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嘉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加藤嘉一 | |
---|---|
出生 | 1984年4月28日 |
國籍 | 日本 |
別名 | かとう よしかず |
職業 | 作家 |
知名作品 | 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中國,我誤解你了嗎;中國的邏輯 |
加藤嘉一 (1984年04月28日)出生於日本伊豆。
2003年4月「非典」高峰時來到中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畢業;針對2012年5月20日加藤嘉一發表的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6月13日,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稱:歷史不容質疑。7月,加藤嘉一離開中國,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擔任客座研究員。
2012年10月31日,日本雜誌《周刊文春》刊文《在中國最有名的日本人加藤嘉一履歷造假?》揭露加藤嘉一諸多履歷內容均系編造。同日,加藤嘉一在其日本官網發表《道歉報告文》,就以往「放棄東大」、「考入東大」、「退學東大」的說法道歉,但未回應其他質疑。
中文名 | 加藤嘉一 | 外文名 | かとう よしかず | 國 籍 | 日本 | 出生日期 | 1984年4月28日 | 職 業 | 作家 |
畢業院校 |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 出生地 | 日本靜岡伊豆 | 代表作品 | 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中國,我誤解你了嗎;中國的邏輯 |
目錄
個人經歷
他恨社會的不公,但內心依然陽光。——全文摘選《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
「別輕易以為有明天」
1984年出生於日本靜岡縣美麗的伊豆。家裡有一個小一歲的弟弟,和小妹妹。家庭從爺爺開始都是貧困的。
出生時,奶奶突然離去。3歲時,自己貪玩,騎車撞上了大卡車,有幸被救回。但留下幾處永恆傷疤和右耳的傷殘。父親是運動員,從小鍛煉加藤及其弟弟。小學10歲時,父親找到好工作,搬往別處,住上了大房子。
12歲時,加藤父親的新工作十分不順利,「始終是半破產狀態。最後,父親的公司終於破產了,欠下許多債務。加藤交不起學費,甚至經歷過黑社會索債的情形,這像是一個日本的古惑仔的童年。
家裡的錢總是不夠花。他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他從初一、13歲開始打工——送報紙,儘量多賺點錢。每天凌晨3點鐘起來,送到6點鐘,他主要負責幾個高樓公寓,跑樓梯,晴天、陰天、雨天、雪天、颱風,從初一到高三,送了6年。
13歲時,父親被要債,他們一家不得不不停地搬家,四年間搬了20多次。
他開始做童工,送報紙。在2200個日子裡,除比賽、集訓、報紙停刊,不管雷風大雨甚至颱風,他都沒有休息過一天,逃避過一天。那些天裡,他都三點起床,三點半送報紙,六點回家吃飯,然後上學,晚上10點到11點睡覺。幾乎沒有一天睡過6個小時以上,平均4小時。但好在睡眠質量好,入睡容易。
14歲時,加藤身高1米74,體重75公斤,並成為了優秀的柔道運動員。14歲後,改練田徑,體重下降到56公斤。練習三個月的田徑訓練後,榮獲全國大賽第四名。同時他也參加校棒球隊,參加了棒球日本小學生全國棒球大賽。在新學校里,每天堅持晨跑5公里,回家跑5公里,在路上走20公里。
小學畢業後決定報考山梨學院大學附屬中學,第二次報考通過,進入實驗班學習。每天6點起床,坐一小時的電車,8點到校,下午5點放學,複習功課都在電車上完成,到家又換衣,在爸爸指導下與弟弟一起跑步,跑到8點,洗澡吃飯,複習睡覺。天天如此,很有規律。
初二時,違規參加田徑比賽,參加過全國大賽、夏冬的國家青年隊集訓。初二時,他被很多人認為是下屆全國大賽的雙冠軍。
但意外的是,他的腰由於過度鍛煉出現傷情,致使他難以恢復原來的巔峰狀態,於是放棄全國大賽,與同學去澳大利亞畢業旅遊,大大開拓了眼界。
在校,他是個日本學生中的異類,常受到排斥。高二的時候加藤開始做日英翻譯了。「工資比送報紙高很多嘛。當時我身材苗條,外表也還可以,所以也當了模特,是體育服裝方面的。一切都是為了支撐家庭,而不是自己的愛好。」
「有一次,我們家只剩了500日元(大約30元人民幣),那時候,我帶着弟弟和妹妹去附近的大超市品嘗擺着的食品,日本幾乎所有的超市都有『試食角』。我不能讓他們倆餓死......」 他決定獨自與逼債的黑道談判,讓父母全心去掙錢。在每次談判中,他必被毒打,留下了好幾道永久的疤痕,甚至出現過幾次危機。但他絕不還手。後來得幸給做翻譯的公司老闆同情他,向黑道們施壓,使得黑道不敢下重手。 高二的冬天,他每天早上3點開始送報,騎15公里路上學,放學後到田徑場鍛煉兩小時,再騎15公里路到21點半回家,吃飯,做功課。到24點睡覺,還時時刻刻面對來自黑道的壓力。於是,他放棄田徑,決定退役。這巨大的悲痛,加之他的「報復」社會的心態努力學習。但在專注學習的同時,他每天還留給自己90分鐘的慢跑時間。而且儘管學習緊張,但送報紙和做翻譯工作卻是一直堅持的。
來中國時,當時他是「三無」人員:一句中文都不會,一個中國朋友都沒有,一分人民幣都沒有。其時正值「非典」,他不顧日本大使館返日的勸告,進了北大就被隔離。第一天晚上住勺園,燈壞了,加藤哭了。第一天的米飯特別不好吃,他心情特別糟糕。「那是很憂傷的第一周。」每天晨跑一小時,洗澡吃飯,出去與阿姨們聊,中午吃飯看字典,聊到下午5點,與傳達室大哥借《人民日報》看,晚上11點帶着耳機聽廣播入睡。後來,中文說的很棒。
這樣過了5年。現在,24歲的加藤嘉一雖然只是北大國際關係學院的一名研究生,但他已經做了很多事情。在一部中日合拍的連續劇《滴淚痣》中任副導演,他負責搞定劇本,協助導戲,剪輯片子,同時還要負責劇組與所到之處的政府溝通,「都是些亂七八糟的事」;另外,他還在這部劇飾演了一個黑社會角色,「掌摑」女主角黃聖依。
在校期間,擔任北大日本人協會會長,現任顧問;獲留學生學習優秀獎本科生獎;參加、主持、策劃、發言中日學術交流活動、國際研討會共50多個。
他有二十幾種名片,隨身攜帶着大概十來種,名頭多是日本各種組織在中國的協調人員或顧問。他拿出一本日文書佐證,他不但給中國的許多媒體寫專欄,也給日本的媒體寫。另外他是一個熱心的組織者、策劃人、發言人、主持人,據說還是一個談判高手,做了超過200場的談判。他的任務是協調和溝通對方的意願。他條理甚為清晰,說到自覺精當處,還會重複一遍。言談里的北京方言味道,已經有那麼點意思。
他對中國抱着異乎尋常的熱情與探索精神。2005年的中國反日遊行,他就混在遊行隊伍里。他說自己「要用一生來了解中國」,上至溫家寶總理,下至北京地鐵站的人看報,到中國人為什麼不遵守交通規則,以及貴州山區的貧困。「比如我去貴州畢節地區,最貧困的農村考察,他們不想讓我看到真實的東西,就派人來跟我喝酒,結果我把那個人灌醉,他睡着了,我就溜走了。」他就這樣去了中國農村「無數次」,「花自己的費用」,因為「不了解農村怎麼了解中國呢?」 他熟識徐本禹,與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王旭明是「朋友」,經常上中國教育電視台的節目,對農村孩子上不起學有自己的看法:「以為使義務教育徹底免費,就可以使任何人上學了?錯!很多人不是因為交不起學費上不起學,而是因為貧困。」 他每日查閱新聞,處理郵件,給媒體供中文稿,還有博客!其餘是,三到五個小時的與人見面,包括應酬性質的活動,跟人談項目,他生氣勃勃,語氣鏗鏘。
他平素一天只睡3個小時。除此之外,他還要把日本現役外交官的書譯成中文,同時寫三四本書。 他沒有娛樂,除了走在路上聽點音樂,偶爾看個電影,也是為了寫評論。 他自認為在日本受到「排擠」,卻在中國社會甚為協調。他希望對社會有影響,哪怕得到的反饋是「你他媽一個日本人」。他不害怕曝光,他的童年太不快樂,通過社會的自我觀照,他能感受活着的意義。「北京是讓我成長的地方,北大是我求知的場所,在北京用中文謀生的過程是有趣的。我好好表現自己,提高自己。」他拚命寫稿子,他的賬戶上存了多少錢,他都不知道,因為他十分忙,忙到沒時間去花錢。 [1]
「中國救了我」
「我就是想做第一個,要與眾不同。」 他說得如此認真,簡直像青春期少年,還有那麼多來歷可疑的故作反叛。但是眼前這個青年——毫無疑問,他心存大志。 「媒體是統治者與普通大眾之間的橋樑,我生活里跟媒體的關係很密切,一切都為了將來從政。」 「我跟奧巴馬是同類。我們個頭差不多,他也是出身底層,也都是曾經被社會排斥的。我覺得奧巴馬會改變歷史,這類人可能是極少,但我還是從奧巴馬身上看到自己的希望。」 他認真揣摩那些大政治家的演講,他在他們身上,找到很多的自我認同感。 與那些走在澀谷的時尚少年不同,加藤嘉一意志堅定。他們走出伊豆,東京甚至不能滿足他們的幻想,他們要到更大的地方去。 他每年只跟父母通一個電話,一年只回一次家,通常只呆一天。他的世界離父母的田野農活太遠了。「對於這樣的疏遠和離別,我是感到寂寞的。」但是,「我們從小都是獨立的」,他進一步說,「父母也要獨立。」放低了聲音:我的母親也很堅強——她從不給我打電話。 加藤嘉一講起了他童年的清貧,被黑社會追殺、被主流社會排斥……好比一個古惑仔的前世今生。我們可得而知,一個5歲開始就幻想從政的年輕人,如何度過他那與眾不同的青春期。也許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他就學會了長跑,他精力旺盛,野心勃勃。他所做一切,只為「成為我自己」,因為他從來不是太喜歡自己,對自己不曾滿意過。
加藤嘉一自稱,任北京大學朝鮮半島研究中心研究員,察哈爾學會研究員,日本慶應義孰大學SFC研究所研究員。(後有人專門撰文質疑其經歷,詳見下文「造假嫌疑」部分)
個人著作
所著書籍
《產學聯合之路-中日產學論壇》(編委、論文作者),海洋出版社,2006年9月;
《七日談——來自民間的中日對話錄》(合著),新華出版社,2007年1月;
《以誰為師--一個日本80後對中日關係的觀察與思考》,東方出版社,2009年;
《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自傳),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年6月;
《中國,我誤解你了嗎》,華文出版社,2010年8月;
《中國的邏輯》,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
《愛國賊》(港台地區出版),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6月;
《中國人は本當にそんなに日本人が嫌いなのか》,ディスカヴァートゥエンティワン,2011年;
《常識外日中論》,メディア総合研究所,2011年;
《われ日本海の橋とならん》,ダイヤモンド社,2011年;
《日本的邏輯》,光明日報出版社,2011年11月;
《致困惑中的年輕人》,鳳凰出版社,2012年3月。
翻譯作品
《如果高中棒球隊女子經理讀了彼得·德魯克》 ,岩崎夏海(作者),加藤嘉一(譯者)
《日本走向何方》,小原雅博(著),加藤嘉一(譯),中信出版社,2009年1月;
不同身份
加藤嘉一的多種面孔
一、北京大學的學生。加藤嘉一考入北京大學在在國際關係學院就讀本科,後繼續讀碩士研究生。獲2006年留學生學習優秀獎本科生獎。
二、製作人、策劃人、主持人。加藤嘉一曾經參加過70多個國際、中日文化交流活動、學術研討會等;如東京大學-北京大學「京論壇」、中國人民網-日本一橋大學「中日產學論壇」、人民網「強國論壇」、日本國際交流基金「留華網」、東京女孩展演(Tokyo Girls Collection)等。
三、媒體評論員、專欄作者。加藤嘉一曾經參加過100多個中外媒體活動,接受過300次以上採訪;如鳳凰衛視《全球連線》、《華聞大直播》、《文道非常道》、中央電視台CCTV9《DIALOUGE》、CCTV新聞《新聞調查》、《實話實說》、CCTV2《對話》、CCTV4《同樂五洲》、北京電視台《國際雙行線》、日本NHK、北京衛視共同製作「加藤的紀錄片」《紀實天下》、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會客廳》、《People in the Know》、搜狐直播室、博客中國訪談、千龍網《網上大講堂》;瞭望東方周刊《東遊記》、南方周末、《vista看天下》南都周刊、法制晚報《老外說事》、環球時報、奧運盛典、中日傳播網、英國金融時報、日本媒體NHK、周刊《東洋經濟》、朝日新聞《AERA》、《論座》、共同網《My Opinion》等。他是中日關係、中日交流的熱衷觀察家、參與者。
四、圖書作者。加藤嘉一曾經出版過《七日談——來自民間的中日對話錄》(合著、新華出版社、2007年8月);《產學聯合之路-中日產學論壇》(編委、論文作者、海洋出版社、2006年9月)。《紅樓飛雪-海外校友情憶北大1947-2008》(作者、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以誰為師》(作者、2009年6月)。翻譯過原日本外交大臣小原雅博的《日本走向何方》一書,探討中日新思維新政策等。
五、同聲傳譯者。加藤嘉一能流利使用日文、中文、英文三種語言,曾經在學術研討會、國際論壇、商談、文化娛樂活動等多種平台擔任過同傳或交傳的角色,其經歷100以上。比如,北京-東京論壇。
六、教師。加藤嘉一曾任是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日語教師。
七、運動員。加藤嘉一在日本初中、高中時從事專業長跑。
八、談判者。加藤嘉一曾經在政治、經濟、商業、文化、藝術、學術、娛樂、體育等各種國際場合扮演談判者的角色,發揮語言、協調、溝通之優勢,使得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願望最大化。至今談判次數超過200場。
九、遼寧大學客座教授。加藤嘉一於2016年擔任遼寧大學客座教師,並在遼寧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給學生上課。 [2]
造假嫌疑
質疑之聲
加藤嘉一在日本媒體上有一定知名度之後,一些日本觀眾查到了他在中國收到的採訪和出版著作,並對他的個人經歷提出了質疑。
加藤嘉一在騰訊網節目中提到「考上東大你已經成為贏家了,但是我主動放棄」,在鳳凰網對他的採訪中寫有「2003年,加藤以體育特長生的身份考取了東京大學」。然而東京大學並沒有特長生入學制度。加藤嘉一在日本媒體上從未提起此事。
加藤嘉一在日本節目中提到在北京大學任教,在中文著作《以誰為師》中寫明自己在北京大學朝鮮半島研究所工作,但北京大學並沒有朝鮮半島研究所,加藤嘉一也沒有在北大講過課。
加藤嘉一在個人資料中提到自己是慶應大學SFC研究所上席研究員,但在該研究所上席研究員名單中並無加藤嘉一的名字,同一地址中「訪問研究者」一欄內可以見到加藤嘉一在列,但「上席研究員」和「訪問研究者」之間存在相當的職位差距,並不能隨意混同。 此外,加藤嘉一還在各種媒體採訪中有「曾經考上哈佛大學,但沒有去」,「胡錦濤專程來北大見我」,「中日兩國高層都支持和鼓勵我」等等言辭,不無誇張之嫌。
對這些網友提出的疑問,加藤本人沒有做出過回應。在2011年末,加藤的日文個人主頁進行了修改,去掉了部分有爭議的內容。
2012年4月26日,在華僑大學的演講問答環節,其被問及是否高中畢業後考上東京大學,加藤嘉一隻是回答北京大學是其唯一母校,其和東京大學沒有關係。
2012年10月31日,日本雜誌《周刊文春》刊登了一篇名為《揭露在中國最有名的日本人(加藤嘉一)偽造履歷》的文章。[3] 記者首先對加藤的「東京大學合格了,但是自己主動放棄」的發言進行了調查。當時作為加藤班主任的老師接受採訪時表示,加藤畢業的那年,學校考上東京大學的只有2名理科學生。加藤是文科特進班的學生,他並未考上東大。關於加藤是否是公費留學生的疑點,文中指出,加藤在中國出版書籍中寫到自己是日本的公費派遣留學生。而在日本的出版物中介紹自己留學費用由中國教育部負擔,兩者自相矛盾。關於加藤曾經獲得日本全國柔道大會第四名的成績,記者核對了該大會的歷屆比賽結果後,未曾發現加藤的名字。
北京大學國際合作部相關人員解釋,根據國外學生的大學錄取辦法,一個學生是可能收到多所大學的錄取通知,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一所學校入學。北大錄取加藤嘉一,並不會了解他是否同時被其他院校錄取,也不會因此影響他的錄取結果。 [4]
加藤回應並公開道歉
2012年10月31日,加藤嘉一在日本和中國網站先後發表道歉聲明《道歉報告文》,文中說「我確實沒有考進東大,對此前的各種行為所造成的誤解給予道歉,今後會以自己的努力表達出自己正確的經歷,謝罪以及洗滌自己的污名,是自己作為信息傳播者的責任」,但其道歉聲明未對《周刊文春》的其他質疑作出的解釋。。 [5] 當晚7時41分,他在微博上發布信息,承認此前言論中「放棄東大」「考入東大」「退學東大」的說法一律不屬實。
政治立場
因加藤嘉一5月20日在南京先鋒書店活動中的言論被某些網友網友理解為「懷疑南京大屠殺」,有網友甚至發出評論「說明他是一個日本右翼勢力的一員,也證明其平時所說對中國感覺好等言論純屬賣乖,對這樣的日本人不能信任,要警惕其言論對普通民眾的迷惑。」
關於此事加藤嘉一已經在微博和網站上作出解釋,證明其立場並非右派,這個事件同時也值得大眾反思,某些社會人士及網民對信息的辨別能力確實有待提高。
離開中國
2012年7月,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按照規劃,將要離開求學和生活了近十年的中國,前往美國哈佛大學任Rajawali Fellow [6] (肯尼迪學院Rajawali基金東亞學會的聽講生。無薪,自費,不授予學位[7])。加藤自2005年起在FT中文網上開設《第三眼》專欄,試圖從「非中國人」的第三雙眼的獨特視角,解讀中國現象和中日關係。讀者對加藤的觀點有彈有贊,他的特殊身份和言論在給他帶來關注的同時,有時也帶來爭議。離開之前,加藤寫下最後一篇專欄文字《離開中國前的心裡話》。
遭遇抵制
由於加藤嘉一公開質疑南京大屠殺的真實事實,並要求中國人反思為什麼被屠殺,甘肅農業大學已取消對其的學術交流邀請。
甘肅省教育廳微博稱,「個人受委屈可以忍受,民族的榮譽和自尊一點都不能受玷污,這應該是中國人的底線」。 [8]
2012年6月13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下簡稱紀念館)通過官方微博特意聲明:網絡上有日本青年學者加藤嘉一關於「南京大屠殺」歷史的言論,公開質疑史實。如果此言論確屬加藤嘉一觀點,本館認為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國際社會早有定論,不容質疑。對於加藤嘉一事件,該館館長朱成山認為與名古屋事件還是有區別的,不過他認為,加藤嘉一作為一名學者,對歷史不該「不明白」。 [9]
博客
加藤嘉一在日本有自己的博客,在中國也有自己的博客,在釣魚島問題,他的日文博客寫的是「全體國民保衛釣魚島」,而中文博客寫的卻是「雙方各有各的立場和說法」。[10]
視頻
加藤嘉一到底欺騙了誰
談論到達芬奇案中案謎中謎,朱力安和加藤嘉一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參考資料
- ↑ 加藤嘉一最後一篇專欄文章:離開中國前的心裡話 ),熱點關注[引用日期2012-08-22
- ↑ 日本學者:大學做不到開放自由多元就脫離了本來面貌 ),網易2016-10-31
- ↑ 日媒揭露加藤嘉一偽造履歷 稱其未曾考上東京大學 ),鳳凰網.2012-10-31
- ↑ 加藤嘉一承認偽造簡歷致歉 北大:其錄取和畢業不受影響 ),.新華社,2012-11-01
- ↑ 雅虎日本報道截圖 ),四月網.2012-10-31
- ↑ Rajawali Fellows),哈佛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13-03-14
- ↑ About the Rajawali Fellows Program ),哈佛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13-03-14]
- ↑ 甘肅農大「堅決制止」加藤嘉一赴該校 ),搜狐2012-06-09
- ↑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駁加藤嘉一:歷史不容質疑),新浪網,2012-06-14
- ↑ 加藤嘉一),草袖導航[引用日期201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