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古代皇帝与中草药趣话(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草药是中医预防治疗疾病所使用的独特药物。相传,神农尝百草,首创草药,因此被称为“药皇”。很多中草药都是先祖们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其疗效并经过无数次反复实践,逐渐确立其药效的。可以说是来源于生活,发展于临床。同时中草药中有很多都是药食同源的,所以民间也有“食补”、“食疗”的说法。

下面收集了几例古代皇帝与中草药之间的有趣传闻,以此也佐证了中草药来源于生活的说法。

嘉靖帝何首乌

明代嘉靖皇帝早年无子,于是出诏书于天下,寻求得子良方,何首乌乃应诏入宫,以此药为主,制成七宝美髯丹,让嘉靖帝服用。皇帝服此丹后不久,就喜得龙种,同时,皇帝须发变黑,自感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强壮,此后稳坐江山45年,何首乌于是名扬天下。

[1]


中医观点

中医认为,其茎叶性味甘、温、无毒。益精髓、长筋力、壮气、驻颜、黑发延年。其功效之多,不能一一陈述。其根性味苦、涩、微温、无毒。消肿块、止心痛、益血气、黑髭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令人有子。[2]



清圣祖重楼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通达医理,对中草药尤有研究,其用重楼治疗痢疾的事,在医界传为美谈。

康熙四十九年,御前一等侍卫海清患“痢疾”,御医们遣方用药试尽各种方法但收效甚微。康熙闻讯后,立即赐金线重楼,嘱其研末服用。在康熙的关照下,一周后海清的痢疾好转,后经御医复以健脾利湿之法治疗,海清的痢疾逐渐痊愈。

中医观点

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寒、有小毒。入肝经,有清热解毒、凉肝定惊之功,适用于多种热毒疮疡,咽喉肿痛,痄腮,毒蛇咬伤,惊痫,高热神昏等。重楼对肠道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本草纲目》中收集的民谚“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如遇我,一似手拈来”,故康熙用重楼治痢疾可获效。

明成祖绞股蓝

明朝初期,庶草荒芜,民不聊生,明成祖朱棣考核可救饥馑的野生植物414种,证实其花实根干皮叶均可食用,遂逐一绘图说明,取名《救荒本草》,以备荒年充饥之用。民间有“北有长白参,南有绞股蓝”之说,说明绞股蓝功效与人参相仿。

中医观点

中医认为,本品行味苦、寒、入肺、脾、肾经。有止咳化痰、清热解毒之功。《中药大辞典》言其“止咳祛痰”,《中草药通讯》言其“消炎解毒”,现代医学研究,其含有的皂苷,可降血脂、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宋太祖莴苣

《清波杂志》记载,五代时,有一名叫卓奄的和尚,靠卖菜度日。一日午饭后在菜地旁小憩,梦见一条金龙飞临菜地,啃食莴苣。和尚梦醒,抬眼看见一人在莴苣地里正要取莴苣,他赶紧谦恭上前,取了大量的莴苣馈赠给此人。

临别时和尚说:“苟富贵,勿相忘”,陌生人答道:“异日如得志,定当为和尚修一寺庙以谢今日之恩。”,此人就是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即位后,果真依诺为卓奄和尚修建了“普安道院普安寺)”,今寺尚存,为临海市佛教保留场所。

中医观点

中医认为,莴苣性味苦、甘、凉,入大肠、肝、胃经,有清热利湿,通络下乳之功,适用于脾胃湿热所致的小便不利,尿血,产后缺乳或乳汁分泌不足等。[3] 通过故事了解中草药,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途径。但是在具体使用这些草药时,还应该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择药配方。


参考文献

  1. [1],中医中药网
  2. 《本草纲目》
  3. 《名人用药与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