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南科新港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科新港堂
图片来自sinica

南科玉旨新港堂,为台湾民间信仰庙宇,位于台湾台南市新市区南部科学园区。该庙完成于2006年,于一楼设有新港社地方文化馆,其原址在荷兰时代新港社的港西文书馆故址。该庙为了合祀过去园区内的十三座有应公庙神祇而兴建的庙宇,主神为镇港元帅,而除了少数几尊神祇雕有神像外,大多是以令牌或神位的形式供奉,为该庙特色之一,此外庙中还供奉了地藏王菩萨

而最后为了让万善爷、万人公等少数几位“神格”尚未具足的神明也能入庙奉祀,新港堂的庙门不设门神,改以门钉替代,也算是“人性化”的作法。新港堂从兴建到入火安座的整个过程,相较其他庙宇,十分传奇,遂有媒体为此专题报导谓“南科上演神鬼传奇”。

沿革

南科玉旨新港堂的兴建,起因于1995年台南科学工业园区开始开发后,为拆迁安置基地内原有的10座有应公庙,因此由南科筹备处(今科技部南部科学园区管理局)提供土地,委托新市乡公所协调、办理,将十座有应公庙集中合祀,同时由邻近的大道公新昌宫(位于今新市区丰华里)保生大帝于2004年9月联合新市11村25庙的神明保荐十庙神祇晋职。

后来在2005年年底时因开发树谷液晶电视专业区(今称树谷园区),范围内又有三间有应公庙需要拆迁,经台南县政府、新市乡公所、联奇公司协调后,将三庙神祇奏职后供入新港堂,担任护堂将军。该庙于2004年11月动工,2006年9月29日落成入火安座。

此外在要拆除各处旧庙时,北三舍水流公庙与大圣公庙都有发生灵异事件而无法拆除的情况,据说是退火之后被附近的凶神恶煞占据而不准他人拆庙之故,遂将之掩埋于道路下。至于其他十一座庙,则是请新昌宫保生大帝主持拆除工作,皆顺利拆除。而旧庙拆除后,所挖出的大量无主骨骸则在进行超渡后,迁到孝思堂。

落成活动大事纪

  1. 2006年 9月29日:南科新港堂竣工典礼与管理委员会成立记者会。
  2. 2006年10月10日:台南县政府文化局于新港堂一楼地方文化馆举行台江内海新港社变迁学术讲座。
  3. 2006年10月10-12日 举办丙戌年庆成谢恩祈安三朝清醮大典。
  4. 2006年10月12日:举办祈安三朝清醮普度仪式,南科管理局、园区公会、南科厂商与各协力厂商、新市乡各村里、庙宇、地方居民皆共同参与,场面盛大。
  5. 2006年10月13日:举办祈安三朝清醮平安宴,席开210馀桌,南科厂商与地方各界均热烈与会。
  6. 2014年10月31日: 举办黄箓超度祈福法会。
  7. 2019年12月28日: 赴台南市开基玉皇宫向玉皇上帝觐朝领兵,自此庙名改称“南科玉旨新港堂”。
  8. 2020年 3月15日: 接受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南科考古馆委托,举办“南科地区史前考古遗址祈福法会”。

年度祭典

  1. 农历七月廿六日:中元普渡
  2. 农历八月十九日:镇港元帅圣诞

原十三座庙宇简介

三舍水流公庙

位于今新市区三舍里,北三舍中安宫辖区,主神水流公原是日治时期在大洲排水发现的水流尸,后由附近田主收尸埋葬后建祠供奉,信徒主要是北三舍庄民与附近耕种的农民,于每年三节与下冬、收成时祭拜,称“水流公祖”。1980年代大家乐盛行时,又增祀他处请来的树德尊神与杨府仙姑。1998年时该庙因南科工程而迁建到三舍保济殿后方大洲排水堤岸上,神祇入祀新港堂后原预定要拆除,但据说发生灵异事件而未拆成,改将之掩埋到道路底下。
该庙所供奉之水流公在晋职后改称水德尊神,树德尊神、杨府仙姑则维持原称号,皆成为新港堂副祀神明。

三舍大圣公庙

位于今新市区三舍里,北三舍中安宫辖区,奉祀大圣公与大圣妈,北三舍庄民与附近耕种的农民会于每年三节与下冬、收成时祭拜。该庙亦于1998年时因南科工程而迁建到三舍保济殿后方大洲排水堤岸上,且也据说发生灵异事件而未拆成,改将之掩埋到道路底下。
该庙所供奉之大圣公在晋职后改称大圣仙公,大圣妈改称大圣娘娘,为新港堂副祀神明。

甘港树王庙

该庙位于大道公新昌宫辖区,主神为树王公,又称正德君,据说是因过去于庙址被消灭的流寇魂灵作祟之故而建庙祭祀,但日后仍有作祟传闻,故庄民祭祀时并不入内,而是在田头遥祭。但亦有传闻说下雨天的黄昏庙内会传出哀嚎声,是树王公在用庙中铁板处罚为非作歹的魂灵。此外大道公新昌宫的保生大帝缺兵马时,会向树王公借兵马。
树王公晋职后改称镇港元帅,为新港堂主神,并雕有金身与附身各一座。

道爷赐福宫

位于新市道爷庄,供奉土地公、朱王爷与树王公,是十三座庙中唯一供有神像者。土地公与朱王爷原是道爷庄人黄林数家中私坛所供奉的神祇,树王爷则是其田中一棵老榕之神,1970年代黄林数因此树碍到耕种而欲砍除,却因左眼被树汁滴到而失明,树虽有伤但仍存活,黄林数认为老榕有神,遂建庙祭祀并塑金身,并将土地公与朱王爷移入奉祀,老榕后来也移种庙旁。
该庙主神晋职后,分别改称福德正神、朱府千岁与树德尊王,为新港堂副祀神明。

道爷陈元帅庙

该庙原位在道爷农场水圳旁,供奉陈元帅(庙中所立石碑上写“陈县公神位”),1980年代大家乐盛行时增祀王元帅与三仙姑娘。该庙在南科开发初期先是迁移到原本打算保留的第九公墓,后来随第九公墓被拆除。
该庙主神晋职后,分别改称陈府元帅、王府元帅,三仙姑娘则维持原称,为新港堂副祀神明。

道爷万人公庙

该庙位于道爷庄内,为新昌宫辖区,据说该庙会对外庄人作祟。1980年代大家乐盛行时因为所报明牌奇准,经常演戏酬神,据说曾连演一周的布袋戏。该庙主神万人公晋职后,改称万善爷,为新港堂副祀神明。

新港树王庙

位于大洲排水北边,今奇美4厂后门一带,据说是因为某农地有一棵高大老树经常作祟农地主人,农地主人遂建庙祭祀,入火安座后老树便枯萎,农地主人遂再种一树。该庙主神树王公晋职后,改称树德尊神,为新港堂副祀神明。

太爷陈府万应公庙

陈府万应公庙主神据说是日治时期太爷陈天生之子,庄民称为“鸡屎伯仔”,曾为壮丁团一员,为人霸道会欺负妇女,后来发疯而亡,但仍会作祟庄民。1960年代安定乡港口人“乌仔”与其儿子遭其作祟,请示神明后表示须建庙祭祀,乌仔遂在其位于太爷的田地附近建庙。该庙主神陈府万应公晋职后,改称陈府元帅,为新港堂副祀神明。

安定万善堂

位于苏厝南“当仔宅”苏万福的田地旁,据说可能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主神为万善爷,入祀新港堂时称号未变,为副祀神明。

三抱竹义民庙

原位于三抱竹农场的甘蔗园内,主神陈府元帅又称“屋尾伯仔”,据说是清光绪年间三抱竹人,名唤陈屋,养鸭维生,因而又被称为“鸭母伯仔”,有跛足。日治时期三抱竹一带规划为三抱竹农场后,陈屋被禁止养鸭,但因无其他谋收能力遂无视禁令继续养鸭,后来遭日人溺毙于池塘中再挖土坑埋之,日后冤魂不散遂开始作祟,令人跛足,但烧香祭拜便会痊愈。附近农民不堪其扰,遂立庙祭祀。
后来该庙一度在掷筊同意后迁往三抱竹许中营178县道与南135乡道交会处北侧路冲之地,庙前并发展成市集。1980年代大家乐盛行时,又增祀潘府元帅与李府元帅。三位神祇入祀新港堂时称号未变,为副祀神明。

太爷太阳公庙

该庙原为平埔族公廨,供奉阿立祖与太阳公,为一草祠。1979年代据说有位看西的农人见祠顶倾斜,想拉正却反将草祠拉倒,日后重建为砖瓦结构,但原供奉的阿立祖矸被弃置,仅继续供奉太阳公。
该庙为因开发树谷园区而遭拆迁,其主神太阳公经新港堂镇港元帅赐为护堂将军后入祀新港堂,改称太爷将军。

木栅万姓公庙

该庙之兴建是因为开垦田地时挖出许多无主枯骨,遂合葬为一墓,墓前建庙祭祀。该庙为因开发树谷园区而遭拆迁,其主神万姓公经新港堂镇港元帅赐为护堂将军后入祀新港堂,改称万姓将军。

中寮什姓公庙

该庙位于今树谷大道以西,王甲路以南之地,兴建原因是因有一萧府元帅乩童叶庆茂,其位于中寮的田里有一树,叶庆茂之父叶金清因有感应,遂建庙祭祀。该庙为因开发树谷园区而遭拆迁,其主神什姓公经新港堂镇港元帅赐为护堂将军后入祀新港堂,改称什姓将军。

特色

在规划设计新港堂庙体建筑时,时任新市乡公所主任秘书的郑枝南(后担任乡长、区长)主张以有别于传统庙宇雕梁画栋的装饰方式,改为亲题诗词文案后,邀集乡内多位书法家分别书写,再将作品雕刻于庙身,而原作则在之后裱褙并悬挂于庙堂[1]

新港社地方文化馆

位于新港堂一楼的新港社地方文化馆,是新港堂于建庙之初即有的规划,并在2008年5月开馆启用,因基地滨临古台江内海堤塘港,为平埔西拉雅族新港社最大聚落之所在,为纪念这段历史,遂名为“新港社地方文化馆”。

该馆内部空间分为常设展示区及特展区,常态展示区以西拉雅原住民文化及史前考古相关史料为主,特展区邀请知名艺术家展出作品。该馆除了呈现、教育当地文史之外,亦借由定期办理艺文展览、学生美展等方式提升当地文化艺术水平。

堤塘湖

堤塘湖是位在新港堂前方的南科滞洪池,周边配合新港堂庙堂形式设计了花香回廊、流觞亭、诗词广场及点将台等景点,并置有“堤塘渡口”以象征古台江内海堤塘港意象。

寺庙

东亚传统宗教供奉神灵神话传说人物、历代圣贤、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物,均可统称为庙宇[2]

一般包括道观佛寺庙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祠堂家庙,但一些圣贤的家庙亦受宗族以外的信众参拜,故这些家庙同时事实上有著祭祀以及让信众祈求庇佑用的性质。道教宫观可称宫庙,佛教寺院可称寺庙,尊天法祖祭祀通称祖庙宗庙,皇家太庙明堂则合称为庙堂

由于东亚传统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响、习合的情况,如佛道双修、三教合流神佛习合等,加上与民间信仰巫觋宗教合流,因此庙宇的名称、性质多变,甚至同一间庙宇同时具备多种性质。

建筑

除了一些单体式且不设前院的庙宇外,一般都有一个独立的为入口,如神道坊(庙宇牌坊)、山门鸟居等,也代表进入庙宇结界范围。入门之后为神道,可通往参拜之处。

庙宇主体建筑称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后来也指供奉仙真圣贤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宝殿,有些则称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规模较大的寺庙常有多个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庙宇周围会有镇守の森,有守护庙宇的神圣意义,也有些是作为风水林

类型与名称

“观”,原指宫殿的高大门,后因历代帝王常请方士或道士夜观星象、制定历法于“观”,后来用以指道士修道的居所,即道观,也作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筑物名称,如玄妙观白云观。一些规模较大的道观会以“宫”命名,两者又合称“宫观”。

民间信仰中的寺庙命名多元,传统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为帝、后、妃或王爷级的寺庙才会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宫”命名。例如妈祖曾先后在元代清代皇帝册封为天妃、天后,于是部分妈祖庙命名为天妃宫、天后宫;关羽被尊为协天大帝,于是一些关帝庙也命名为协天宫;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庙宇也会称为“宫”,如香港、澳门一些由民间释教信徒开设的观音庙名为水月宫。今日多数神庙都称“宫”。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为高阶神明的庙宇,供奉三清的庙宇名称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庙宇名称包含北极殿、真武殿等。

寺庙原指“寺院”“寺”原系朝廷办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为官廨别称。佛教传入中国初期,曾将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中居住,因几个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中某某院也逐渐成为僧人居所代称。故后世称为寺或院,佛教僧侣修行、礼佛与居住的道场,如中国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阳白马寺”与香港“三大古刹”之一“青山禅院”,并随著汉传佛教传播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琉球伊斯兰教之礼拜堂称之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来是指结草为屋,后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专指仅有女性出家众(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场所如新北市石碇区莲池庵。也有一些民间释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庙宇命名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庙宇也有命名为“庵”如福州白龙庵

”本来指位于山窟或依山崖处据险而筑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也常命名为清水岩

“洞”系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后来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越南等地,因为民间释教与民间信仰合流,而成为庙的代名词之一。

儒教的寺庙包括祭祀孔子孔庙,以及祭祀圣贤、烈士、祖先的“”,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贤的祠又被民众视为祈福消灾的神明,遂与民间信仰结合变成民间寺庙,例如祭祀诸葛亮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庙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处,部份庙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岁代天府、奉祀池府千岁海埔池王府、奉祀张李莫府三千岁的五条港安西府、奉祀张天师天师府或广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审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厅,作为庙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湾斋教扶乩之场所亦常称为“堂”,例如壹善堂劝化堂。佛教道场也会使用“讲堂”作为弘法场所名称如慧日讲堂菩提讲堂一贯道场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圣堂”等。

“坛”是举行祭祀的高台,在古代东亚常与政府祭祀相关,如天坛地坛先农坛、厉坛等,其中天坛、天公坛也成为常见祭祀玉皇上帝的庙宇名称,如新竹天公坛台湾首庙天坛。另外,一般私人设立的神坛也常称“某某坛”。

“庙”可作为祭祀各神祇场所的泛称,或直接成为祭祀场所名称,如武庙文昌庙文武庙妈祖庙王爷庙城隍庙义民庙、祭祀后羿三嵕(zōng)庙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庙称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对于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称为神宫,小型的神社则称为“”,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传统信仰中的寺庙,除了与中国相同的类型外,村社里还有一种称为“亭 (越南)|Đình|亭”的寺庙,供奉村社保护神。

琉球神道的祭祀场所称为“御岳”,其中一些属于寺庙形式。

参考文献

  1. 文化景点及游程安排——南科新港堂. 新市区艺文网. [2014-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0). 
  2. 道教宫庙组织或管理章程范例 (PDF).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