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爾朱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爾朱姓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爾朱姓

源於: 地名

爾朱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 出自古代少數民族契胡部落酋帥,以地名為氏。爾朱氏起源於北魏時,其先祖為契胡部落酋長,世居爾朱川(今山西省西北部流經神池、五寨、保德縣之朱家川),遂以居住地為姓,稱為爾朱氏。[1]

姓氏源流

單一淵源:源於地名,出自匈奴族契胡部落居住地爾朱川,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契胡(羯胡)部族原是匈奴族的一個部落,屬於在漢朝時期分化後的北匈奴的一支。史籍《魏書·石勒傳》中描述:契胡(羯胡),"其先匈奴別部,分散居於上黨武鄉羯室(今山西榆社),因號羯胡。"在五胡十六國的動亂年代,契胡(羯胡)部降附於鮮卑族拓跋·珪,於東晉廢帝司馬奕咸安元年(公元371年)被北魏開國道武皇帝安置在北秀容(今山西朔州),秀容地區有條爾朱川(今山西朔縣朱家川),該河流經神池、五寨、保德縣等地,孕育當時山西西部的一片肥沃之野,契胡(羯胡)部酋長即以爾朱川為之名作為姓氏,稱爾朱氏。

史籍《魏書》、《隋書》中,都說爾朱氏為"契胡",而史學家陳寅恪、姚薇元則都認為"契胡"即"羯胡"。姚薇元並且認為,是北魏政權因為收受了爾朱容之子的賄賂,所以才諱"羯"為"契"。在其他史料中則多次稱爾朱氏為羯,如史籍《北齊書》、《洛陽伽藍記》等。著名近代姓氏學家姚薇元在《北朝胡姓考》的第八,羯族爾朱氏一欄中考證:魏書本多曲筆,伯起以高齊出自爾朱,且曾納榮子賂金,故作此曲折之筆,諱言其為胡族耳。實則爾朱氏本為羯胡,所謂"契胡",乃"羯胡"之異譯也。至於今天有學者說:"時至今日,山西﹑河北及陝西渭水北諸山間也多有此族……"云云,則是不負言責了。早至唐朝中葉,契胡(羯胡)部族的絕大多數就已經被完全漢化,極少部份則分為兩:一部份融合入蒙古族,另一部份融合入吐蕃族(今藏族),中國歷史上早已不再有契胡民族(羯胡)了。

北魏政權覆滅且分裂為東、西二魏前夕,羯胡族爾朱氏一族為避禍難,大多改爾朱氏複姓為單姓朱氏、爾氏、榮氏、胡氏、兆氏(肇氏、趙氏)、隆氏等等漢姓。該支爾朱氏族人的後裔到了唐朝中葉以後,皆逐漸融合於漢族的汪洋大海中。該支世系的朱氏、爾氏族人一直尊奉爾朱榮為得姓始祖

姓氏始祖

爾朱代勤、爾朱·榮。在鮮卑拓跋氏的早期歷史上,爾朱氏即為拓跋氏部下的酋帥,隨拓跋氏征伐。爾朱代勤曾數次跟隨太武拓跋燾外出征伐,屢建功勳,獲封為立義將軍。爾朱代勤曾與部落之人在山中圍獵,部民射虎,誤射中他的大腿。爾朱部落當時仍屬於奴隸制社會的習慣,奴隸竟然以箭中主,按常理必死無疑。爾朱代勤自撥箭鏃,竟然沒有推問射箭之人,他對左右說:"這是誤射,我怎能忍心加罪於人啊。"其部落之人知道這一消息,都很感動,更加忠心於他。爾朱代勤心善人好,九十一歲善終。故爾朱氏後人奉爾朱代勤為爾朱姓的得姓始祖。

歷史名人

爾朱榮

字天寶(493-530),魏國北秀容人,契胡族,北魏權臣,爾朱榮的先世一直居住於爾朱川這個地方,因此以居住地為姓氏。幾代以來,爾朱氏一直是部落酋長。爾朱榮憑藉鎮壓人民起義,獲封為直閣將軍、平北將軍;瓜肆的劉阿如作亂,敕勒的北列步若作亂,都被爾朱榮討平,以功封安平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魏國鼎沸之時,他又破斛律洛陽於深井,驅逐費也頭至河西,武功赫赫,升為北道都督。不久,魏王朝覺得這樣能打仗的人不多,又封他為武衛將軍,不久又加使持節、安北將軍、都督恆朔討虜諸軍,進封博陵郡公,增邑五百戶,迅速壯大了其軍事力量。公元528年,他扶植北魏孝莊帝(元子攸)即位,並隨後發動了河陰之變,從而完全掌控朝政。公元530年,孝莊帝用計誅殺了爾朱榮。

爾朱洞

唐末五代間道士。字通微。成都(今屬四川省)人,一說"蜀人"。人稱"爾朱先生"。少遇真人授還元抱一之道,煉大丹不死之方,因自號"歸元子"。唐懿宗朝至蓬州,州有大小蓬山,世傳周穆王時有人於此刻木為羊,跨而仙去。洞乃得絕壁石室,隱修於此。久之復捨去,賣藥於蜀漢之間,其行飄然如乘太虛。時時飲酒吟詩,人莫測其高深。每住旅店則其身自榻而升,觸棟而止。僖宗時隱煉於金雞關下石室。昭宗大順(890-891年)中,王建圍成都,又以方術保護居民不受兵害,建入城,果約束軍人不騷擾。民既得全濟,又往客果州。曾大醉天封精舍,嘔丹於井中,後人稱飲此井水,暑病必愈。又能於冬夜大雪暴集時單衣臥道上朝元。與郡人張洪之為友。鄰人醉酒斃命,洞以藥灌之,既蹶然而起,洪之因此大驚, 請授以道洞說:"爾股上天魚首倒,無益也。更一生乃可爾"。洪之股有痣若魚形,驗之果然。洞賣丹陽一粒,索價十二萬錢,太守問價,又增十倍。太守因此發怒,以為惑眾,令盛於篾籠沉入江中。至涪陵上流,有二漁人撒網,出之即洞,而貌如平常。於是三人俱服丹而而升天。《十國春秋》稱此在天復末年(903-904年)。《五代史補》載稱,遇異人與藥一丸,洞欲服,異人說:"今若服,必死。若見浮石而後服之,則仙道成矣。"洞洞如其教,自是每一石必投之水,欲其浮,如此者殆一紀。人皆以為狂,或聚而笑之,而洞之心愈堅。居無何,因游峽上,將渡江,有叟艤舟相待。洞異之而問,答稱:"石氏。"又問:"此地何所?"答曰:"涪州。"於是豁然醒悟:"異人浮石之言,斯其應乎!"遂服其藥,即輕舉成仙。《仙鑒》雲:"其後通微再見於世,有成都胡二郎、仙井道士遇焉。"

爾朱新興

爾朱代勤之子,世襲酋長。到他這一輩財貨更為豐盈,牛羊駝馬無數,以山谷為計量,而不是論只論頭來算。朝廷每有戰事,爾朱新興都出人出馬,出錢出糧,孝文帝非常高興,拜為右將軍、光祿大夫。遷都洛陽後,特別准許他冬朝京師,夏歸部落。每次入京朝會,王公貴族都以大量珍玩相送,爾朱新興也報以名馬回贈,人緣極好,又被加封為散騎常侍、平北將軍、秀容第一領民酋長,整個南北秀容都歸爾朱氏統領。肅宗孝明帝時,爾朱新興懇請把酋長位傳給兒子爾朱榮,光榮退休,幾年後壽終正寢,終年七十四歲。

爾朱智虎

(公元?-534年),契胡(羯胡)族,爾朱兆之弟;北秀容人(今山西朔縣)。著名北魏後期大臣。前廢帝封為安定王、驃騎大將軍、肆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在韓陵之戰中,他與爾朱兆被高歡擊敗,在逃走中被北魏獻武王擒之於梁郡(今河南開封)岢嵐南山,但赦之。後死於晉陽。

爾朱彥伯

(公元?-532年),契胡(羯胡)族,爾朱榮之二弟;北秀容人(今山西朔縣)。著名北魏後期重臣

爾朱仲遠

(公元?-532年),契胡(羯胡)族,爾朱彥伯之弟;北秀容人(今山西朔縣)。著名北魏後期將領。

爾朱世隆

(公元?-532年),契胡(羯胡)族,字榮宗,爾朱榮之堂弟,爾朱仲遠之弟;北秀容人(今山西朔縣)。著名北魏後期重臣。

爾朱世承

(公元?-529年),爾朱世隆之弟;北秀容人(今山西朔縣)。著名北魏後期重臣。

爾朱弼

(公元?-532年),契胡(羯胡)族,字輔伯,爾朱世承之弟;北秀容人(今山西朔縣)。著名北魏後期重臣。

爾朱度律

(公元?-532年),契胡(羯胡)族,爾朱榮堂弟;北秀容人(今山西朔縣)。著名北魏後期將領。

爾朱天光

(公元?-532年),契胡(羯胡)族,爾朱榮從堂弟;北秀容人(今山西朔縣)。著名北魏後期將領。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