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噪大苇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噪大苇莺
原图链接

噪大苇莺(学名:Acrocephalus stentoreus):上体概为橄榄棕褐色,眉纹淡黄;眼先褐色由眼先延伸至眼后,形成不明显的贯眼纹;头侧余部较头顶部为淡;两翼表面与背色略同;飞羽和尾羽均为暗褐色,羽缘淡棕色。颏、喉白色,胸棕色,喉和胸均具纤细的暗色纵纹;腹部中央近白色;下体余部概为淡棕色。虹膜橄榄褐色或沙褐色;上嘴褐色或灰褐色,下嘴棕白色,嘴缘蜡黄色;脚暗灰色。

留鸟于埃及中东;繁殖于中亚及喜马拉雅山脉,越冬至印度;夏季繁殖鸟于中国南方,越冬鸟至东南亚、菲律宾北部、马来诸岛、苏拉威西岛至澳大利亚。该物种分布于从埃及一直到中国南方和澳大利亚的广大地区。

形态特征

 东方大苇莺
原图链接  

东方大苇莺与噪大苇莺[1]的区别在于,东方大苇莺的嘴较钝较短且粗,尾较短且尾端色浅,下体色重且胸具深色纵纹;拿在手上时其区别为外侧初级飞羽(第九枚)比第六枚长,嘴裂偏粉色而非黄色。东方大苇莺与大苇莺的区别在于,东方大苇莺体型较小,初级飞羽的凸出较短而胸侧多纵纹。

噪大苇莺雌雄羽色相似。上体橄榄棕色,尾下覆羽较淡呈橄榄棕色,眉纹棕白或皮黄白色,眼先黑褐色并经眼周延伸至眼后,形成不明显的黑褐色贯眼纹,头侧余部较头顶淡。两翅覆羽与背同色,飞羽暗褐色,羽缘淡棕色,第二枚初级飞羽较一枚为短,第三枚与第四枚初级飞羽等长。尾暗褐色,羽缘淡棕色,颏、喉白色或棕白色,胸棕白色,喉和胸具细的暗色条纹,有时纵纹极不明显,腹浅棕白色或白色,腹侧和两胁淡棕褐色,肛周和尾下覆羽浅棕色或棕黄色。

虹膜橄榄褐色或沙褐色;上嘴褐色或灰褐色,下嘴棕白色,嘴缘蜡黄色;脚暗灰色。

该种与大苇莺羽色近似。除飞羽式不同外,较大苇莺为长,喉和胸均具暗色纵纹。

大小量度:体重♂30g;体长183-196mm;嘴峰♂21mm,♀21-26mm;翅♂84-91mm,♀86-89mm;尾♂79-86mm,♀79-80mm;跗跖♂29mm,♀28mm。(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栖息于海拔400-900米低山平原地带湖泊、河流、水塘、沼泽等水域边苇丛、灌丛和草丛中。

生活习性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行动机敏、迅速、常躲躲闪闪、快速地穿梭于苇丛、灌丛或草丛中。繁殖期间常站在芦苇或其他水草与灌木顶端长时间鸣叫不息,尤其是清晨和黄昏喜欢站在芦苇顶端鸣叫,见人接近后立即落入草丛,稍后又偷偷地沿芦苇茎跳到顶端,如人已远去,则继续鸣叫。告警时作沙哑的"chack"或"churr"声;鸣声甜美,间杂较高而尖的嘎嘎声及具有特征性的"ro-do-peck-kiss"短句。声较大苇莺悦耳而少沙哑;通常于夜间鸣叫。

食性主要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也吃小蛙以及甲壳类等无脊椎动物。

分布范围

  • 原产地:阿富汗巴林孟加拉国、中国、埃及、厄立特里亚、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约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索马里、斯里兰卡、苏丹、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泰国、土库曼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也门。
  • 中国

四川东北部万源、西南部西昌,贵州西南部望谟、东南部从江、中部贵定、都匀等地(繁殖鸟)。

繁殖方式

繁殖期5-8月。营巢于水域或水域附近的芦苇丛或水草丛中。巢多筑于由3-4株捆在一起的粗壮而直立的活芦苇茎上。巢全由芦苇建造而成,一般离水面或地面30-60厘米。巢呈深杯状,大小为:外径15厘米,内径7.5厘米。营巢由雌鸟承担,雄鸟在附近鸣叫。每窝产3-6枚卵,多为4-5枚。卵呈淡白色或绿白色,缀以褐色、黑色和淡紫灰色深浅两层斑点。卵的大小为18.3-21.4毫米×14.1-16.0毫米。孵卵由双亲轮流承担,孵化期14-15天。双亲共同育雏。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


参考文献

  1.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爱情亲情故事多的东方大苇莺. 每日头条. 215-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