,因为“不了解农村怎么了解中国呢?” 他熟识徐本禹,与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是“朋友”,经常上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节目,对农村孩子上不起学有自己的看法:“以为使义务教育彻底免费,就可以使任何人上学了?错!很多人不是因为交不起学费上不起学,而是因为贫困。” 他每日查阅新闻,处理邮件,给媒体供中文稿,还有博客!其余是,三到五个小时的与人见面,包括应酬性质的活动,跟人谈项目,他生气勃勃,语气铿锵。

他平素一天只睡3个小时。除此之外,他还要把日本现役外交官的书译成中文,同时写三四本书。 他没有娱乐,除了走在路上听点音乐,偶尔看个电影,也是为了写评论。 他自认为在日本受到“排挤”,却在中国社会甚为协调。他希望对社会有影响,哪怕得到的反馈是“你他妈一个日本人”。他不害怕曝光,他的童年太不快乐,通过社会的自我观照,他能感受活着的意义。“北京是让我成长的地方,北大是我求知的场所,在北京用中文谋生的过程是有趣的。我好好表现自己,提高自己。”他拼命写稿子,他的账户上存了多少钱,他都不知道,因为他十分忙,忙到没时间去花钱。 [1]

“中国救了我”

“我就是想做第一个,要与众不同。” 他说得如此认真,简直像青春期少年,还有那么多来历可疑的故作反叛。但是眼前这个青年——毫无疑问,他心存大志。 “媒体是统治者与普通大众之间的桥梁,我生活里跟媒体的关系很密切,一切都为了将来从政。” “我跟奥巴马是同类。我们个头差不多,他也是出身底层,也都是曾经被社会排斥的。我觉得奥巴马会改变历史,这类人可能是极少,但我还是从奥巴马身上看到自己的希望。” 他认真揣摩那些大政治家的演讲,他在他们身上,找到很多的自我认同感。 与那些走在涩谷的时尚少年不同,加藤嘉一意志坚定。他们走出伊豆,东京甚至不能满足他们的幻想,他们要到更大的地方去。 他每年只跟父母通一个电话,一年只回一次家,通常只呆一天。他的世界离父母的田野农活太远了。“对于这样的疏远和离别,我是感到寂寞的。”但是,“我们从小都是独立的”,他进一步说,“父母也要独立。”放低了声音:我的母亲也很坚强——她从不给我打电话。 加藤嘉一讲起了他童年的清贫,被黑社会追杀、被主流社会排斥……好比一个古惑仔的前世今生。我们可得而知,一个5岁开始就幻想从政的年轻人,如何度过他那与众不同的青春期。也许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就学会了长跑,他精力旺盛,野心勃勃。他所做一切,只为“成为我自己”,因为他从来不是太喜欢自己,对自己不曾满意过。

加藤嘉一自称,任北京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研究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日本庆应义孰大学SFC研究所研究员。(后有人专门撰文质疑其经历,详见下文“造假嫌疑”部分)

个人著作

所著书籍

产学联合之路-中日产学论坛》(编委、论文作者),海洋出版社,2006年9月;

七日谈——来自民间的中日对话录》(合著),新华出版社,2007年1月;

以谁为师--一个日本80后对中日关系的观察与思考》,东方出版社,2009年;

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自传),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6月;

中国,我误解你了吗》,华文出版社,2010年8月;

中国的逻辑》,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

爱国贼》(港台地区出版),大块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6月;

中国人は本当にそんなに日本人が嫌いなのか》,ディスカヴァートゥエンティワン,2011年;

常识外日中论》,メディア総合研究所,2011年;

われ日本海の桥とならん》,ダイヤモンド社,2011年;

日本的逻辑》,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11月;

致困惑中的年轻人》,凤凰出版社,2012年3月。

翻译作品

如果高中棒球队女子经理读了彼得·德鲁克》 ,岩崎夏海(作者),加藤嘉一(译者)

日本走向何方》,小原雅博(著),加藤嘉一(译),中信出版社,2009年1月;


不同身份

加藤嘉一的多种面孔

一、北京大学的学生。加藤嘉一考入北京大学在在国际关系学院就读本科,后继续读硕士研究生。获2006年留学生学习优秀奖本科生奖。

二、制作人、策划人、主持人。加藤嘉一曾经参加过70多个国际、中日文化交流活动、学术研讨会等;如东京大学-北京大学“京论坛”、中国人民网-日本一桥大学“中日产学论坛”、人民网“强国论坛”、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留华网”、东京女孩展演(Tokyo Girls Collection)等。

三、媒体评论员、专栏作者。加藤嘉一曾经参加过100多个中外媒体活动,接受过300次以上采访;如凤凰卫视《全球连线》、《华闻大直播》、《文道非常道》、中央电视台CCTV9《DIALOUGE》、CCTV新闻《新闻调查》、《实话实说》、CCTV2《对话》、CCTV4《同乐五洲》、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日本NHK、北京卫视共同制作“加藤的纪录片”《纪实天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会客厅》、《People in the Know》、搜狐直播室、博客中国访谈、千龙网《网上大讲堂》;瞭望东方周刊《东游记》、南方周末、《vista看天下》南都周刊、法制晚报《老外说事》、环球时报、奥运盛典、中日传播网、英国金融时报、日本媒体NHK、周刊《东洋经济》、朝日新闻《AERA》、《论座》、共同网《My Opinion》等。他是中日关系、中日交流的热衷观察家、参与者。

四、图书作者。加藤嘉一曾经出版过《七日谈——来自民间的中日对话录》(合著、新华出版社、2007年8月);《产学联合之路-中日产学论坛》(编委、论文作者、海洋出版社、2006年9月)。《红楼飞雪-海外校友情忆北大1947-2008》(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以谁为师》(作者、2009年6月)。翻译过原日本外交大臣小原雅博的《日本走向何方》一书,探讨中日新思维新政策等。

五、同声传译者。加藤嘉一能流利使用日文、中文、英文三种语言,曾经在学术研讨会、国际论坛、商谈、文化娱乐活动等多种平台担任过同传或交传的角色,其经历100以上。比如,北京-东京论坛。

六、教师。加藤嘉一曾任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日语教师。

七、运动员。加藤嘉一在日本初中、高中时从事专业长跑。

八、谈判者。加藤嘉一曾经在政治、经济、商业、文化、艺术、学术、娱乐、体育等各种国际场合扮演谈判者的角色,发挥语言、协调、沟通之优势,使得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愿望最大化。至今谈判次数超过200场。

九、辽宁大学客座教授。加藤嘉一于2016年担任辽宁大学客座教师,并在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给学生上课。 [2]

造假嫌疑

质疑之声

加藤嘉一在日本媒体上有一定知名度之后,一些日本观众查到了他在中国收到的采访和出版著作,并对他的个人经历提出了质疑。

加藤嘉一在腾讯网节目中提到“考上东大你已经成为赢家了,但是我主动放弃”,在凤凰网对他的采访中写有“2003年,加藤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考取了东京大学”。然而东京大学并没有特长生入学制度。加藤嘉一在日本媒体上从未提起此事。

加藤嘉一在日本节目中提到在北京大学任教,在中文著作《以谁为师》中写明自己在北京大学朝鲜半岛研究所工作,但北京大学并没有朝鲜半岛研究所,加藤嘉一也没有在北大讲过课。

加藤嘉一在个人资料中提到自己是庆应大学SFC研究所上席研究员,但在该研究所上席研究员名单中并无加藤嘉一的名字,同一地址中“访问研究者”一栏内可以见到加藤嘉一在列,但“上席研究员”和“访问研究者”之间存在相当的职位差距,并不能随意混同。 此外,加藤嘉一还在各种媒体采访中有“曾经考上哈佛大学,但没有去”,“胡锦涛专程来北大见我”,“中日两国高层都支持和鼓励我”等等言辞,不无夸张之嫌。

对这些网友提出的疑问,加藤本人没有做出过回应。在2011年末,加藤的日文个人主页进行了修改,去掉了部分有争议的内容。

2012年4月26日,在华侨大学的演讲问答环节,其被问及是否高中毕业后考上东京大学,加藤嘉一只是回答北京大学是其唯一母校,其和东京大学没有关系。

2012年10月31日,日本杂志《周刊文春》刊登了一篇名为《揭露在中国最有名的日本人(加藤嘉一)伪造履历》的文章。[3] 记者首先对加藤的“东京大学合格了,但是自己主动放弃”的发言进行了调查。当时作为加藤班主任的老师接受采访时表示,加藤毕业的那年,学校考上东京大学的只有2名理科学生。加藤是文科特进班的学生,他并未考上东大。关于加藤是否是公费留学生的疑点,文中指出,加藤在中国出版书籍中写到自己是日本的公费派遣留学生。而在日本的出版物中介绍自己留学费用由中国教育部负担,两者自相矛盾。关于加藤曾经获得日本全国柔道大会第四名的成绩,记者核对了该大会的历届比赛结果后,未曾发现加藤的名字。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相关人员解释,根据国外学生的大学录取办法,一个学生是可能收到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所学校入学。北大录取加藤嘉一,并不会了解他是否同时被其他院校录取,也不会因此影响他的录取结果。 [4]

加藤回应并公开道歉

2012年10月31日,加藤嘉一在日本和中国网站先后发表道歉声明《道歉报告文》,文中说“我确实没有考进东大,对此前的各种行为所造成的误解给予道歉,今后会以自己的努力表达出自己正确的经历,谢罪以及洗涤自己的污名,是自己作为信息传播者的责任”,但其道歉声明未对《周刊文春》的其他质疑作出的解释。。 [5] 当晚7时41分,他在微博上发布信息,承认此前言论中“放弃东大”“考入东大”“退学东大”的说法一律不属实。

政治立场

因加藤嘉一5月20日在南京先锋书店活动中的言论被某些网友网友理解为“怀疑南京大屠杀”,有网友甚至发出评论“说明他是一个日本右翼势力的一员,也证明其平时所说对中国感觉好等言论纯属卖乖,对这样的日本人不能信任,要警惕其言论对普通民众的迷惑。”

关于此事加藤嘉一已经在微博和网站上作出解释,证明其立场并非右派,这个事件同时也值得大众反思,某些社会人士及网民对信息的辨别能力确实有待提高。

离开中国

2012年7月,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按照规划,将要离开求学和生活了近十年的中国,前往美国哈佛大学任Rajawali Fellow [6] (肯尼迪学院Rajawali基金东亚学会的听讲生。无薪,自费,不授予学位[7])。加藤自2005年起在FT中文网上开设《第三眼》专栏,试图从“非中国人”的第三双眼的独特视角,解读中国现象和中日关系。读者对加藤的观点有弹有赞,他的特殊身份和言论在给他带来关注的同时,有时也带来争议。离开之前,加藤写下最后一篇专栏文字《离开中国前的心里话》。

遭遇抵制

由于加藤嘉一公开质疑南京大屠杀的真实事实,并要求中国人反思为什么被屠杀,甘肃农业大学已取消对其的学术交流邀请。

甘肃省教育厅微博称,“个人受委屈可以忍受,民族的荣誉和自尊一点都不能受玷污,这应该是中国人的底线”。 [8]

2012年6月13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通过官方微博特意声明:网络上有日本青年学者加藤嘉一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言论,公开质疑史实。如果此言论确属加藤嘉一观点,本馆认为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国际社会早有定论,不容质疑。对于加藤嘉一事件,该馆馆长朱成山认为与名古屋事件还是有区别的,不过他认为,加藤嘉一作为一名学者,对历史不该“不明白”。 [9]

博客

加藤嘉一在日本有自己的博客,在中国也有自己的博客,在钓鱼岛问题,他的日文博客写的是“全体国民保卫钓鱼岛”,而中文博客写的却是“双方各有各的立场和说法”。[10]

视频

加藤嘉一到底欺骗了谁


谈论到达芬奇案中案谜中谜,朱力安和加藤嘉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