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州市农业科学院」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徐州市农业科学院始建于1910年,又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是国家甘…”)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行 1: 行 1:
徐州市农业科学院 始建于1910年,又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是国家甘薯改良中心,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六五”以 ,一直是国家甘薯科研项目 主持单位,同时承担着全国甘薯科研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任务。
+
[[File: 徐州市农业科学院.jpeg|有框|右|<big></big>[http://www.hnsxnk.com/Uploads/5ba2200db292f.jpg 原图链接][http://www.hnsxnk.com/news/17_79  自 卫辉市鑫  图片]]]
  
徐州市农业科学院 设有 家级 甘薯 以及区域性的小麦 水稻、棉花、油料、园艺、土壤肥料等12个 研究 要从事 甘薯 生物技术、品种资源、遗传育种、病虫害综合防治、栽培与加 利用等方面 应用基础 应用 术研究
+
''' 徐州市农业科学院'''始建于1910年,又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中 农科院 甘薯研 究所 江苏徐州甘薯 研究 中心,是国家[[甘薯]]改良中心,国家甘薯产 技术研发中心。“六五”以来,一直是[[国家]]甘薯科研项目的 持单位,同时承担着全国 甘薯 科研 组织协调 对外科 合作与交流任务
  
 据2017年12月科学院官网显示,科学院共有在职职工158人,科技人员102人;拥有1个国家级改良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   
+
徐州市农业科学院设有国家级甘薯科研以及区域性的[[小麦]]、[[水稻]]、[[棉花]]、油料<ref>[https://www.sohu.com/a/286906342_100141351 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的十二种木本油料植物] ,搜狐,2019-01-05 </ref>、[[园艺]]、土壤肥料等12个研究专业;主要从事甘薯生物技术、品种资源、遗传育种、病虫害综合防治、栽培与加工利用等方面的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
 +
 
 +
 据2017年12月科学院官网显示,科学院共有在职职工158人,[[ 科技]] 人员102人;拥有1个国家级改良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 中国农业科学院]] 重点开放实验室。   
  
 
==科研条件==
 
==科研条件==
  
研究部门
+
=== 研究部门===
  
 据2017年12月科学院官网显示,科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改良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拥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棉花、水稻、大豆、花生等5个徐州(淮)试验站;设有7个研究部门、1个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院属1个江苏徐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
 据2017年12月科学院官网显示,科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改良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拥有国家现代[[ 农业]] 产业技术体系小麦、棉花、水稻、[[ 大豆]] [[ 花生]] 等5个徐州(淮)试验站;设有7个研究部门、1个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院属1个江苏徐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级改良中心:国家甘薯改良中心
 
 国家级改良中心:国家甘薯改良中心
行 15: 行 17:
 
 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 甘薯生物学与[[ 遗传]] 育种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行 21: 行 23:
 
 院研究部门:小麦研究室、水稻研究室、棉花研究室、油料研究室、园艺研究室、植保研究室、铜山试验站   
 
 院研究部门:小麦研究室、水稻研究室、棉花研究室、油料研究室、园艺研究室、植保研究室、铜山试验站   
  
人员编制
+
=== 人员编制===
 
 
据2017年12月科学院官网显示,科学院共有在职职工158人,科技人员102人,其中研究员17人,副研究员3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7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12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9人,先后有4名专家当选全国人大代表,1名当选中共十二大代表,1名省人大常委,2名全国劳模,1名省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据2017年12月科学院官网显示,科学院共有在职职工158人,科技人员102人,其中研究员17人,副研究员3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ref>[https://www.sohu.com/a/289318368_744387 重磅!2018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全名单【中国科讯】],搜狐,2019-01-16</ref>专家27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12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9人,先后有4名专家当选全国人大代表,1名当选中共十二大代表,1名省人大常委,2名全国劳模,1名省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国柱、颜振德、朱崇文、夏善宝、李啸洪、朱国清、陈学礼、蒋复、罗玉荣、郭吉彬、吴霖、华希新、彭金城、马代夫、陈荣振、刘超、陈萍、李秀英、刘世来、王健康、谢逸萍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国柱、颜振德、朱崇文、夏善宝、李啸洪、朱国清、陈学礼、蒋复、罗玉荣、郭吉彬、吴霖、华希新、彭金城、马代夫、陈荣振、刘超、陈萍、李秀英、刘世来、王健康、谢逸萍   
  
 省级突出贡献专家:夏善宝、邢继英、马代夫、冯国华、郭吉彬、刘世来、李秀英、李强、颜振德、陈荣振、王奎荣、刘超   
+
 省级突出贡献[[ 专家]] :夏善宝、邢继英、马代夫、冯国华、郭吉彬、刘世来、李秀英、李强、颜振德、陈荣振、王奎荣、刘超   
  
设备资源
+
=== 设备资源===
  
 据2017年12月科学院官网显示,科学院拥有高标准农业科研实验田1700余亩,各类实验室9个,先进科研仪器设备300余台套,固定资产总值近亿元。   
+
 据2017年12月科学院官网显示,科学院拥有高[[ 标准]] 农业科研实验田1700余亩,各类实验室9个,先进科研[[ 仪器]] 设备300余台套,固定资产总值近亿元。   
  
 
==科研成就==
 
==科研成就==
  
 据2017年12月科学院官网显示,“十五”以来,科学院承担国家和部、省下达的甘薯科研项目、国际合作和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0余项。先后育成甘薯新品种30多个,育成品种推广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甘薯良种种植面积的50%左右;获各级科技成果奖31项,其中国家级5项;收集和保存甘薯各类品种资源1400余份,选育优良品种25个;1978~1983年,获国家、部、省、市各级科技成果奖55项。
+
 据2017年12月科学院官网显示,“十五”以来,科学院承担国家和部、省下达的甘薯科研项目、国际合作和[[ 国家]] 、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0余项。先后育成甘薯新品种30多个,育成品种推广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甘薯良种种植面积的50%左右;获各级[[ 科技成果]] 奖31项,其中国家级5项;收集和保存甘薯各类品种资源1400余份,选育优良品种25个;1978~1983年,获国家、部、省、市各级科技成果奖55项。
 +
 
 +
==视频==
 +
===<center> 徐州市农业科学院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六方三农:徐州农科院的故事之:戴博士的工作与阐述</center>
 +
<center>{{#iDisplay:w08122kw0k9|560|390|qq}}</center>
 +
 
 +
<center>农科院硒 全世界最好的硒</center>
 +
<center>{{#iDisplay:s01983h5c00|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
 
 +
[[Category:303 科學教育及研究]]

於 2021年1月19日 (二) 09:59 的最新修訂

徐州市農業科學院始建於1910年,又名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科所、中國農科院甘薯研究所、江蘇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是國家甘薯改良中心,國家甘薯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六五」以來,一直是國家甘薯科研項目的主持單位,同時承擔着全國甘薯科研工作的組織協調和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任務。

徐州市農業科學院設有國家級甘薯科研以及區域性的小麥水稻棉花、油料[1]園藝、土壤肥料等12個研究專業;主要從事甘薯生物技術、品種資源、遺傳育種、病蟲害綜合防治、栽培與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應用基礎和應用技術研究。

據2017年12月科學院官網顯示,科學院共有在職職工158人,科技人員102人;擁有1個國家級改良中心、1個國家級技術研發中心、1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1個中國農業科學院重點開放實驗室。

科研條件

研究部門

據2017年12月科學院官網顯示,科學院擁有1個國家級改良中心、1個國家級技術研發中心、1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1個中國農業科學院重點開放實驗室;擁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小麥、棉花、水稻、大豆花生等5個徐州(淮)試驗站;設有7個研究部門、1個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院屬1個江蘇徐農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國家級改良中心:國家甘薯改良中心

國家級技術研發中心:國家甘薯產業技術研發中心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甘薯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

中國農業科學院重點開放實驗室:中國農業科學院甘薯遺傳改良重點開放實驗室

院研究部門:小麥研究室、水稻研究室、棉花研究室、油料研究室、園藝研究室、植保研究室、銅山試驗站

人員編制

據2017年12月科學院官網顯示,科學院共有在職職工158人,科技人員102人,其中研究員17人,副研究員3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專家27人,省級突出貢獻專家12人,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29人,先後有4名專家當選全國人大代表,1名當選中共十二大代表,1名省人大常委,2名全國勞模,1名省勞模、「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李國柱、顏振德、朱崇文、夏善寶、李嘯洪、朱國清、陳學禮、蔣復、羅玉榮、郭吉彬、吳霖、華希新、彭金城、馬代夫、陳榮振、劉超、陳萍、李秀英、劉世來、王健康、謝逸萍

省級突出貢獻專家:夏善寶、邢繼英、馬代夫、馮國華、郭吉彬、劉世來、李秀英、李強、顏振德、陳榮振、王奎榮、劉超

設備資源

據2017年12月科學院官網顯示,科學院擁有高標準農業科研實驗田1700餘畝,各類實驗室9個,先進科研儀器設備300餘台套,固定資產總值近億元。

科研成就

據2017年12月科學院官網顯示,「十五」以來,科學院承擔國家和部、省下達的甘薯科研項目、國際合作和國家、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50餘項。先後育成甘薯新品種30多個,育成品種推廣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甘薯良種種植面積的50%左右;獲各級科技成果獎31項,其中國家級5項;收集和保存甘薯各類品種資源1400餘份,選育優良品種25個;1978~1983年,獲國家、部、省、市各級科技成果獎55項。

視頻

徐州市農業科學院 相關視頻

六方三農:徐州農科院的故事之:戴博士的工作與闡述
農科院硒 全世界最好的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