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占守島戰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占守島戰役
圖片來自搜狐

占守島戰役(Борьба за остров Шумш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尾聲,蘇聯紅軍為從日本軍手中奪取千島群島東北端的占守島[1] 而實施的一場兩棲登陸戰,屬於千島群島登陸戰役的一部分。

1945年8月9日,蘇軍發動對日作戰,迅速殲滅盤踞滿洲庫頁島的日軍,為進攻千島群島創造了有利的條件。8月15日,遠東第2方面軍正式下達進攻占守島的命令。8月18日凌晨,蘇軍堪察加防區登陸部隊在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海軍基地艦艇掩護下分批向占守島實施武裝登陸,與駐守該島的日軍第91師團爆發激烈戰鬥。由於缺乏兩棲作戰經驗,蘇軍在登陸階段遭到炮壘、坦克、飛機等頑強阻擊,攻擊行動一度進展緩慢。日軍則在不斷加強該島的衛戍部隊,並企圖實施全面反攻。但就在當天下午,傳來了上級的停戰命令。此後,日本單方面停火,派出軍使與蘇軍指揮部展開談判。23日,第91師團司令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占守島上一萬兩千多名日軍全部投降,蘇軍成功取得全島控制。本戰役是千島群島登陸戰中僅有的流血衝突,也是蘇日戰爭期間唯一一場蘇軍傷亡超過日軍的戰役。戰鬥結束後,蘇軍陸續在其餘各島嶼登陸,於9月5日完成了對全千島群島的占領。

作戰背景

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召開雅爾塔會議,商討對日參戰等問題。會談期間,蘇聯領導人約·維·斯大林提出將獲得千島群島南庫頁島列入蘇聯出兵的條件,得到了英美首腦的同意。在最終達成的《雅爾塔協定》中,第二條規定:「恢復俄國在1904年因日本背信棄義進攻而失去的權利,即:(甲)收回薩哈林島南部及其鄰近所有島嶼……」,第三條則規定:「千島群島應交予蘇聯」。各方同意,對日勝利後蘇聯的要求應無條件地予以滿足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據此,1945年8月8日,蘇聯正式對日宣戰。次日,蘇軍三個方面軍150餘萬人在長達4,000多千米的戰線上向日本關東軍發起了全面進攻。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詔書,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斯大林隨後收到了美國關於日本投降的實施細則《一般命令第一號》,其中將蘇聯的受降範圍定為中國東北、北緯三十八度以北的朝鮮半島以及庫頁島。斯大林就該命令向美國總統哈里·S·杜魯門提出修改意見,主張另外占領全千島群島和留萌釧路連線以北的半個北海道。占領北海道的提議後來遭到杜魯門斷然拒絕,但在千島群島問題上,美國予以了同意。

與此同時,蘇軍最高統帥部在不清楚美方外交姿態的情況下,繼續積極實施着進攻千島群島和北海道的戰略計劃。莫斯科時間8月14日晚,遠東蘇軍總司令亞·米·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向遠東第2方面軍司令馬·阿·普爾卡耶夫大將太平洋艦隊司令伊·斯·尤馬舍夫海軍上將下令:無需等待援軍到達,立刻利用堪察加半島現有兵力,準備實施攻占北千島群島的登陸行動。

在全千島群島中,以最靠近蘇聯的占守島防禦最為堅固。該島長30千米、寬20千米、面積385.5平方千米。在東北隔6.5km的千島第一海峽與堪察加半島相望,在西南隔3千米的千島第二海峽幌筵島相望扎哈羅夫。全島地勢低洼、丘陵起伏,北岸的今井崎和國端崎之間有沙灘,其餘海岸均為斷崖,面對幌筵島有片岡灣一處良港。戰前,占守島曾是日本北洋的漁業重鎮,建有罐頭廠、季節性漁村、派出所和燈塔等設施。每年夏季,來此謀生者達萬餘人吉田嗣延。1940年,日本設立千島要塞司令部,投入勞工開始在占守、幌筵兩島構築要塞吉田嗣延。至1945年,占守島上已建成一座完善的防禦綜合體。所有適宜登陸的二十處海岸地帶被34處永久火力點和24處土木質火力點予以覆蓋,設有100毫米以下火炮約100門,輕重機槍射擊口310餘處。火力點間以地道和塹壕相連,內藏完備的後勤保障設施。部分地道深達50米,可有效抵禦炮擊和轟炸。島西南部設有片岡海軍基地,與幌筵島東北部的柏原海軍基地隔岸相望。島上交通線總長達120千米,非常利於實施機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雙方作戰準備

蘇軍作戰準備

基於現有兵力和登陸手段,蘇軍指揮部決定在占守島東北端,國端崎和小泊崎之間的竹田濱實施登陸。此處面向千島第一海峽,有蘇聯商船定期通航,利於掩護登陸艦隊集結;在此登陸也可得到堪察加半島洛帕特卡角炮台的火力支援。登陸部隊由步兵第101師、蘇聯海軍步兵邊防軍構成,共計8,824人,205門各式火炮,分四隊行動:

  • 先遣支隊:由步兵第138團副團長彼得·伊萬諾維奇·舒托夫少校指揮,編有海軍步兵一個營、步兵第138團一個衝鋒鎗連和一個反坦克步槍連、步兵第302團一個機槍連和一個迫擊炮連、獨立工兵第119營一個連、第60邊防海軍步兵支隊一個連、獨立防化兵第38連一個防化兵排和步兵第302團一個偵察排。支隊計劃於8月17日23時率先在竹田濱上陸,攻占沿岸地帶,為主力梯隊構築橋頭堡。
  • 主力第一梯隊:由登陸部隊總指揮、步兵第101師師長波爾菲里·伊萬諾維奇·季亞科夫少將指揮,編有步兵第138團、炮兵第279和428團各一個炮兵營和獨立反坦克殲擊炮兵第169營。梯隊計劃於先遣支隊登陸一小時後開始登陸,並在其左翼向片岡海軍基地實施進攻。若日軍抵抗微弱,也可擇機從島西北的別飛沼登陸,協同先遣支隊夾攻片岡。
  • 主力第二梯隊:由步兵第101師副師長彼·阿·阿爾丘申(Пё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 Артюшин)上校指揮,編有步兵第373團、炮兵第279團主力和海軍步兵一個連。梯隊計劃於18日2時在主力第一梯隊左翼上陸,支援其向片岡方向進攻。若日軍抵抗微弱,也可擇機於幌筵島東北部登陸,直取柏原海軍基地。
  • 佯攻支隊:由堪察加防區司令部作戰科副科長列·格·拉杜扎諾夫(Леонид Георгиевич Радужанов)少校指揮,編有兩個衝鋒鎗連、一個反坦克步槍排、一個工兵班和一個防化兵班。支隊計劃於18日2時在島東南部的中川灣進行佯動登陸,混淆真正的登陸地點,並伺機從東南方向片岡實施進攻。後因天氣限制,佯攻臨時取消,該支隊併入主力第一梯隊登陸。

登陸艦隊由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海軍基地司令迪米特里·格里戈里耶維奇·波諾馬廖夫海軍上校指揮,下轄艦艇64艘,分為運輸、警戒、掃雷和炮火支援四個中隊。登陸部隊的空中掩護由第128混成航空師(飛機42架)和獨立第2邊防水上轟炸機團擔任。基洛夫號巡邏艦捷爾任斯基號巡邏艦巡邏艦(各102毫米60倍徑1911年式艦炮三門)、海洋級水文觀測船布雷艦130毫米艦炮三門、76毫米34-K型高射炮兩門)和洛帕特卡角的海岸炮兵第945連(130毫米岸防炮四門)將為登陸提供火力準備。堪察加防區司令阿列克謝·羅曼諾維奇·格涅奇科少將作為登陸戰役指揮官負責戰役的具體準備和實施。

蘇軍的備戰工作極為倉促,即便方面軍和艦隊司令隨後批准推遲作戰一晝夜,留給堪察加防區的時間仍僅有約36小時。蘇軍後勤被迫徵調彼得巴甫洛夫斯克的社會車輛,將物資器材囫圇塞進船艙內,這為日後卸載武器彈藥製造了困難。由於時間有限,登陸部隊和艦艇人員沒有進行專門的訓練,更加依賴指揮部確保部隊指揮,諸兵種協同和戰鬥保障。 為此,格涅奇科分別在Tsh-334號掃雷艇和洛帕特卡角設立了主副兩處指揮所,並備足了無線電電台。蘇軍從16日16時開始登船,至18時所有部隊和物資上船完畢。登陸艦隊於當晚21時駛出阿瓦查灣碼頭,在停泊場整隊下錨,等待出擊命令。

參考文獻

  1. 占守島,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