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轻型装甲侦查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德国轻型装甲侦查车(德语:Leichter Panzerspähwagen),是纳粹德国在1935-1944年开发生产的一系列轻型四轮传动装甲车。
开发历史
一战结束后,德国在1933年开始研发军用轮式装甲车,由于受到《凡尔赛条约》[1]限制,德国军方是不允许进行装甲车之类武器装备的研究,所以军方转而地下进行秘密研究。首先是基于 Pkw Adler Standard 6 汽车底盘上进行改装的 Kfz 13,但 Kfz 13 虽然采用了四轮驱动的架构,但其越野性能跟防御能力都不佳。后来德国军方吸取其开发经验,接着开始 Sd.Kfz.221 等轻型轮式装甲车的研发。
德国军方总结了 Kfz.13 的问题,在1935年提出了一款全地形侦察车的要求,该车为四轮驱动,独立悬挂,车体后部安装有一台V8 3.5L Horch引擎提供动力。车体由不同厚度的钢板焊接而成,前部为15mm倾斜装甲,后部和侧面为6mm装甲,可抵御一些小口径武器的攻击。驾驶座位于车体右前方,通过装备有护盾的观察窗观察外在情况,车长和炮手/无线电操作员位于车体中央。从上方观察,整个车体成菱形,两头较尖,而中部较宽。主要武器为炮塔内的一挺MG34机枪,有敞开式钢板进行有限防护,备弹1100发。这款装甲车官方名称为“轻型侦察装甲车专用车221号”(Leichter Panzerspähwagen Sd.Kfz.221),底盘由霍希公司(即Auto Union)在茨维考建造,整车则是在位于埃尔宾的F. Schichau厂进行。
Sd.Kfz.221 灵活迅速,续航能力可达320公里,服役初期是符合军方需求的侦查车,在初期的波兰和巴黎的战役中,得益于作战地形为城市,Sd.Kfz.221表现的非常出色,但是在巴巴罗萨行动后,在寒冷天气和泥泞路况的双重压力下,Sd.Kfz.221越野能力不足的缺点就被暴露出来。而且Sd.Kfz.221虽然根据任务情况不同可更换为39型反坦克步枪或41型28mm反坦克炮以增强火力,但随着战争的进行,Sd.Kfz.221火力不足的缺点变得更加严重,之后逐步被更新型的车辆所取代,而这些老旧的Sd.Kfz.221则是被用作被占领国家的巡逻车或通讯车。
随着战争的进展,作战地形跟气候的变化,使得德国军方对于轻型装甲车的需求变得更加严苛,Sd.Kfz.221进行了大幅改进。首先就是针对车体外壳及内构重新布局,并且为了获得更好的越野性能和乘载火力更加强大的武器,整个底盘也被重新设计过,此型号最终定名为Sd.Kfz.222。新车由Weserhütte、Schichau、MNH、Büssing-NAG和霍希等公司共同承担生产任务,从1936年开始到1943年停产,总产量超过了1800辆。
改进后的Sd.Kfz.222整车的整体性能得到很大改善,自1938年正式配发至党卫军、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后,迅速成为一线部队的主力侦察车。但随着敌方投入了更先进的火炮、枪械,Sd.Kfz.222 装甲相对薄弱的问题日益严重,逐渐被 Sd.Kfz.250 半履带侦察车所取代。尤其是在东线,后者的射程和越野能力得到了军方认可,因此逐渐退出了一线部队,回归训练学校使用。
约40-60辆 Sd.Kfz.221/222/223 被改装后,在1936年至1939年被出售给了中国[2]
视频
德国轻型装甲侦查车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凡尔赛条约》到底有多苛刻,它是德国发动二战的原因吗? ,搜狐,2018-03-28
- ↑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装备的主战坦克,铁血网,2016-12-14