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学士」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ed Category:政府組織 using HotCat
(rollbackEdits.php mass rollback)
(1 個標籤回退)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5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大学士.jpg|400px|缩略图| | 大学士牌楼[http://www.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140128/64_665769_ae0e2a91326b627.jpg 原图链接][http://www.xiangshu.com/3041320_1.html 来自橡树摄影 的图片]]]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大学士牌楼</big> '''
 +
|-
 +
| [[File:大学士.jpg|300px|缩略图| 居中|[http://www.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140128/64_665769_ae0e2a91326b627.jpg 原图链接][http://www.xiangshu.com/3041320_1.html 来自橡树摄影 的图片]]]
 +
|-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
| align= light|
  
''' 大学士''' ,主要是内阁大学士又称殿阁大学士,一般有大学士或[[协办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此外,[[越南]]的后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国,设立 大学士 之职。
+
''' 中文名称''' 大学士
  
内阁大学士是皇帝的参政顾问和最高幕僚,负责起草诏令及审议奏章,其职权大致与唐朝的中书舍人相当。内阁大学士的“票拟”权,即唐朝中书舍人的“参议表章”权。内阁大学士的品级低于唐宋的中书舍人,但巅峰之时的权位与唐宋的中书舍人相当。
+
'''外文名称''':Senior Secretary
  
基本信息
+
'''别&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内阁大学士、殿阁 大学士
中文名
 
大学士
 
  
外文名称
+
'''起&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源''':唐景龙二年(708年)
Senior Secretary
+
|}
  
别称
+
'''大学士''',主要是 内阁大学士 又称 殿阁大学士 ,一般有大学士或[[协办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ref>[http://mini.eastday.com/a/170412232356920.html 清朝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员?],东方资讯</ref>。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此外,[[越南]]的后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内阁大学士 殿阁大学士
 
  
 起
+
  内阁大学士是皇帝的参政顾问和最高幕僚,负责 草诏令及审议[[奏章]],其职权大致与 朝的中书舍人 相当 。内阁大学士的“票拟”权,即[[唐朝]]中书舍人的“参议表章”权。内阁大学士的品级低 于唐宋的中书舍人 ,但巅峰之时的权位与唐宋的中书舍人相当。
景龙二年(708年)
 
 
 
相当于
 
唐宋的中书舍人
 
  
 
==起源==
 
==起源==
  
 大学士一职乃[[唐中宗]]时首创,原职为协助皇帝批阅[[奏章]],起草[[诏书]]等。《[[春明退朝录]]》卷上载:「唐制,宰相四人,首相为太清宫使,次三相皆带馆职,洪(弘)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以此为次序。本朝置二相,昭文、修史,首相领焉;集贤,次相领焉。  三馆职,惟修史有职事,而颇以昭文为重,自次相迁首相乃得之。」宋代就常以大学士作为[[贴职]]。
+
 大学士一职乃[[唐中宗]]时首创,原职为协助皇帝批阅[[奏章]],起草[[诏书]]等<ref>[http://www.xiaohuasheng.cn/blog/74adce20bf3fa7fb 万历十五年之首辅],小花生网,2013-7-18 08:05</ref> 。《[[春明退朝录]]》卷上载:「唐制,[[ 宰相]] 四人,首相为太清宫使,次三相皆带馆职,洪(弘)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以此为次序。本朝置二相,昭文、修史,首相领焉;集贤,次相领焉。  三馆职,惟修史有职事,而颇以昭文为重,自次相迁首相乃得之。」宋代就常以大学士作为[[贴职]]。
  
 
 唐景龙二年(708年)置修文馆(后改弘文馆、昭文馆)大学士,至德二年(757年)置集贤院大学士,元和年间后,皆由宰相兼领。天宝二年(743年)又曾置崇贤馆大学士,亦由宰相兼领,贞元四年(788年)废。
 
 唐景龙二年(708年)置修文馆(后改弘文馆、昭文馆)大学士,至德二年(757年)置集贤院大学士,元和年间后,皆由宰相兼领。天宝二年(743年)又曾置崇贤馆大学士,亦由宰相兼领,贞元四年(788年)废。
行 32: 行 33:
  
 
==明朝的大学士==
 
==明朝的大学士==
 +
 +
[[File:明朝的大学士.png|270px|缩略图|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25/a10a5a7f5f434e1b956a69bacd2f80a6.pn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43325689_526361 来自搜狐 的图片]]]
  
 
===罢丞相===
 
===罢丞相===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爆发,丞相[[胡惟庸]]被[[斩杀]],[[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一千余年来的丞相制度被终止,直接由[[皇帝]]亲统六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敕谕文武群臣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军都督府|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但由于工作份量实在过于庞大,洪武十五年(1382年)不得不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一开始大学士并无实权,类似今日的一般秘书之职,属翰林院。《明史·职官一》载:“十五年,仿宋制,置[[中极殿da xue shi|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明成祖即位,选派低级官员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因文渊阁处在大内禁中,“内阁”之名由始。[[洪熙]]年间增加谨身殿大学士,终明朝之世,大学士以“四殿二阁”为名号的格局未再更改。嘉靖年间改华盖殿为[[中极殿大学士|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原大学士名号也随之变更。
+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爆发,丞相[[胡惟庸]]被[[斩杀]],[[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一千余年来的丞相制度被终止,直接由[[皇帝]]亲统六部<ref>[http://www.gx211.com/news/2016217/n4535338967.html 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1380年2月17日)],2016-2-17来源:历史上的今天</ref>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敕谕文武群臣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军都督府|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但由于工作份量实在过于庞大,洪武十五年(1382年)不得不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一开始大学士并无实权,类似今日的一般秘书之职,属翰林院。《明史·职官一》载:“十五年,仿宋制,置[[中极殿da xue shi|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明成祖即位,选派低级官员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因文渊阁处在大内禁中,“内阁”之名由始。[[洪熙]]年间增加谨身殿大学士,终明朝之世,大学士以“四殿二阁”为名号的格局未再更改。嘉靖年间改华盖殿为[[中极殿大学士|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原大学士名号也随之变更。
  
 
 明中叶后,大学士主持阁务者称[[首辅]],余称次辅、群辅,朝班位次始列六部尚书之上。体制上,殿阁大学士名位的迁转顺序是:东阁、文渊阁、武英殿、文华殿、建极殿、中极殿。但实际上,“首辅”是依据阁臣资历或皇帝宠幸程度排定,并没有固定的官职称呼。
 
 明中叶后,大学士主持阁务者称[[首辅]],余称次辅、群辅,朝班位次始列六部尚书之上。体制上,殿阁大学士名位的迁转顺序是:东阁、文渊阁、武英殿、文华殿、建极殿、中极殿。但实际上,“首辅”是依据阁臣资历或皇帝宠幸程度排定,并没有固定的官职称呼。
行 47: 行 50:
 
 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其权最大,有[[票拟]]之权,得到皇帝宠信的[[明朝首辅列表|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可比以往的宰相。内阁初无首辅次辅之分,票拟之事则由阁臣同寅协恭,共同商议。「弘、正以后居首者始秉笔,地望与次相悬絶矣。」嘉靖朝,严嵩专断,与次辅不相关白,后夏言为首辅「凡所拟旨,行意而已,不复顾问嵩。」万历初,张居正为首辅,「三日不出阁,吏以函捧章奏就第票拟,次相在阁坐候,票进乃出。」可知明中叶,[[嘉靖]]、隆庆、万历初三朝(1543年—1582年,四十年间),调旨票拟之权尽落首辅之手,所谓首辅大学士无相之名,有相之实也仅这四十年间之事,不能扩大至整个明朝。[[张居正]]死后调旨票拟之权又回到群辅「协恭」,天启再由内阁同官「协恭」转换成「分票」,崇祯年间因阁臣倾轧角争,内阁作用仅剩「分票」署名票拟,以便追查责任,内阁票拟徒具虚名,遑论首辅。
 
 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其权最大,有[[票拟]]之权,得到皇帝宠信的[[明朝首辅列表|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可比以往的宰相。内阁初无首辅次辅之分,票拟之事则由阁臣同寅协恭,共同商议。「弘、正以后居首者始秉笔,地望与次相悬絶矣。」嘉靖朝,严嵩专断,与次辅不相关白,后夏言为首辅「凡所拟旨,行意而已,不复顾问嵩。」万历初,张居正为首辅,「三日不出阁,吏以函捧章奏就第票拟,次相在阁坐候,票进乃出。」可知明中叶,[[嘉靖]]、隆庆、万历初三朝(1543年—1582年,四十年间),调旨票拟之权尽落首辅之手,所谓首辅大学士无相之名,有相之实也仅这四十年间之事,不能扩大至整个明朝。[[张居正]]死后调旨票拟之权又回到群辅「协恭」,天启再由内阁同官「协恭」转换成「分票」,崇祯年间因阁臣倾轧角争,内阁作用仅剩「分票」署名票拟,以便追查责任,内阁票拟徒具虚名,遑论首辅。
  
== 清朝的大学士 ==
+
==清朝的大学士==
 +
 
 +
[[File:清代巡抚和内阁大学士.jpg|300px|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6382276059&di=1f286a1a12fc4323c04ae9390d3d9b93&imgtype=0&src=http%3A%2F%2Fdingyue.nosdn.127.net%2FHE95gtsr0uGJB6fL0NuhUvYCUMaxJXBsQv4p9AYOLjJsL1539928011973compressflag.jpg 原图链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UG25PJ90523IN6G.html 来自易网号 的图片]]]
  
 
 参见:[[清朝内阁]]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参见:[[清朝内阁]]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行 54: 行 59:
 
===南书房的兴起===
 
===南书房的兴起===
  
[[康熙]]时,[[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大部剥夺,决策多由[[南书房]]作出。康熙于大臣中简任若干入值[[南书房]],参与机务。但[[南书房]]不是正式机构,也不能行文或指挥其他衙门。
+
[[康熙]]时,[[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大部剥夺,决策多由[[南书房]]作出。康熙于大臣中简任若干入值[[南书房]],参与机务。但[[南书房]]不是正式机构,也不能行文或指挥其他衙门<ref>[http://www.doc88.com/p-1177287730358.html 康熙朝南书房简述],道客巴巴</ref>
  
 
===军机处的兴起===
 
===军机处的兴起===
行 86: 行 91:
 
#[[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
 
#[[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
  
 其中,勤政殿、文明殿、武显殿、东阁四位大学士,被称为阮朝的“[[朝廷四柱]]”。
+
 其中,勤政殿、文明殿、武显殿、东阁四位大学士,被称为阮朝的“[[朝廷四柱]]”<ref>[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MXgw5Uo 越南古代官职制度完全脱胎于中国,甚至还设置了明清混合的机构],一点资讯</ref>
 +
 
 +
==视频==
 +
 
 +
===<center>大学士相关视频</center>===
 +
 
 +
<center>大学士朝堂出对联,康熙四个儿子居然都对不赢这个七岁孩童! </center>
 +
 
 +
<center>{{#iDisplay:g03972n3z55|560|390|qq}}</center>
 +
 
 +
<center>大学士中堂皇帝三人在茶馆打杂, 乾隆纪晓岚被美女夸奖, 和珅被骂 </center>
 +
 
 +
<center>{{#iDisplay:w0648xuwq5n|560|390|qq}}</center>
 +
 
 +
<center>大学士刘伯温猜哑谜:五个桃子外加一片树叶!皇后一猜就中! </center>
 +
 
 +
<center>{{#iDisplay:h0562bjbitj|560|390|qq}}</center>
 +
 
 +
<center>大学士刘罗锅在朝上一本正经,一见他,咋看都不正经</center>
 +
 
 +
<center>{{#iDisplay:x0880z66pwm|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政府 組織]]
+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
[[Category:政府 组织]]

於 2022年8月25日 (四) 12:36 的最新修訂

大學士牌樓

中文名稱:大學士

外文名稱:Senior Secretary

別       稱: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

起       源:唐景龍二年(708年)

大學士,主要是內閣大學士又稱殿閣大學士,一般有大學士或協辦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1]。明清時流行的中堂一稱,一般是指大學士或首輔大學士。此外,越南的後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國,設立大學士之職。

內閣大學士是皇帝的參政顧問和最高幕僚,負責起草詔令及審議奏章,其職權大致與唐朝的中書舍人相當。內閣大學士的「票擬」權,即唐朝中書舍人的「參議表章」權。內閣大學士的品級低於唐宋的中書舍人,但巔峰之時的權位與唐宋的中書舍人相當。

起源

大學士一職乃唐中宗時首創,原職為協助皇帝批閱奏章,起草詔書[2]。《春明退朝錄》卷上載:「唐制,宰相四人,首相為太清宮使,次三相皆帶館職,洪(弘)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集賢殿大學士,以此為次序。本朝置二相,昭文、修史,首相領焉;集賢,次相領焉。 三館職,惟修史有職事,而頗以昭文為重,自次相遷首相乃得之。」宋代就常以大學士作為貼職

唐景龍二年(708年)置修文館(後改弘文館、昭文館)大學士,至德二年(757年)置集賢院大學士,元和年間後,皆由宰相兼領。天寶二年(743年)又曾置崇賢館大學士,亦由宰相兼領,貞元四年(788年)廢。

五代後梁曾置金鑾殿大學士。

宋初,沿唐制,宰相分兼昭文館、集賢殿大學士,其後又置觀文殿、崇政殿大學士。

明朝的大學士

罷丞相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爆發,丞相胡惟庸斬殺朱元璋中書省丞相,一千餘年來的丞相制度被終止,直接由皇帝親統六部[3]。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敕諭文武群臣說:「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衙門,分理天下事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以後嗣君並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處以重刑。」但由於工作份量實在過於龐大,洪武十五年(1382年)不得不設殿閣大學士,為皇帝顧問,一開始大學士並無實權,類似今日的一般秘書之職,屬翰林院。《明史·職官一》載:「十五年,仿宋制,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又置文華殿大學士,以輔導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學士特侍左右,備顧問而已。明成祖即位,選派低級官員入值文淵閣參預機務,因文淵閣處在大內禁中,「內閣」之名由始。洪熙年間增加謹身殿大學士,終明朝之世,大學士以「四殿二閣」為名號的格局未再更改。嘉靖年間改華蓋殿為中極殿,謹身殿為建極殿,原大學士名號也隨之變更。

明中葉後,大學士主持閣務者稱首輔,余稱次輔、群輔,朝班位次始列六部尚書之上。體制上,殿閣大學士名位的遷轉順序是:東閣、文淵閣、武英殿、文華殿、建極殿、中極殿。但實際上,「首輔」是依據閣臣資歷或皇帝寵幸程度排定,並沒有固定的官職稱呼。

設置內閣

明成祖始開內閣於文淵閣,選翰林官解縉、胡廣、楊榮等入職文淵閣,參預機務,正式有「內閣」之名,仁宗增置謹身殿(後改建極殿)大學士,後大學士常以三孤兼任尚書,地位尊崇,為皇帝起草詔令,指導批答奏章,號稱輔臣。仁宗宣宗英宗時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入閣,多所扶正,海內清平。

首輔之名

大學士中居首者,號稱首輔,其權最大,有票擬之權,得到皇帝寵信的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可比以往的宰相。內閣初無首輔次輔之分,票擬之事則由閣臣同寅協恭,共同商議。「弘、正以後居首者始秉筆,地望與次相懸絶矣。」嘉靖朝,嚴嵩專斷,與次輔不相關白,後夏言為首輔「凡所擬旨,行意而已,不復顧問嵩。」萬曆初,張居正為首輔,「三日不出閣,吏以函捧章奏就第票擬,次相在閣坐候,票進乃出。」可知明中葉,嘉靖、隆慶、萬曆初三朝(1543年—1582年,四十年間),調旨票擬之權盡落首輔之手,所謂首輔大學士無相之名,有相之實也僅這四十年間之事,不能擴大至整個明朝。張居正死後調旨票擬之權又回到群輔「協恭」,天啟再由內閣同官「協恭」轉換成「分票」,崇禎年間因閣臣傾軋角爭,內閣作用僅剩「分票」署名票擬,以便追查責任,內閣票擬徒具虛名,遑論首輔。

清朝的大學士

參見:清朝內閣清朝大學士列表 清朝沿用明代內閣制,但內閣受制於議政王大臣會議,只是轉達表章的機構,大學士並不入閣辦事。

南書房的興起

康熙時,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被大部剝奪,決策多由南書房作出。康熙於大臣中簡任若干入值南書房,參與機務。但南書房不是正式機構,也不能行文或指揮其他衙門[4]

軍機處的興起

雍正時設「軍機處」,有軍機大臣三人至六人、軍機章京若干人,成為權力中樞,皇帝的詔令多由軍機處發出。但有清一代正式詔書等均以內閣名義擬出,臣下正式奏章也遞交內閣,所以內閣仍是清代名義上正式的行政機構。

三殿三閣大學士

大學士的名稱前要改加殿、閣銜,數目為六人。最初明朝大學士共「四殿」、「兩閣」。四殿者,中極殿大學士(原為華蓋殿),建極殿大學士(原為謹身殿),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兩閣者,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清朝稱「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乾隆年間改「中和殿大學士」為「體仁閣大學士」,成為「三殿三閣」。

從品級上講,大學士都一樣,均為正一品,實際地位會有些許差別。在裁撤中和殿大學士之後,諸殿閣大學士中,以保和殿為最尊貴,一般很少人能得到此頭銜。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後,得到保和殿大學士的有傅恆,自乾隆卅五年(1770年)傅恆卒至宣統退位(1912年),就再沒有人得到保和殿大學士的頭銜。

在六個名號的大學士中,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前,其地位順序從高到低為: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後來變成: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體仁閣。大學士的遷轉也大多按從體仁閣至文華殿這樣的順序遷轉。當然並不一定要從體仁閣開始作為起步。

清代的殿閣大學士剛開始還有中和殿,其地位還在保和殿之上。有清一代授予中和殿大學士的也只有覺羅巴哈納金之俊圖海巴泰馮銓五人。自康熙二十年圖海死後,至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未有人增補為中和殿大學士。撤中和殿後,增加體仁閣,形成三殿三閣對稱的局面。

大學士是可以空缺的,不一定要六個全授滿,而且從實際情況上看,四個大學士的情況最常見。

越南的大學士

1428年,越南人黎利發動反對明朝的起義,建立後黎朝。黎利模仿明朝的官制,在其朝廷中設立大學士之職,其作用與明朝的大學士相似。此後,阮朝也沿襲了後黎朝的官制,設立大學士職務。

阮朝的大學士名號有五種:

  1. 勤政殿大學士,為正一品。
  2. 文明殿大學士,為正一品。
  3. 武顯殿大學士,為正一品。
  4. 東閣大學士,為正一品。
  5. 協辦大學士,為從一品。

其中,勤政殿、文明殿、武顯殿、東閣四位大學士,被稱為阮朝的「朝廷四柱[5]

視頻

大學士相關視頻

大學士朝堂出對聯,康熙四個兒子居然都對不贏這個七歲孩童!
大學士中堂皇帝三人在茶館打雜, 乾隆紀曉嵐被美女誇獎, 和珅被罵
大學士劉伯溫猜啞謎:五個桃子外加一片樹葉!皇后一猜就中!
大學士劉羅鍋在朝上一本正經,一見他,咋看都不正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