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巴颜喀拉山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巴颜喀拉山脉

中文名称 : 巴颜喀拉山脉

外文名称 : BaYanKaLa mountains

地理位置 : 中国青海省中部偏南

旧       称 : 巴颜喀喇山/巴颜喀拉山

长       度 : 780千米

自然气候 : 高原山地气候

海       拔 : 5369米

最 高 峰  : 年保玉则

巴颜喀拉山脉(蒙古语:Баянхар уул, Bayankhar uul)位于中国青海省中部偏南。从青海的中部偏南向东偏南方向延伸到青海与四川的交界处,全长逾780千米。巴颜喀拉山脉的名字来自蒙古语,意为“富饶青色的山”。从地质上来看,它是昆仑山脉的一支,最高峰为果洛山,海拔高度5,369米。

巴颜喀拉山脉的北坡比较平缓,南坡陡峭,有许多深谷。由于它位于青藏高原上,因此地势非常高,气温相当低,海拔高度5000米以上山峰的积雪终年不化。夏季海拔高度较低的山坡丘陵是重要的牧场,主要的畜牧动物有绵羊牦牛。大多数牧民是藏族人。

山脉简介

走向海拔

中国青海省山脉,西北——东南走向,为昆仑山东延部分。其西与可可西里山相接,东抵松潘高原邛山。海拔5,000米(16,400呎)左右,主峰巴颜喀拉山海拔为5,267米(17,281呎)。为黄河与长江河源段的分水岭。北坡缓坦,南坡深切,多峡谷。

在青海省东南部,昆仑山脉东段的南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除个别山峰外,海拔在5000米以下。同名主峰海拔5267米。山麓为良好牧场。

山名涵义

巴颜喀拉山藏语叫“职权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的意思,它位于黄河源头与通天河之间,属于昆仑山脉中支东端。

有的山峰很像米芾笔下的五岭[1],浑圆粗犷,有的山峰远看像山,近看像川,山岭之间犹如平原一般广袤平坦。中国古代称该山为“昆山”,又称“昆仑丘”或“小昆仑”。

著名古籍《山海经》曾有记载:“昆仑山在西北,河水出其东北隅”。“出其东北隅,实惟河源”。可见从我国远古时代,人们就已认定巴颜喀拉山为黄河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是青海境内一座有名的大山。虽地势高寒,气候复杂,但雨量充沛,是青海南部重要的草原牧场。这里盛产被人们称之为“高原之舟”的牦牛和举世闻名的藏系绵羊,故有“牦牛的故乡”之称。

气候特点

山间谷地上,牦牛绵羊远近成群。

该山地势高耸,群山起伏,雄岭连绵,景象恢宏。北坡平缓,南坡深切,多峡谷,山间谷地上,牦牛、绵羊远近成群。

大部分地区海拔均在4500-6000米之间,巴颜喀拉山属于大陆性寒冷气候,空气稀薄,气候酷寒,属高寒荒漠草原。

人烟稀少,只有藏人在此从事畜牧。一年之中竞有八九个月时间飞雪不断,冬季最低温度可达-35℃左右,因而许多5000米左右的雪山有经年不融的皑皑积雪和终年不化的冻土层。而温暖季节则比较短暂,一般只有三个多月时间,而且气温较低,即使是盛夏季节,最高气温也不过10℃左右。

向阳的缓坡上一块块草滩,像翠绿的绒毯铺盖大地,偶见零星牧包士房点缀其间。由于相对海拔较高,加之地域辽阔,这里的山峰显得并不险峻,比较平缓。

巴颜喀拉山脉属高原山地气候。

自然资源

巴颜喀拉山脉是青海省境内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主峰位于玛多县西南、巴颜喀拉山口西北,藏语名为“勒那冬日”,海拔5266米。黄河发源于山脉西段海拔5202米的雅拉达泽山以东的约古宗列盆地。山地海拔多在5000米以下,约古宗列盆地及黄河源区的海拔在4500米左右。山势和缓,山前遍布大小沼泽湖泊,其中著名者为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

巴颜喀拉山在青海中部偏南,为昆仑山脉南支,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岷山邛崃山。这里是长江与黄河源流区的分水岭,北麓的约古宗列曲是黄河源头所在,南麓是长江北源所在。巴颜喀拉在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青(黑)色的山”。

这里有许多终年积雪的高山,处处冰河垂悬。每年春天以后,在强烈的日光照耀下,高山冰雪渐渐消融,融水汇成一股股溪流,滋润干燥的沃土,更为长江与黄河供给水源。

黄河源流细水涓涓,清澈平缓,穿过锅形沮洳地中央,注入星宿海[2]。在这片广阔的沼泽流过时,速度缓慢,不成河道。从前一般以为星宿海是黄河源头。

山区有地下永久冻土,排水不畅,分布有湿生植物占优势的沼泽草甸,适于放牧牛马。排水良好的谷地和低缓坡地则是中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草甸,植物种类丰富,间有大型兽类出没。牧草营养成分很高,是各类高原牲畜的理想饲料。

这个地区处在亚热带季风高原高峰气候区域的边缘,山麓中生长着干百年的云杉松柏,成林蔽野,古木参天。山坡上有虫草贝母大黄等名贵药材。山脚下,野驴野耗牛藏羚羊岩羊白唇鹿[3]黑熊等珍贵动物,成群出没于森林草原之中湖内,有高原上特有的鱼类20多种。可以说,人们一到这里就会感到真正回到了大自然之中。

公主入藏

位于山脉中部鄂陵湖以南的巴颜喀拉山口,是唐代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公元7世纪初,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与当时的唐王朝建立了友好关系,并多次向唐王朝请婚。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派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经日月山口巴颜喀拉山口前往吐蕃首都。以后,唐朝又遣金城公主[4]入藏,嫁与尺带珠丹。公主入藏及唐蕃通使都是经由这条线路。古道沿途尚存有唐蕃交往的遗迹,流传着美妙的传说。

最高峰

年保玉则是巴颜喀拉山的最高峰,主峰海拔5369米,它坐落在巴颜喀拉山脉东段,位于东经101.1度,北纬33.3度,青海省久治县境内。它的顶部由3个常年积雪的山头组成,山体则由好几条山脊和相应的峡谷组成,俯隘而视,形似花瓣。峡谷中以山谷冰川悬冰川为主,冰雪融化后,在雪峰周围的山谷中汇成大大小小160多个湖泊,形成雪山镜湖辉映,自然景观万千的景象。当地牧民把它视为“神山”,其主要原因恐怕在于它的静穆秀美。

天气变幻

主峰周围的群峰,怪石峥嵘,也增添了这个海拔高度并不十分惹眼的山峰的吸引力。年保玉则的神秘,莫过于变幻莫测的天气,七八月间,也会领略到春夏秋冬四季之变迁。

清晨满天星斗,却有大雪纷纷扬扬降下,寒气逼人,俨然隆冬景象,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整个山体被浓雾弥漫,不久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碧空如洗。

上午,山上浓云密布,下起倾盆大雨;

正午时分,云开雾散,烈日炎炎,回到了盛夏的酷暑季节;

午后,突然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冰雹从天而降;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草原完全恢复了昔日的宁静,年保玉则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婷婷玉立,婀娜多姿,她慈祥、和蔼的面容又展现在人们面前。

神山年保玉则,以其重峦叠嶂,雪岭泛银,严冬打雷,盛夏飞雪,风吹石鸣,月明星灿而闻名。

外星遗迹

大约一万年两千年前,一架满载外星人的飞碟坠毁在西藏山区,少数生还者逃避原始人类的追杀,躲避在山洞中。

大约在1937和1938年间,一个由中国考古学家齐福泰(Chi Pu-Tel)带领的考古队在西藏东北部的巴颜喀拉山山脉的一处洞穴中,发现了很多史前壁画。画有太阳能及其它星系的连线,还有头带圆形头盔的人像。而且在壁画之旁发现有许多奇怪的墓穴,这些墓穴没有任何碑文,里面埋葬着类似侏儒人的遗骸。从这些尸骨可看出他们的身体非常纤细瘦小,但头部非常大,与现今传闻的外星人体形相似。

在墓旁更发现了多达716块由石头制成的碟片,这些石碟厚度约两公分,直经约30厘米,重量约一千克,中间有一圆孔,从圆孔向外延伸出双重螺旋沟槽到边缘。

到了1960年,北京大学楚闻明(TsumUmNui)教授,发现那石碟上含有钴[5]等金属,用超音波或电波给它一定频率的激发后,就会有节奏的振动起来。经多年的研究成功的翻译出石碟和的碑文。当他完成这个研究时,却面临到一个难题:就是校方禁止他发表这项报告。因为他的结论过于惊人,他说那些石碑是叙述一件外星太空船坠毁的事件。

但经过一番努力争取后,这位教授最后获得许可发表他的报告。他称呼事件中外星人为杜立巴(Dropa)族,约于一万二千年前,他们民族的一部分(指洞穴中这些埋葬人)在长途的太空航行之后,潮流到第三行星(指地球),太空船不幸坠毁在巴颜喀拉山。大多数的族人在坠毁时死亡,少数生还者无法修复太空船只好困居山中。他们想与当地的原始人类友好相处,可是这里的居民驱逐和追杀他们。因此,他们只好躲藏在这个小洞里。

当然,他的这个惊人报告,立刻引起其他学者的嘲讽,认为这个故事完全是虚构而毫无意义的。可是在西藏古代的一些传说里,有一个描述从“云彩”中来的丑陋入侵者的神话故事。里面所描述的令人害怕而丑陋的入侵者的外形与“杜巴立族”人却十分雷同。

在他的报告发表后不久,因受许多学者的冷嘲热讽,楚闻明教授只好移居日本。在完成第一部有关石碟秘密和手稿后,不幸过世。中国大陆从1966到1976年,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许多历史古物被摧毁,石碟也因而不知去向。有人说北京大学仍保有文物,也有说流落在台湾。1974年,奥地利的工程师ErnestWegerer无意中于Xi`的Banpo博物馆收藏中,发现了两个石碟,并配有1962年楚闻明的报告叙述。因而让这个事件再度受到世人的重视,寄望现代的学者能再重新调查这个事件的真实性。

相邻景点

文成公主庙群果扎西滩隆宝滩自然保护区唐蕃古道沟岩画通天河洒经台黄河源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结古寺——玛尼石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各拉丹东冰川星宿海

视频

巴颜喀拉山脉相关视频

高原之舟牦牛,牛脾气上来就很难收手,堪比西班牙斗牛
文成公主庙
鄂陵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