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占守岛战役

占守岛战役
图片来自搜狐

占守岛战役(Борьба за остров Шумш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苏联红军为从日本军手中夺取千岛群岛东北端的占守岛[1] 而实施的一场两栖登陆战,属于千岛群岛登陆战役的一部分。

1945年8月9日,苏军发动对日作战,迅速歼灭盘踞满洲库页岛的日军,为进攻千岛群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8月15日,远东第2方面军正式下达进攻占守岛的命令。8月18日凌晨,苏军堪察加防区登陆部队在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海军基地舰艇掩护下分批向占守岛实施武装登陆,与驻守该岛的日军第91师团爆发激烈战斗。由于缺乏两栖作战经验,苏军在登陆阶段遭到炮垒、坦克、飞机等顽强阻击,攻击行动一度进展缓慢。日军则在不断加强该岛的卫戍部队,并企图实施全面反攻。但就在当天下午,传来了上级的停战命令。此后,日本单方面停火,派出军使与苏军指挥部展开谈判。23日,第91师团司令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占守岛上一万两千多名日军全部投降,苏军成功取得全岛控制。本战役是千岛群岛登陆战中仅有的流血冲突,也是苏日战争期间唯一一场苏军伤亡超过日军的战役。战斗结束后,苏军陆续在其余各岛屿登陆,于9月5日完成了对全千岛群岛的占领。

目录

作战背景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商讨对日参战等问题。会谈期间,苏联领导人约·维·斯大林提出将获得千岛群岛南库页岛列入苏联出兵的条件,得到了英美首脑的同意。在最终达成的《雅尔塔协定》中,第二条规定:“恢复俄国在1904年因日本背信弃义进攻而失去的权利,即:(甲)收回萨哈林岛南部及其邻近所有岛屿……”,第三条则规定:“千岛群岛应交予苏联”。各方同意,对日胜利后苏联的要求应无条件地予以满足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据此,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次日,苏军三个方面军150余万人在长达4,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本关东军发起了全面进攻。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斯大林随后收到了美国关于日本投降的实施细则《一般命令第一号》,其中将苏联的受降范围定为中国东北、北纬三十八度以北的朝鲜半岛以及库页岛。斯大林就该命令向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提出修改意见,主张另外占领全千岛群岛和留萌钏路连线以北的半个北海道。占领北海道的提议后来遭到杜鲁门断然拒绝,但在千岛群岛问题上,美国予以了同意。

与此同时,苏军最高统帅部在不清楚美方外交姿态的情况下,继续积极实施着进攻千岛群岛和北海道的战略计划。莫斯科时间8月14日晚,远东苏军总司令亚·米·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向远东第2方面军司令马·阿·普尔卡耶夫大将太平洋舰队司令伊·斯·尤马舍夫海军上将下令:无需等待援军到达,立刻利用堪察加半岛现有兵力,准备实施攻占北千岛群岛的登陆行动。

在全千岛群岛中,以最靠近苏联的占守岛防御最为坚固。该岛长30千米、宽20千米、面积385.5平方千米。在东北隔6.5km的千岛第一海峡与堪察加半岛相望,在西南隔3千米的千岛第二海峡幌筵岛相望扎哈罗夫。全岛地势低洼、丘陵起伏,北岸的今井崎和国端崎之间有沙滩,其余海岸均为断崖,面对幌筵岛有片冈湾一处良港。战前,占守岛曾是日本北洋的渔业重镇,建有罐头厂、季节性渔村、派出所和灯塔等设施。每年夏季,来此谋生者达万余人吉田嗣延。1940年,日本设立千岛要塞司令部,投入劳工开始在占守、幌筵两岛构筑要塞吉田嗣延。至1945年,占守岛上已建成一座完善的防御综合体。所有适宜登陆的二十处海岸地带被34处永久火力点和24处土木质火力点予以覆盖,设有100毫米以下火炮约100门,轻重机枪射击口310余处。火力点间以地道和堑壕相连,内藏完备的后勤保障设施。部分地道深达50米,可有效抵御炮击和轰炸。岛西南部设有片冈海军基地,与幌筵岛东北部的柏原海军基地隔岸相望。岛上交通线总长达120千米,非常利于实施机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双方作战准备

苏军作战准备

基于现有兵力和登陆手段,苏军指挥部决定在占守岛东北端,国端崎和小泊崎之间的竹田滨实施登陆。此处面向千岛第一海峡,有苏联商船定期通航,利于掩护登陆舰队集结;在此登陆也可得到堪察加半岛洛帕特卡角炮台的火力支援。登陆部队由步兵第101师、苏联海军步兵边防军构成,共计8,824人,205门各式火炮,分四队行动:

  • 先遣支队:由步兵第138团副团长彼得·伊万诺维奇·舒托夫少校指挥,编有海军步兵一个营、步兵第138团一个冲锋枪连和一个反坦克步枪连、步兵第302团一个机枪连和一个迫击炮连、独立工兵第119营一个连、第60边防海军步兵支队一个连、独立防化兵第38连一个防化兵排和步兵第302团一个侦察排。支队计划于8月17日23时率先在竹田滨上陆,攻占沿岸地带,为主力梯队构筑桥头堡。
  • 主力第一梯队:由登陆部队总指挥、步兵第101师师长波尔菲里·伊万诺维奇·季亚科夫少将指挥,编有步兵第138团、炮兵第279和428团各一个炮兵营和独立反坦克歼击炮兵第169营。梯队计划于先遣支队登陆一小时后开始登陆,并在其左翼向片冈海军基地实施进攻。若日军抵抗微弱,也可择机从岛西北的别飞沼登陆,协同先遣支队夹攻片冈。
  • 主力第二梯队:由步兵第101师副师长彼·阿·阿尔丘申(Пё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 Артюшин)上校指挥,编有步兵第373团、炮兵第279团主力和海军步兵一个连。梯队计划于18日2时在主力第一梯队左翼上陆,支援其向片冈方向进攻。若日军抵抗微弱,也可择机于幌筵岛东北部登陆,直取柏原海军基地。
  • 佯攻支队:由堪察加防区司令部作战科副科长列·格·拉杜扎诺夫(Леонид Георгиевич Радужанов)少校指挥,编有两个冲锋枪连、一个反坦克步枪排、一个工兵班和一个防化兵班。支队计划于18日2时在岛东南部的中川湾进行佯动登陆,混淆真正的登陆地点,并伺机从东南方向片冈实施进攻。后因天气限制,佯攻临时取消,该支队并入主力第一梯队登陆。

登陆舰队由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海军基地司令迪米特里·格里戈里耶维奇·波诺马廖夫海军上校指挥,下辖舰艇64艘,分为运输、警戒、扫雷和炮火支援四个中队。登陆部队的空中掩护由第128混成航空师(飞机42架)和独立第2边防水上轰炸机团担任。基洛夫号巡逻舰捷尔任斯基号巡逻舰巡逻舰(各102毫米60倍径1911年式舰炮三门)、海洋级水文观测船布雷舰130毫米舰炮三门、76毫米34-K型高射炮两门)和洛帕特卡角的海岸炮兵第945连(130毫米岸防炮四门)将为登陆提供火力准备。堪察加防区司令阿列克谢·罗曼诺维奇·格涅奇科少将作为登陆战役指挥官负责战役的具体准备和实施。

苏军的备战工作极为仓促,即便方面军和舰队司令随后批准推迟作战一昼夜,留给堪察加防区的时间仍仅有约36小时。苏军后勤被迫征调彼得巴甫洛夫斯克的社会车辆,将物资器材囫囵塞进船舱内,这为日后卸载武器弹药制造了困难。由于时间有限,登陆部队和舰艇人员没有进行专门的训练,更加依赖指挥部确保部队指挥,诸兵种协同和战斗保障。 为此,格涅奇科分别在Tsh-334号扫雷艇和洛帕特卡角设立了主副两处指挥所,并备足了无线电电台。苏军从16日16时开始登船,至18时所有部队和物资上船完毕。登陆舰队于当晚21时驶出阿瓦查湾码头,在停泊场整队下锚,等待出击命令。

参考文献

  1. 占守岛,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