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小鸨(学名:Tetrax tetrax; 英文名:Little Bustard)是鹤形目鸨科的大型鸟类,但体形比大鸨小,全长约450 mm,大鸨体型平均接近30斤的重量,小鸨平均体重只有1斤左右。雄鸟在夏季上体为灰黄褐色,具黑色的细斑。颊部和喉部为石板灰色,颈部为黑色,但具有一条白色的横带和“V”字形的斜带,斜带在上,横带在下,是它与其他鸨类区别的主要特征之一[1]

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仅在新疆天山、阿尔泰山有少量分布。2015年,新疆观鸟会、阿勒泰观鸟会组成调查组,历经两年观测和调查,发现其栖息地,并陆续观测到140多只小鸨。在此之前的30多年里,科研人员和鸟友都没有在野外观测到它的踪迹,被誉为“鸟中隐士”[2]

目录

生活习性

小鸨生活在地势平坦或虽有起伏但视野广阔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不栖息在光裸地区或湿地,典型的栖息地是长有针茅属植物、蒿属植物或其他灌木的未经开垦的粗放草原。新疆北部小鸨的栖息环境为长有羽茅属和艾属等耐寒植物荒漠,并常见于弃耕地和农田边缘。飞行快捷有力,能够飞到任何所需要的高度。

小鸨的东部种群,即在远东土耳其繁殖的小鸨,在繁殖区南部为留鸟或局部扩散;在繁殖区北部繁殖的小鸨大部分为夏候鸟,其越冬地为外高加索,前苏联的中亚部分(特别是塔吉克斯坦),伊朗巴基斯坦,9月中旬开始南迁,高峰在10月的前半个月,3月初开始向北返迁,3月下旬到5月上旬回到繁殖地。在中国新疆的小鸨应属夏候鸟旅鸟,在甘肃为夏候鸟,在宁夏似亦应为夏候鸟。

杂食性,主要吃植物无脊椎动物,但以植物为主,包括嫩茎、叶、谷粒和嫩草,也吃菜籽芜菁的叶和花;无脊椎动物主要有环节动物以及各种昆虫,如甲虫蚱蜢蟋蟀蝼蛄蝗虫等,脊椎动物食物有小青蛙田鼠,雏鸟主要吃蚱蜢[3]

种群现状

小鸨在全球范围内不仅分布区域明显缩小,种群数量也急剧下降[4],主要是由于开垦草原和过度放牧导致小鸨的栖息地破坏和分布区缩小。作为繁殖鸟,已从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希腊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绝迹了。还有分布的一些国家如摩洛哥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土耳其伊朗俄罗斯等,种群数量也日趋下降。中国新疆的种群数量亦很稀少。

濒危因素是栖息地被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使小鸨丧失适宜的栖息地环境污染,农业机械和农药的使用,直接威胁繁殖期的小鸨、幼鸨及鸨卵。种内生物学特点,由于小鸨营巢于地面,卵极易受到人和其它动物的破坏,增加了卵的巢内损失,引起了数量减少[5]

视频

小鸨相关视频

中国野鸟科普解说1:小鸨
鸨是一种什么鸟?多年来被误以为是坏鸟,没想到是国宝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