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宗教研究與詮釋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

宗教研究與詮釋學》,作者: 黎志添,出版社: 中文大学出版社,副标题: 宗教學建立的思考,出版年: 2003年05月,页数: 201,定价: 113.00元,装帧: 平装,ISBN: 9789629960803。

宗教(Religion)是联系人与神祇[1]或超自然、神圣存在的文化体系,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宗教的表现形式包括仪式、讲道、崇拜、祭祀神明等多种形式,而信仰被认为是宗教信念的来源,当今世界主要的宗教有基督教[2]、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佛教、道教、神道教等。

目录

Foreword Anthony C.Yu. iX

序言(中译本) 余国藩撰、王岗译

自序 xvii

I.西方宗教研究的历史、方法与理论

第一章 导论:宗教研究的历史和方法 ( l)

宗教研究的目的 (1)

宗教定义的问题 (3)

十九世纪末西方宗教研究兴起的背景 (4)

再思宗教研究的科学性 (9)

第二章 宗教现象学:伊利亚德的神圣与凡俗谕 (13)

宗教现象学的启蒙——奥托的『神圣论』 (13)

伊利亚德的宗教现象学 (17)

独立的宗教模态 (17)

宗教经验:与神圣相遇 (19)

神圣与凡俗 (20)

宗教经验的诠译——宗教象微 (24)

伊利亚德『反约化论』在宗教学上的意义 (26)

第三章 宗教诠释学:宗教经典的诠释方法——一个中西

宗教文化的比较观点 (37)

前言 (37)

伽达默尔诠释哲学对文本诠释的理论 (39)

利科的文本诠释理论:怀疑的诠释与文本意义的揭示性 (44)

哲学诠释学对宗教经典诠释方法的启迪 (53)

中国经典的诠释问题和方法:中西文化的比较观点 (59)

哲学诠释学与道教经典的诠释 (63)

第四章 宗教研究与诠释社会科学 (73)

前言 (73)

社会科学对人类意义行为的研究方法之典范转移 (77)

检视过去社会科学对宗教研究的方法、理论及其问题 (81)

从哲学诠释学看社会科学对宗教研究的目的:公众的关怀 (84)

II.宗教经验与象徵的诠释

第五章 宗教经验的诠释:伊利亚德的『永恒的回归』 (91)

前言 (91)

宗教经验的诠释 (92)

宗教经验构成人类文化的根源 (97)

伊利亚德的『永恒的回归』及其对现代文化的批判 (99)

从宗教经验看现代文化的生态与再创造 (103)

第六章 宗教象徵的诠释:利科的『恶的象徵』 (107)

前言 (107)

结构现象学与诠释现象学的分别:研究『恶』的意志之方法 (107)

恶的象徵与恶的意识和经验 (112)

恶的宗教象徵构成哲学的反思 (116)

利科与伊利亚德诠释宗教象徵方法不同的比较 (118)

结语 (121)

III.宗教诠释舆梭现代文化的关系

第七章 宗教研究、哲学诠释学与後现代性 (125)

哲学诠释学与西方现代性的反思 (125)

现代性下的西方宗教理论 (130)

宗教现象的含混性及诠释性 (133)

哲学诠释学与宗教学——真理的寻找 (136)

哲学诠释学与基督教神学研究 (138)

第八章 宗教多元化与後现代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 (145)

宗教与诠释的信仰群体 (145)

宗教多元化的後现代性的再思 (148)

後现代主义与特雷西的後现代基督教神学 (153)

第九章 宗教对话的理论基础:从西方基督教与 亚洲宗教文化相遇说起 (159)

基督教优越性在西方的失落 (159)

基督教在亚洲地域的角色 (160)

基督教神学在亚洲的任务 (161)

基督教本上化的理论前设——褪下基督教的西方外衣 (161)

披上普遍性的『神圣』 (162)

宗教对话的理论基础——语言连接生活形式 (163)

对话就是进行理解 (165)

封闭与揭露 (166)

宗教对话不是『非此即彼』的抉择 (167)

结论 (168)

附录:<论基督教与中国宗教对话> (169)

後记 (179)

中外辞汇对照表 (181)

外国人名译名表 (189)

参考书目 (191)

· · · · ·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