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夏本纪-《史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帝本纪
来自网络的图片


《夏本纪》 属史类文学作品,创作于西汉时期,作者是夏阳(在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司马迁。作品中主要记述了夏朝的历史。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到唐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1]

作品名称:夏本纪 作品别名:史记·夏本纪 作品体裁:传记
作品出处:《史记》 创作年代:西汉 作    者:司马迁

史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2]

《史记》中将相和

作品原文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等:比较。】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殛:流放远方。】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

禹为人敏给【敏给:敏捷。】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称以出:指人们以禹之声为音律的标准,以禹之身为尺度的标准。】;亹亹【亹亹:勤勉的样子。】穆穆【穆穆:庄严的样子。】,为纲为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傅:《尚书》作“敷”,是划分的意思,指分治九州土地。】土,行山表木【表木:伐木为路标。】,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檋:底部有钉齿的鞋,一说为类似滑竿的交通工具。】。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禹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致功,至于衡、漳。其土白壤【壤:柔土。】。赋上上错【错:指冀州某些地区可缴纳上中等赋税。】,田中中,常、卫既从,大陆既为。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海【海:据《尚书·禹贡》,应为“河”。】。

济、河维沇州【沇州:即兖州。】:九河既道【道:同“导”,疏通。】,雷夏既泽,雍、沮会同,桑土既蚕,于是民得下丘居土。其土黑坟【黑坟:沃土。】,草繇木条【草繇木条:草木繁茂。繇,茂盛。条,高大。】。田中下,赋贞【贞:应为“下下”之讹。】,作十有三年乃同。其贡漆丝,其篚【篚:圆形竹筐。】织文,浮于济、漯,通于河。

海、岱维青州:堣夷既略,潍、淄其道。其土白坟,海滨广潟【潟:盐碱地。】,厥田斥卤。田上下,赋中上。厥贡盐𫄨,海物维错,岱畎【畎:山谷。】丝、枲【枲:麻。】、铅【铅:指锡。】、松、怪石,莱夷为牧,其篚酓【酓:山桑树。】丝,浮于汶,通于济。

海、岱及淮维徐州:淮、沂其治,蒙、羽其蓺。大野既都【都:通“潴”,水停聚的地方。】,东原厎平。其土赤埴坟【埴坟:粘土。】,草木渐包【包:通“苞”,草木丛生。】。其田上中,赋中中。贡维土五色,羽畎夏狄【狄:通“翟”,长尾野鸡。】,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臮【臮:同“暨”,及,与。】鱼,其篚玄纤缟,浮于淮、泗,通于河。

淮、海维扬州:彭蠡既都,阳鸟【阳鸟:候鸟。】所居。三江既入,震泽致定。竹箭【竹箭:泛指各种竹子。】既布。其草惟夭,其木惟乔,其土涂泥。田下下,赋下上上杂。贡金三品【金三品:指金、银、铜三种贵金属。】,瑶、琨、竹箭、齿、革、羽、旄,岛夷卉服【卉服:蓑衣。】,其篚织贝,其包橘、柚锡贡,均江海,通淮、泗。

荆及衡阳维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甚中,沱、涔已道,云土梦【云土梦:云梦,古湖泽,一说即洞庭湖。】为治。其土涂泥。田下中,赋上下。贡羽、旄、齿、革、金三品,杶、干、栝、柏,砺、砥、砮【砮:石箭镞。】、丹,维箘【箘:竹笋。】、簬、楛。三国致贡其名,包匦【匦:匣子。】菁茅,其篚玄𫄸玑组【玑组:丝绳穿的珠串。】,九江入赐大龟,浮于江、沱、涔、汉,逾于雒,至于南河。

荆、河惟【惟:通“维”。】豫州:伊、雒、瀍、涧既入于河,荥播既都,道荷泽,被【被:通“陂”,指筑堤防。】明都。其土壤,下土坟垆【坟垆:黑色的硬土。】。田中上,赋杂上中。贡漆、丝、𫄨、纻,其篚纤絮,锡贡磬错【磬错:打磨玉磬的石头。】,浮于雒,达于河。

华阳、黑水惟梁州:汶、嶓既蓺,沱、涔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其土青骊【青骊:青黑色的松散土壤。】。田下上,赋下中三错。贡璆、铁、银、镂【镂:硬铁。】、砮、磬,熊、罴、狐、狸、织皮【织皮:毛织物。】,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乱:横渡。】于河。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所同。荆、岐已旅,终南、敦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至于都野。三危既度【度:通“宅”,可居住。】,三苗大序。其土黄壤。田上上,赋中下。贡璆、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序。

道九山:汧【汧:通“岍”,山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道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汶山之阳至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道九川: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于盟津,东过雒汭,至于大邳,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逆河:黄河入海处,因海潮逆流而得名。】,入于海;嶓冢道瀁,东流为汉,又东为苍浪之水,过三澨,入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汶山道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醴,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汇:通“淮”,淮水。】,东为中江,入于海;道沇水,东为济,入于河,泆【泆:同“溢”。】为荥,东出陶丘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道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道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北至于泾,东过漆、沮,入于河;道雒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东北入于河。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四奥:四方之内。奥,同“墺”,可定居之地。】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涤原:疏通水源。原,同“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修,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台【台:我,天子自称。】德先,不距【距:违。】朕行。”

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总:连杆带穗的禾。】,二百里纳铚【铚:禾穗。】,三百里纳秸服【秸服:去掉杆和芒的谷物。】,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采:为天子服役。】,二百国【任国:管理国家事务。】,三百里诸侯【诸侯:听候天子之命。侯,通“候”。】。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夷:指奉行天子常法。】,二百里蔡【蔡:指只奉行天子刑法。】。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蛮:指以文德招抚。】,二百里流【流:指自由流动,即不强制朝贡。】。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讫:尽。】于四海。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宾士。

皋陶作士以理民。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皋陶述其谋曰:“信其道德,谋明辅和。”禹曰:“然,如何?”皋陶曰:“于!慎其身修,思长,敦序九族,众明高翼,近可远在已。”禹拜美言,曰:“然。”皋陶曰:“于!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皆若是,惟帝其难之。知人则智,能官人;能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知能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皋陶曰:“然,于!亦行有九德,亦言其有德。”乃言曰:“始事事,宽而栗【栗:威严。】,柔而立【立:坚定。】,愿而共【共:同“恭”。】,治而敬,扰【扰:顺服。】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章其有常吉哉!日宣三德,蚤【蚤:通“早”。】夜翊明有家【家:卿大夫的封地。】。日严振敬六德,亮采有国【国:诸侯的封地。】。翕受普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吏肃谨。毋教邪淫奇谋,非其人居其官,是谓乱天事。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吾言厎可行乎?”禹曰:“女言致可绩行。”皋陶曰:“余未有知,思赞道哉!”

帝舜谓禹曰:“女亦昌言。”禹拜曰:“于,予何言?予思日孳孳【孳孳:同“孜孜”,勤勉不懈的样子。】。”皋陶难禹曰:“何谓孳孳?”禹曰:“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服:承受,忍受。】于水。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檋,行山刊木。与益予众庶稻鲜食。以决九川致四海,浚畎浍致之川。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补不足,徙居。众民乃定,万国为治。”皋陶曰:“然,此而美也。”

禹曰:“于!帝,慎乃在位,安尔止。辅德,天下大应。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帝曰:“吁!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女辅之;余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作文绣服色,女明之;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来始滑,以出入五言,女听。予即辟,女匡拂【拂:通“弼”,辅佐。】予。女无面谀,退而谤予。敬四辅臣。诸众谗嬖臣,君德诚施皆清矣。”禹曰:“然。帝即不时,布同善恶则毋功。”

帝曰:“毋若丹朱傲,维【维:通“唯”,只。】慢游是好,毋水行舟,朋淫于家,用绝其世。予不能顺是。”禹曰:“予娶涂山,辛壬癸甲【辛壬癸甲:代指四天。】,生启予不子【不子:指没有回家看儿子。】,以故能成水土功。辅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州十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道有功。苗顽不即功,帝其念哉!”帝曰:“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

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舜德大明。

于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九成:演奏九次而礼成。】,凤皇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帝用此作歌曰:“陟天之命,维时维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率为兴事,慎乃宪,敬哉!”乃更为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丛脞:琐碎之事。】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拜曰:“然,往钦哉!”于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为山川神主。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辟:同“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六卿:天子六军的主帅。】申之。启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五行:这里指天命。】,怠弃三正【三正:三政,指正德、利用、厚生。】,天用剿绝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左【左:战车载三人,左持弓箭,右持矛戈,中间的人驾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御非其马之政,女不共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僇【僇:通“戮”,杀。】于社,予则帑僇【帑僇:刑罚连及子女。也作“孥戮”。】女。”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

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少康立:据《索隐》《正义》考证,有穷氏的后羿驱逐太康而当政,到帝相时篡位,后来寒浞杀后羿当政,至少康时才复国。司马迁并未采用这些史料。】。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帝予崩,子帝槐立。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泄立。帝泄崩,子帝不降立。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扃崩,子帝廑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

帝孔甲立,好方鬼神【方:通“仿”,仿效。】,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

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陶唐:帝尧的后裔。】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发立。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

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放:流放。】而死。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汤封夏之后,至周封于杞也。

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会计:指天子对诸侯论功行赏。】也。

[3]

创作背景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维昔黄帝,法天则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唐尧逊位,虞舜不台;厥美帝功,万世载之。作五帝本纪第一。”司马迁认为,从前黄帝以天为法,以地为则,颛顼、帝喾、尧、舜四位圣明帝王先后相继,各建成一定法度;唐尧让位于虞舜,虞舜因觉自己不能胜其任而不悦;这些帝王的美德丰功,万世流传。因此作《五帝本纪》第一。[4]

作者简介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夏阳(在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出身史学世家,父亲司马谈官至太史令。司马迁十岁时随父到长安,先后求学于董仲舒和孔安国门下。二十岁开始游历名山大川,所到之处均考察风俗,采集史迹传说。继承父亲太史令的职位后,司马迁得以饱览朝廷藏书,又随汉武帝到各地巡游,增长了见识;他同时开始着手整理史料,以完成父亲写一部“名主贤君、忠臣死义之事”的通史的遗愿。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征匈奴时因友军接应不力身陷重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司马迁因上疏为李陵辩护触怒武帝,被处以宫刑。受此大辱,司马迁愤不欲生,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决心“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完成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相关视频

1、老梁:为什么《史记》是中国历史书上最独一无二的?别的没法比!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1],百度,2018-10-21
  2. 《史记》到底是一部怎样的史书?,百度,2018-10-21
  3. 《夏本纪 原文及注释,5000yan,[引用日期 2022-12-09]
  4. 霍松林 赵望秦.宋本史记注译(第十册).西安:三秦出版社 ,2011:3291,[引用日期 202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